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文娱 >> 正文
“马缨花”为何这样红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31日 16:57:09  来源: 云南网

  云南的“马缨花”红了。

  这里说的马缨花不是一朵花,而是以马缨花命名的一段云南特色歌舞。因为灵动的歌声、热烈的舞蹈,最近,《马缨花》在多个短视频平台上大火,引来数百万网友围观、点赞,还掀起一波全民跟拍热潮,可以说“马缨花”开遍了大江南北。

  我们不禁要问,《马缨花》为何这样红?

  

  夜幕下的山西忻州古城,灯火明亮,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行人熙熙攘攘。

  “山上开的马缨花,哪个最爱她……”随着音乐响起,一群扎着高马尾、身着白T恤的女孩,像是快闪一样,走到街道中央,跳起舞来。

短视频平台上广受欢迎的《马缨花》舞蹈 图源:网络截图

  她们神采奕奕、笑靥如花、舞姿灵动、动作轻快。两人、三人、四人、五人……组合穿插变化,契合舞蹈音乐,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整套动作下来,无不彰显舞蹈律动之美和青春活力之美。

  悠扬、欢快、热烈、奔放的歌舞引得街道上的行人快速聚拢、围观,纷纷拿起手机记录这一美好瞬间。

  现场视频被剪辑上传网络,同样引来一片叫好。两段20余秒的短视频,累计获得30余万次点赞,网友“陈波”说,“舞曲合一,节奏感强,姑娘们的喜悦都展现在脸上和肢体上,很美!”网友“黔山水韵”说,“舞蹈编排很棒,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效果。”

  一群山西青年带火了《马缨花》,引发全民跟拍潮流。在网络上,可以看到IP显示为陕西、新疆、山东、浙江、广东等各地网友拍摄的《马缨花》,他们或是专业演员、或是业余舞蹈爱好者,都在分享自己的作品。《马缨花》正在被越来越多人看见、欣赏。

《马缨花》舞蹈 图源:“云南红河发布”微信公众号

  看到这里,你可能认为云南的《马缨花》是“墙内开花墙外香”。

  其实不然,在全网大受欢迎之前,《马缨花》在“原产地”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传唱度就已经很高,有很好的群众基础。茶余饭后,《马缨花》是广场舞的“常驻嘉宾”,田间地头,《马缨花》是人们劳作之余的娱乐必备曲;专业比赛中,《马缨花》也屡屡登上大雅之堂,多次斩获国家级奖项,2022年入围全国第十九届“群星奖”广场舞决赛,2023年获“舞出中国红”全国广场舞优秀作品称号,今年7月,亮相云南省第六届群众文化“彩云奖”决赛。

  “马缨花”正遍地开花遍地红。

  

  马缨花,本是杜鹃花科植物马缨杜鹃的花,春天盛开,火红而热烈。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西北部、四川西南部、贵州西部、云南西部和西藏东南部的高海拔地区,红河州是云南高品质马缨花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居住在红河地区的彝族同胞把马缨花称为“幸福花”。平日里,彝族姑娘将马缨花盛开的造型绣在头饰上、围腰上、背负婴孩的背带和童帽上。在她们心中,马缨花既孕育着春的希望,又是团结和谐与追寻美好生活的象征。

  正如大家常说,云南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在红河,山上开的马缨花也被唱成了歌、跳成了舞。

《马缨花》舞蹈 图源:“云南红河发布”微信公众号

  2018年,在红河州从事文化工作20多年的张明,深入红河州石屏县哨冲镇邑堵村委会曲左村,挖掘基层文化,创作了《马缨花》词曲。

  张明说,他了解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曲左村的传统音乐不断与周边村寨花腰音乐相互交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曲左村三道红传统民族民间音乐。随后,张明深入村寨体验生活,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挖掘,最终以彝族烟盒舞为舞蹈素材,以曲左村彝族山歌为音乐,引用当地民间方言、白话作为唱词、念白,将原生态劳作动作进行舞蹈编创,创作了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的《马缨花》,歌颂彝族青年如马缨花般火热的爱情,表达彝家儿女对家乡和美好生活的赞美。

烟盒舞使用的烟盒 图源:“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马缨花》歌舞中,烟盒舞是精髓。“烟盒舞”,在四弦的伴奏下,舞者双手手指夹住烟盒的底与盖,弹击盒底击节作舞,边弹边舞,故而得名,舞蹈节奏明快,气氛热烈。烟盒舞是滇南最具特色的彝族传统民间舞之一,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民族服饰是亮点。舞者身穿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从头到脚大量使用红色,再辅以丰富的配色;衣服上精美细腻的彝族刺绣,‌展现了彝族妇女的高超手艺和审美情趣;身上戴着的银泡等饰品,‌璀璨夺目。当舞者跳起来,让人仿佛看到一朵朵马缨花在眼前绽放。

  

  《马缨花》为何能火?新时代如何创作更多优秀的云南特色歌舞?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电影《五朵金花》片中插曲《蝴蝶泉边》 图源:“云南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

  挖掘民族文化

  云南有着厚重的民族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云南各民族共同创造了各具特色而又相融相通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神话传说、音乐歌舞等民族文化,云南因此被誉为“民族文化活化石”“民族文化基因库”。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云南就将《蝴蝶泉边》《马铃儿响来玉鸟唱》《小河淌水》《阿佤人民唱新歌》等大量具有强烈民族色彩的歌曲唱响全国,近年来的《马缨花》也是凝结了云南传统民族民间音乐、舞蹈元素创作而成。民族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新时代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学习、传承、发扬,创作更多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歌曲、舞蹈。

  扎根火热生活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无论是在歌曲还是舞蹈创作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一些功利浮躁的不良倾向,比如有的人找一些“卖点”“热点”和噱头,躲在家里就把词曲“攒”出来,这种心态要不得。

  张明尽管已经深耕红河州文化20余年,仍投身村寨体验基层生活,把自己当成村中的一员,与村民一起劳动、生产、生活,才创作完成《马缨花》词曲。《马缨花》的演员在舞蹈编排过程中,也同样走进村寨,深入体验彝族同胞们的火热的生活,从而实现舞台上的生动演绎。因此,只有深入扎根生活、热情拥抱生活,才有可能创作出真实生动的艺术细节,鲜活的艺术细节越多,就能打动人、感染人,作品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耿马县民族歌舞团演员在排练 图源:“今日临沧”微信公众号

  不断创新突破

  文艺创作要与时俱进,和年轻人做朋友,始终关注变化着的观众审美需求,力求创新、突破、超越,才能创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2023年泼水节前夕,云南耿马县民族歌舞团创作的《up 耿马》舞曲MV走红,背后的秘诀正是古老非遗的创新编排,以及“年轻态”的勇敢尝试。

  此外,传播上也要谋求创新。《马缨花》短视频的爆火,传播起了很大作用,该作品的拍摄者被网友称赞为“百万运镜摄影师”,网友“岭峰看雪”分析认为,拍摄者充分运用镜头仰拍瞬间切换主体场景,在观者无感的情况下巧妙实现舞者小组调度和时空转换,设计精妙、内容丰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创作要以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为基础,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时代为我们的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用歌声唱出对云南的热爱,用舞蹈舞出对生活的向往,期待更多“马缨花”在云岭大地绽放、在网上网下唱响。

  云南网记者 李斌 李子楠

责任编辑:胡津滔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