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经济 >> 正文
【探滇TIME】玫瑰花田里 新质生产力加速奔涌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22日 11:52:00  来源: 云南网

这里,每天可生产50万枝鲜切玫瑰(月季),年产量可达1.8亿枝;

这里,现代化设施智能温室,整个玫瑰花田占地面积1450亩,相当于135个标准足球场;

这里,种植品种达36种,联合自主研发切花月季品种已达32种……

这里是云天化晋宁花卉产业现代化示范园,不仅“颜值”高、“智商”更高,跟着镜头一起看看隐藏在花田里的匠心科技与创新密钥。

从“芯”破土
 

掰掉花瓣、露出雌雄蕊,把雄蕊去掉,防止自交授粉。去雄之后,将其作为母本,用毛笔蘸取父本花粉到雌蕊上进行授粉,最后套袋。在花田里,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中农大—云天化花卉科技小院执行院长孙小明向记者演示月季杂交育种的方法,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云南是切花月季全球最大的集中产区,但国内栽培的切花月季品种90%以上依赖国外,这一‘芯片’被牢牢掌握在外国人手中,我们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强的自育品种。”面对这一窘境,孙小明跟随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从北京来到云南,扎根生产一线,在田间地头,他们建立了全国第一家花卉“科技小院”,决定从“芯”开始,致力解决“云花”发展“卡脖子”难题。

种业“芯片”,其核心在于育种。针对月季育种,中国农业大学月季团队自2000年开始,花费多年时间筛选核心亲本进行杂交。“我们从2000多份种质资源中筛选核心亲本,目前已筛选435份核心亲本,并对其核心亲本进行重测序。”孙小明解释道,育种工作从品种资源收集与评价、亲本组合选配、杂交,到杂交后代培育、优良单株选择,再到优良株系比较试验、多年多点品种比较试验,历时8-10年,最终才能选育出性状优良的新品种。

“十年育一种”,育种周期过长,面对又一难关,团队创新开发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重点培育抗衰老、耐贮运、耐低温、抗畸变的种苗,该方法减少了工作量、加快了育种进程,缩短育种进程达50%以上。“目前,种植并推广的新品种已达8个,其中包括‘菲韵’和‘佳人笑’2个品种已形成规模化。”孙小明表示,希望通过自主育种,突破月季主栽品种受制于国外的现状,实现国产自育主栽品种的进口替代,促进“云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强种业“芯片”,打造“育种天堂”,从“芯”破土,绽放最美“云花”。

温室会“呼吸”
 

七月盛夏,云天化晋宁花卉产业现代化示范园内,“白荔枝”“火灵鸟”“上官婉儿”等品种含苞待放、摇曳生姿。

走入花田,没有一丝“土气”;低头看花,滴灌精确到秒……“在这里,一台电脑就能控制两三个大棚。”云天化晋宁花卉产业现代化示范园运营总监吕金龙说。

无土也能栽培,甚至长得更旺盛,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这就是智能温室的‘智慧’所在,一个会‘呼吸’的温室。”吕金龙向记者介绍,智能温室采用自动环控管理系统、气候分区环境调控技术,确保温室内部空间、环境调控精度和使用性能,能够满足植物对生长环境的需求和科研工作需求。

在智能温室工作间,花匠铺技术人员向记者展示数字化管理系统,点开水肥一体化灌溉后,相距百米外的温室内滴灌管道便流出了专门为玫瑰精准调配好的“配方奶粉”——水肥混合液。“通过无土栽培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对温室发出控制信号,实现水肥、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自动化控制,生产环境可控、管理效率高效、产品品质安全。”

“智感”云花,正乘“数”飘香。一串串“黑科技”的赋能,不仅大大降低了玫瑰对环境的依赖,而且在高精度科技系统控制下,一朵玫瑰的开花时间也变得“随心所欲”。“有了智能化、数字化的加持,不仅鲜花产量和质量有所提升,还能降低肥料及农药的使用量,从技术上实现回水循环利用,真正做到废水零排放。”吕金龙说。

1小时分拣上万枝
 

温室大棚里长短不一、大小各异的毛花,如何实现从产品到商品的转化?

答案,就藏在花匠铺的采后处理中心。

毛花采后处理的第一步——冷库预冷。“在冷库的毛花可以快速降低植物的呼吸消耗,毛花在这里至少预冷6小时,通常需要12小时过夜预冷。”花匠铺技术人员介绍道。

而预冷后的毛花,经过打刺机打刺去叶后,便一枝枝进入自动分级环节。眼前的这台分级处理机,1小时就能分拣上万枝玫瑰,红外线成像识别系统按照花朵不同颜色、大小、开放度、花梗长度等标准,分成不同等级。

分级后的鲜花,再经过自动包装机器,完成切枝、捆扎、包装等步骤,成为10枝一扎的商品花。然后通过传送带至分拣台,进行套袋、贴标、入库等环节,冷链运输销往全国各地,48小时内,远在千里之外的消费者便能收到这份云南的芬芳……

“智能化、高效化、精准化的操作,大大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用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科技引领‘云花’产业升级。”吕金龙说,通过理念创新、数据驱动、技术赋能,形成新的技术体系,催生农业新动能,引领农业由量变向质变的突破,这就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具体体现。“以科技创新打造现代农业生产的高地,才能推动‘云花’高质量发展,‘小花朵’也能‘开’出大产业。”

策划:杨萍 刘畅 张成 李星佺

记者:牟燕红 杨萍

拍摄:陈思蒙 夏欣瞳 刘畅

剪辑:陈思蒙

设计:陈思蒙

 
责任编辑:杨春萍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