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经济 >> 正文
云新发布|持续深化农村改革 不断推动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云南亮出“成绩单”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13日 16:18:39  来源: 云南网

  云南网讯 7月13日上午,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云南海埂会堂,召开云南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农村改革专场,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优化调整发展战略,聚焦“1+10+3”重点产业,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探索创新举措,扎实推进目标落实,不断推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农业经济总量持续增长,重要农产品供给不断丰富

  全省农业经济总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一产业增加值从2011年的1396.6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4012.2亿元,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茶叶、鲜切花、中药材、核桃、咖啡、坚果、烟草、橡胶等种植面积和产量及肉牛存栏数量稳居全国第一。云南蔬菜销往全国150个大中城市和40多个国家和地区,鲜切花产量世界人均2枝以上,坚果和咖啡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9%和98%,三七、灯盏花、滇重楼等中药材占全国供应量的90%以上。

  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全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占耕地面积47%以上,农机总动力达到2914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已建设花卉、高原蔬菜、云岭肉牛、咖啡、天然橡胶、三七、奶业7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43个国家级产业强镇、523个农产品产地市场、17个冷链设施产业集群,农产品市场产销体系逐步完善。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不断延伸

  全省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倍增,总数达17.1万户,近两年净增农业经营主体9.6万户。农产品加工业蓬勃发展,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从2011年的0.55:1提升到2023年的2.2:1。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数量居全国第一,绿色食品认证产品数量居全国第7位,有机农产品认证数量居全国第2位。

  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重要支柱产业,花卉、蔬菜、茶叶三大产业,分别带动了全省60万、400万、440万农民就业,人均增收千元甚至万元。全省2.9万个新型经营主体共与161万户脱贫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共同体,100%的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已成为与东北大农业、江浙精细农业,都市农业并列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又一典型模式。在推进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云南深切感受到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要靠深化改革,获得以下经验和启示: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主线

  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针对云南农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弱项,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出台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不断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强化延链补链强链,倾力解决农业产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品牌打造等薄弱环节和短板问题,推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科学定位发展战略是基础

  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作为实现“3815”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坚持“打高原牌”“走特色路”,因地制宜立足云南资源禀赋优势特色,科学定位建设特色农业强省的发展目标,统筹谋划走现代化、设施化、高端高品质的农业发展战略,持续发展壮大生态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共享农业,加快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是保障

  云南省加强工作协同、政策联动和资源整合,围绕“1+10+3”重点产业构建起一套全方位贯通、全要素保障、全产业链支持、全领域覆盖的政策体系,聚焦“种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农业+旅游、数字农业”六项重点工作,实行“六个一”工作机制,即“一个产业一个工作组、一个专家组、一个三年行动或支持政策、一批基地、一批龙头企业、一个调度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堵点难点问题,确保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三产融合发展是途径

  云南省通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接一连三”的辐射带动作用,涌现出了一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龙头企业,把新理念、新技术、新经营管理模式导入农业“第一车间”,推进传统农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强化科技推广服务是支撑

  联合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业,培育出水稻、玉米、马铃薯、甘蔗、花卉、肉牛羊等一批新品种,开创了“滇系”品牌应用新局面。深化科研推广服务体制改革,创建了云南种业联合实验室、云南特色的科技小院和院士工作站,整合研发力量,加大科技示范推广服务力度,让科技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插上翅膀。

  确保农民主体地位是关键

  不断健全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开展联农带农机制“四查四提”巩固提升专项行动,在全国率先梳理了联农带农10种利益联结模式,相关机制、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被推介,为各地发展提供了云南经验。

发布会上还有这些亮点问答
一起来看

请介绍一下云南省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做法和成效?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制定出台了三年行动方案和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了定期调度、竞争激励、评价总结等机制,扎实推进云南“千万工程”三年行动方案落地见效。

 
  在工作中我们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年来,我们围绕“用3年时间把1000多个行政村建成乡村振兴示范村、整治提升3万个自然村”的目标,深入践行“三法三化”,通过制定项目清单、建立项目库、统筹整合资金等措施推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实。截至目前,全省已开工建设911个示范村、1.5万个提升村,1.24万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审批,累计受理农村宅基地建房申请23万宗、审批21万宗,审批率达到93%,比2020年提高54个百分点;累计改造建设农村卫生户厕576万座,覆盖率为71%,较2022年提高11个百分点,建设公厕6.48万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1%以上,较2022年提高21个百分点,乡镇镇区和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5%和87%,分别比2022年提高17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2023年全省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2000多万人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近300万吨,清理村内水塘13万个;2022、2023年共创建200个绿美乡镇,400个省级绿美村庄,2.8万个州市级绿美乡村,新增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27万个,美丽庭院12.8万个,植树580多万棵,绿化面积达到1400多万平方米,一批美丽村庄融合发展农文旅乡村旅游产业,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更加靓丽精彩。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建设与发展并重,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3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4.3%,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4.2%,争取国家支持建设75个水稻集中育秧设施和31个蔬菜大县设施提质项目,鲜切花、小浆果、蔬菜、畜禽养殖设施化水平大幅提升。创建1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1.4万亿,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提升至2.2:1。建成冷库7000余座、库容700余万立方米。休闲农业收入同比增11.2%。创建20个智慧农业创新应用示范基地。“1+10+3”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5万亿元。
 
