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党建 >> 正文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盘龙区松华街道强化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19日 08:54:09  来源: 云南网

  游客来梨园打卡。

  村民在生态种植园就近务工。

 
 

  田间地头,各色瓜果缀满枝头,采摘装筐热火朝天;房前屋后,村庄巷道干净整洁,庭院错落有致,休闲广场设施齐全……金秋时节,走进盘龙区松华街道,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这与松华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密不可分。

  近年来,松华街道深化“1+2+7+12+N”党建赋能体系,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核心,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繁荣乡村文化,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产业赋能显特色
 

 

  连日来,盘龙区松华街道夏硕水果种植园的台冬蜜桃和金秋红蜜桃进入成熟期,一个个红彤彤的桃子缀满枝头,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树梢。夏硕水果种植园主人苏辉和村民们正忙着摘桃、装筐、运送。

  “自2019年种植园落地松华街道以来,桃子的产量和销售额每年都在上涨。目前,整个果园占地约80亩,2023年桃子的产量约60吨。”苏辉介绍,根据成熟周期,种植园种植的桃树分为早中晚品类,桃子可从5月底一直卖到10月初。桃树全部施有机肥,不催熟、不打农药,品质高、口味佳,吃过的市民、游客都赞不绝口,2023年获得“松华街道绿色生态农产品种植基地”称号。

  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林业资源条件,使松华街道成为了果蔬生长的乐园。近年来,松华街道围绕“百姓富、生态美”的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发展精品水果、蔬菜种植产业,全力打造集观赏、采摘、科普、娱乐于一体的乡村绿色生态农业体验式农业产业链条,逐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发展特色农业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让大伙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促进群众增收。夏硕水果种植园为周边的40余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顾家、增收“三不误”。“我主要负责套袋、摘桃等工作,需要时就会过来帮忙,每天的收入约100元至200元。”大摆社区下甘沟村民小组村民赵珠凤说。

  产业兴则乡村兴。乡村产业一头连着农民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动力“后劲儿”。在松华街道,和桃子种植产业一样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越来越多。

  在大摆社区朝阳沟小组的种植基地里,色泽光亮的灵芝同样也为群众撑起了“致富伞”。“如今,林芝种植面积超过了20亩,今年的亩产量可以达到350至400公斤。”大摆社区党总支书记王琼华介绍,这些还未成型的灵芝早早就被药企预订,收购价格每公斤380元至450元。

  近日,小河社区的千亩板栗进入收获期,栗农正抢抓农时采收、销售。小河社区监委会主任卢明介绍,社区党总支通过“党总支+公司+农户”的模式,引领农户共同打造“小河板栗”品牌,实现板栗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经营。目前,社区板栗种植面积约5000亩,年产量约600吨,年产值约300万元。

  如今,越来越多的特色产业扎根松华街道,科学技术的提质升级功不可没。为进一步探索绿色智慧农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新质生产力融合的“三融合”产业发展新路径,松华街道大力推动“书记领办”项目——“高原植物种质保护与繁育基地”建设。依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优势的科研力量和丰富的植物(含大型真菌)种质资源,合理保护利用珍稀濒危、特有、具经济价值和研究价值的本土植物(即3E植物),打造集种质收集保存、研发利用、示范带动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高原植物种质保护繁育平台以及成果转化、品种推广的优质新型农作物试验中心,让传统农业“靠天吃饭”转变为“靠技术吃饭”,推动种植规模、产品品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治理塑形添成色
 

 

  宽敞整洁的道路、错落有序的屋舍、摆放整齐的垃圾桶……走进松华街道新街社区,农家小院里花草溢香、干净清爽,外墙上绘制着充满乡村风味的宣传画,不少老人正在社区广场上拉家常、跳广场舞,呈现一片和谐美好的景象。

  从令大家头疼的“脏乱差”转变为如今让人眼前一亮的“净绿美”,新街社区的华丽转变正是不断推进基层治理,引导居民群众共治共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取得的成效。

  “党员干部经常会通过‘院坝谈话’或‘入户访谈’等方式,了解群众的想法,跟群众做思想工作,动员群众一起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把社区大事小情由村中事变成家中事,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往实里走、往深里走。”新街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杨淑莲介绍,通过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推动村民逐渐摒弃陋习,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推动群众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近年来,松华街道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口,持续探索符合街道实际的基层社会治理本土模式,不断延伸基层社会治理触角,依托“五级治理十户联保”模式,建立“街道+社区+村+组+农户”五级网格责任机制,充分释放网格效能,既兜牢民生底线,又筑牢平安稳定。长期以来,松华街道投诉量、案件量均为全区最低。小河社区和大摆社区被评为2023年度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大哨社区被评为云南森林乡村,小绿海小组被评为云南省卫生村、云南省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

 
文化铸魂彰底色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无疑就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

  松华街道位于水源区腹地,是昆明的水源涵养地。在青山碧水、风光如画,生态文化丰富的同时,民族风情浓郁,苗族花山节家喻户晓,农耕文化节远近闻名,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散落在松华街道的各个角落。弘扬好、传承好生态文化、传统文化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松华街道从丰富乡村文化供给、加大乡村文化保护传承等方面,全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落地见效。

  “拦门酒”喝起,苗鼓敲起,芦笙吹起……松华街道苗族花山节已成为展示传播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的独特名片,小河社区李四冲苗族文化传习馆更是成为昆明周边地区苗族文化集中展示和交流中心。花山节期间,各族群众欢聚一堂,展示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动听优美的芦笙舞,精彩纷呈的吹枪、弩箭比赛。

  长期以来,松华街道聚焦当地世代相传、具有独特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传统文化节日,积极开展独具民族特色、乡村特色的各类文化活动,一道道文化“大餐”让当地群众不仅有参与感更有获得感。

  近年来,松华街道大力保护、传承好农耕文化,通过开展农耕文化节活动,展示、展销辖区特色农产品和美食;通过举行音乐会、歌手大赛、越野摩托车公开赛、山地越野自行车赛等活动,充分展现农耕文化、乡间农趣,进一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今年9月19日,松华街道第三届农耕文化节活动在大哨社区野猫山启动,通过举办农民运动会、篝火晚会、本地特色美食集市等,展示松华农耕文化风采。

  依托各类文化活动,松华街道进一步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小小的文化站成为了乡村文化振兴大舞台。如今,在松华街道文化综合服务中心这个“家门口”的省特级文化站内,多功能厅、图书阅览室、党员教育活动室、科技普及活动室一应俱全,集娱乐、健身、科普、图书借阅等功能于一体,老百姓可以尽享文化大餐。今年以来,该中心接待群众4370余人次;数字电影院为辖区群众放映“童心童趣”儿童专场5场次、“共享夕阳红”老年专场4场次,春节、元宵节等节日专场放映11场次。

  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松华街道不但实现了物质的丰收,也实现了精神的丰收,村美、业兴、民和的美好愿景正在成为现实,松华大地在乡村振兴大潮中美丽蝶变,勾勒出产业向新、乡村焕新、治理革新的新景象。

  云报全媒体记者 王琼梅 通讯员 王鑫 赵清政

责任编辑:孙寅翔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