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云南)在昆明开幕。
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在开幕式暨签约仪式上作推介,阐述“产业往云南等西部地区转移,得天时、得地利、得人和,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9月8日,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云南)在昆明开幕。雷桐苏 顾彬 陈飞 摄
得天时
产业转移发展,有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有国家系列重大政策支持,有国家部委、各省区市和广大企业的协同发力,可以说“最好的时候就是现在”。到云南投资兴业,与国家战略同向而行,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阔。
作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主体省份,国家层面为云南量身打造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惠及面广的重大政策。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优化区域开放布局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意见》,从通道建设、园区发展、产业合作等方面,又给予云南大力支持。到云南投资兴业,与政策导向高度契合,事业一定会越干越红火。
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云南借国家部委之力、东西部协作之力、央企民企之力,形成“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强大合力。去年的产业转移对接活动,云南签约了382个项目,开工项目总投资达1421亿元。今年有1300多户重点企业参加,规模更大。到云南投资兴业,与各方紧密携手,发展一定会越来越顺利。
得地利
产业转移背后的驱动力量,主要是区域综合优势。相较于东部地区,云南具有矿产、绿电、生物、劳动力资源等优势;相较于周边国家,云南具有基础设施完备、要素保障稳定、产业配套齐全等优势。
自然资源富饶。可开发水能、地热、太阳能资源均居全国第2。铅、锌、锡、磷等9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36种保有储量居全国前3。脊椎动物、高等植物、中药材资源种类,均占全国的一半还多。
区位优势突出。背靠14亿人口的强大国内市场,连接24亿人口的南亚东南亚国际大市场。中老铁路“黄金线路”效应持续放大,“沪滇·澜湄线”“粤滇·澜湄线”大幅缩短运输时间。有28个口岸,各省区市1万多家企业从云南口岸进出口货物。
产业基础坚实。致力于打造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国家战略性有色金属产业基地、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业基地、金字招牌的世界旅游目的地,“新三样、老三样、特三样、大三样”全面起势。
市场活力迸发。2022年以来,连续11个季度召开重大产业项目调度会,截至目前,已开工项目7247个,累计完成投资7059亿元,投产项目4375个、年产值超过4400亿元,为云南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生态环境优越。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是云南的标配。1/3的县市区被授予“中国天然氧吧”称号,滇池、洱海、抚仙湖等闻名中外,梅里雪山、高黎贡山、乌蒙山、哀牢山座座高山,既是绿水青山,更是金山银山。
园区平台聚能。8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以占全省不到1%的面积,贡献了20%的地区生产总值、30%的就业、40%的工业投资、50%的营收和利润、60%的税收、70%的工业增加值。建成20个开放型园区,形成了“2+3+N”沿边产业园区发展格局,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政策叠加效应。
得人和
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常态化与民营企业座谈交流,推行厅局长“坐诊接诉”服务,每年抓实办好10件惠企实事,持续擦亮“云南效率、云南服务、云南诚信”营商环境品牌,收到了很好成效。
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推进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企业诉求“一线应答”,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达98%,梳理和公布两批惠企强企政策、共205项,让企业“少跑腿”“零跑腿”。很多企业反映:现在办事很方便。
推进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健全“揭榜挂帅”机制,积极推广科技特派员、科技创新券制度,开展科技入滇暨“双招双引”活动,支持企业选聘科技副总和产业导师,引培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3233户,腾冲科学家论坛“科技达沃斯”效应持续放大。很多企业感叹:创新环境更活跃。
推动产业基金、市场融资等衔接协同,优化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配套支持,创建融信服平台,累计为企业授信近2000亿元,实施金融特派员制度,引导金融机构、股权投资机构与重点企业全面对接、深化合作。很多企业点赞:云南融资环境良好。
天时地利人和兼备
共创“有一种叫云南的机遇”
共同做好产业转移大文章
为维护国家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和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正是“最好的时候”
撰文:陈创业
设计:林显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