科教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科教 >> 正文
绿肥助滇东北坡耕地耕层优化与粮食单产提升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5日 14:38:53  来源: 云南网
 
 
 
 
 
 
 
 

  科技如何为滇东北坡耕地耕层优化和产能提升提供有力支撑?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付利波研究员团队研发的坡耕地“绿肥协同玉米秸秆还田+配方肥”“绿肥+配方肥”耕层优化与产能提升技术模式,在曲靖市沾益、会泽等示范应用取得较好效果,为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提供了创新思路和有效模式。

  在10月11日举行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滇东北坡耕地耕层重建与产能提升技术示范与应用”2024年度专家测产及现场观摩会上,专家组在曲靖市沾益区菱角乡赤章村核心示范区现场查看田间试验示范效果,听取项目组汇报,并对玉米田间效果监测试验进行现场测产。

  核心示范区试验结果显示:与常规种植相比,“光叶苕-玉米秸秆协同还田+配方肥”技术使耕层土壤有机质从24.60克/千克提高到29.10克/千克,增幅为18.3%;土壤全氮从2.08克/千克提高到2.51克/千克,增幅为21.0%;大团聚体(≥0.25毫米)比例由64.9%提高到84.1%,增幅为29.6%;玉米产量从776.1千克/亩提升到939.6千克/亩,增幅为21.1%。

  据了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云贵高原坡耕地和中低产田产能提升综合技术模式与应用”由云南农业大学牵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付利波团队承担的“滇东北坡耕地耕层重建与产能提升技术示范与应用”是该项目课题4的子课题。自2022年项目启动以来,付利波带领团队,针对滇东北坡耕地耕层浅薄、土壤质地粘重,限制耕地产能提升的生产实际,基于国家绿肥产业技术体系昆明综合试验站嵩明基地8年田间小区定位试验工作基础,在曲靖市沾益区研发基地设置了绿肥-玉米秸秆协同还田、绿肥制度下专用配方肥等优化耕层与提升单产技术试验示范,研发了适合绿肥制度的玉米/马铃薯配方肥,集成构建了“光叶苕-玉米秸秆协同还田+配方肥”“光叶苕+配方肥”和“肥田萝卜+配方肥”3个坡耕地耕层优化与产能提升技术模式,并于2023至2024年在曲靖市沾益区菱角乡建成千亩连片核心示范区1个,会泽县火红乡建成百亩连片核心示范区1个,累计核心示范2229亩。2年来,“光叶苕-玉米秸秆协同还田+配方肥”技术模式累计推广应用30129亩,“光叶苕+配方肥”技术模式累计推广应用402000亩,“肥田萝卜+配方肥”技术模式累计推广应用70100亩。

  “云南旱地绿肥面积较大的有豆科绿肥光叶苕、十字花科绿肥肥田萝卜等等。绿肥根系发达,生长期间,通过其根系生物耕作及根系分泌物,可以有效疏松土壤,丰富耕层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活化土壤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养分活性。其中豆科作物光叶苕,利用其根部众多固氮根瘤菌,还能不停固定空气中的氮并储存在植株体内,通过原位翻压还田增加土壤中氮养分。”付利波研究员告诉记者,利用绿肥作物的特性,团队研制了绿肥制度下专用配方肥,集成构建了提升土壤质量、提高作物单产的技术模式进行示范推广,让农民切实增产增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云贵高原坡耕地和中低产田产能提升综合技术模式与应用”首席科学家、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赵正雄教授在会议总结时表示,今天看了现场,该技术模式试验示范效果非常明显,超出了预期。要进一步优化技术模式,扩大推广应用面积。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坡耕地产能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汇聚多方力量,久久为功,持续做实,为区域粮食安全提供重要科技保障。

 
 
 
 
 
 
 
 

  云南网记者 陈云芬

责任编辑:崔庆波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