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中越边境线上的上寨村,隶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田蓬镇下寨村委会。这里,曾是一个典型的“空巢村”,全村62户人家,人口外流一度超过六成。
伴随着云南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春风,越来越多在外务工的上寨人选择返“边”创业,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如今,外流人口不到一成。
人气旺,喜事多。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4万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倍多,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网红村”。
从“走出去”到“雁归来”,从“空巢村”到“网红村”,边境小村何以蝶变?这里藏着怎样的青年返乡“留”量密码?云报集团全媒体记者蹲点上寨调研采访一探究竟。
上寨村航拍图
边境线上,雨水与阳光交替,远处的重楼地里生机勃勃。“这雨下不过来。”山边变厚的云层,没有打乱村民廖世涵的出行计划:今天要完成6亩重楼的除草、固土,还要打理30亩黄姜。
廖世涵载着妻子和暑期放假的3个孩子,黑色皮卡驶出漂亮的小楼庭院,驶向3年前种下的那6亩重楼地。大棚下,小两口除草、固土、施肥,手脚麻利。今年,小两口还在隔壁村租了30多亩地种植黄姜,等待打理。
上寨村走上“上坡路”,从兴边富民到沿边三年行动计划,再到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一系列党的政策在边境村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越来越多的年轻村民瞄准了家乡一路向好的发展机遇。
廖世涵算了一笔账:去年,自己种的黄姜每亩有2万多元的毛收入,今年的30亩也差不了;6亩重楼明年开始可采收,按现在市场价,每亩至少也得有10多万元的收入。
“在外打工,一年不可能赚到几十万元,但现在回乡做产业,就有机会。”在村里种植大户的帮带下,廖世涵选择“以短养长”的产业发展路子。“老人、娃娃我们管得着了,在家挣钱不比外面少。”廖世涵的妻子徐龙艳说。
“我们着力抓好就地就近就业,把边境村寨家门口的资源要素整合起来,让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下寨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陈亘灿说。
村民在重楼地采摘重楼果
雨后,村民黄兰艳家的一方庭院干净敞亮,两层小楼里窗明几净,满园重楼郁郁葱葱。
前年,黄兰艳带着多年在外打工攒下的钱回到上寨,种植了5亩重楼和18亩黄姜,还入股了村集体兴办的儿童乐园和中药材种植基地。
“孩子都说,我和孩子他爹过着城市人向往的生活,家里设施齐全,房外面有花有菜,在家还能有分红。”孩子的俏皮话,让黄兰艳乐不可支。
“大户带小户,先进带后进,全村入股共同富裕。”驻村3年,陈亘灿对上寨“头雁”带“群雁”的联农带农助农发展模式赞不绝口。
党员廖世兵是“头雁”的代表。7年前,他放弃在外经商“年入百万”的优渥生活,在乡村人才“归雁”工程感召下,带着回报桑梓的情怀,返乡带头发展特色产业。
上寨村林下仿野生中草药基地
“小村怎么快速富起来?单打独斗肯定不行,得抱团发展。”廖世兵回忆道,在党委、政府支持下,村里党员致富带头人先行先试,摸索发展八月瓜、黄精、黄姜、重楼等“对路”产业。当然,有成功也有失败。
6年多来,上寨村坚持走“党建引领、公司领航、合作社带动”的发展路子。廖世兵介绍,合作社、村集体公司通过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农户提供土地和管理模式,推广中药材、黄姜等特色作物规模化种植。同时,明确合作社、村集体公司占51%、群众占49%的比例分成。到去年底,全村种植重楼、黄精、石斛等中药材600亩、黄姜600多亩。预计今年仅黄姜一项,就能给上寨带来600万元左右的收入。
“流转土地得租金,产业发展得现金,就业务工得薪金,入股股金得分红,政策奖补得奖金。”廖世兵说,这些年,靠着“五金”利益联结机制,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从2.17元到400多万元的跨越式增长,全村人均纯收入翻了5倍。
青山如黛,坝心水满田畴,林间药材吐绿。漫步村中,彩色健康步道、两块篮球场地、两污治理全覆盖……浓浓的乡愁与现代生活在上寨融为一体。
移步换景,来到村中央,饭店、民宿、超市等功能性场所和亲子乐园等娱乐空间被统一规划在一起。特别是规模、设施堪比县城标准的亲子乐园,已成为十里八乡群众的热门打卡地。
午饭时分,沐边饭店飘出阵阵香味,三三两两的食客朝饭店走去。“今年春节饭店开业,大年初一,我和老伴一天做了500多份盒饭。”沐边饭店老板周齐松说,“不仅是节假日,每天都有村民和在药材基地干活的人来用餐。”上寨村的活力,远超出了这位前来边寨“讨生活”的外乡人的预期。
关爱“一老一小”,上寨村颇有想法。去年底,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投资建设了中医药康养馆,聘请专业医生坐诊,吸引了村内外上千名群众前来寻诊。
经营好村庄,边寨也能成为人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从务工经济向产业经济、美丽经济转变,上寨村马不停蹄。
2022年,成立村旅游公司,探索“农业+旅游”“康养+旅游”,用致富带头人垫资和村集体经济资金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建成亲子乐园、中医康养馆等旅游项目。“下一步,我们将依托田蓬口岸通关和已开通的边境旅游公交车,吸引越南游客,打造跨境旅游打卡地。”廖世兵说。
记者与上寨小朋友一起体验儿童乐园的欢乐
在边寨创造美好生活,将创业梦留在家乡,村民都有自己的新打算新期盼——廖世涵计划明年要扩种40亩黄姜;“95后”村民腾兴旺憧憬承建的出村路拓宽项目早日完工;党员示范户廖世敏期盼着新技术试种的黄精有好收成……
总策划:何祖坤
统筹:田静 王雪飞
采写: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采访组 张文峰 王世涵
富宁县融媒体中心:黎莹颖 聂铭
视频编辑:王小羽
设计: 蔡陈晨 蓝素琴
编辑:张潇予 孙寅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