  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切入点,坚持美村与富村并进、塑形和铸魂并重,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乡村建设和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探索乡村建设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的“云南乡村建设实践”,按照问题导向、目标明确、机制先行、运营前置、农民为中心的建设思路,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多元价值,通过人居环境改造、基础设施提升、社会公共服务完善、乡村人才培养和优势产业发展、新业态植入、新模式运营,提升农村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建设不同类型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广大乡村地区立足当地资源禀赋,依托乡村旅游品牌村(镇)、乡村振兴示范园(田园综合体)试点以及美丽乡村等项目实施,打造出民族文化、农耕文化、民俗体验、乡村民宿等多种乡村旅游产品,涌现出城镇依托型、景区带动型、文化体验型、田园风光型、传统村落型、产业支撑型、遗产拓展型等多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全省“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达到63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增至7个,全国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精品旅游路线达到57条,完成“‘千万工程’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线路”129条。“佤山艺人”“剑川雕木工”“鹤庆银匠”等一批乡村手工艺品牌享誉全国。2023年,全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12680户,同比增长9.4%;从业人数达15.79万人,同比增长11.83%。其中农民从业人数达15.83万人,同比增长14.46%;带动农户数34.01万户,同比增长6.28%;接待1.01亿人次,同比增长10.99%;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73.95亿元,同比增长16.4%,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达到49.9亿元、同比增长11.36%,实现了“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精彩蝶变。

 

省农业农村厅围绕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市场主体倍增计划的决策部署,省农业农村厅围绕“强招商优服务”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对外招引、对内深耕,加大扶持服务力度,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有力推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367户,居全国第4位、西南五省第1位。已上市挂牌农业企业达31户,其中,A股上市企业11户、香港主板上市企业1户、新三板挂牌19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达6.9万家,家庭农场达8.4万个。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推动主体倍增。自2021年开展农业市场主体倍增工作以来,先后制定《中共云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的意见》和《云南省农业市场主体倍增培育计划》等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动农业市场主体的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二是促进“三个全覆盖”。精准做好国家级、省级、州市级、县级龙头企业的培育发展,通过定期专题研究、压实主体责任、建立动态监测调度机制等系列措施,农业龙头企业“三个全覆盖”效果明显。目前,云南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达到73户,实现州(市)全覆盖;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310户,覆盖128个县(市、区);县级以上龙头企业达7367户,对涉农行政村覆盖率达85%。
 
  三是抓实助企纾困。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住经济大盘、助企纾困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统筹谋划,强化措施全力为企业纾困解难,省级有关部门协同各级党委政府深入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产投资奖补和贷款贴息等政策,推动助企纾困出实效。今年上半年,共兑现3家企业投资奖补3188.06万元,完成了438户企业贴息补助发放,共计贴息9513.23万元。
 
  四是强化金融助力。与中国人民银行云南省分行联合建立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协调会议,支持各银行机构强化农业生物性资产、设施等抵押担保探索突破,开发系列金融产品,推动更多资金流向农村地区。截至目前,全省涉农贷款余额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1%,高于各项贷款增速4.02个百分点。仅“一部手机云企贷”累计为全省4.71万农企农户投放贷款316.61亿元。
 
  五是加大招商引资。全力深化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地重点农业企业合作,“一把手”带队精准招商,牵头开展重大项目对接招引,不断深化招商引资服务,加快企业落地投产。2023年,全省农业投资规模保持全国第一。值得一提的是,广东民营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粤民投)从实地考察、合作洽谈到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签订、项目落地仅历时一个月,创造了农业招商引资的新速度。
 
  下步工作中,省农业农村厅将持续强化重点企业培育壮大、抓好助企优惠政策落实、加大农业市场主体招引、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等重点工作,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起来、大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为推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云南印发了《云南省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重点围绕“1+10+3”重点产业,加快推动云南由特色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迈进。三年行动方案出台后,有哪些新的改革创新政策?取得了哪些成效?

  高原特色农业是云南重点打造的万亿级大产业,是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和助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源泉。2022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云南省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以更大的力度、更加精准的措施,加快补齐云南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不足的问题,着力把我们的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推动云南由特色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迈进。

 

  在三年行动方案的政策制定方面,我们坚持创新性、精准性、时效性,强化政策衔接、融合、深化,先后制定出台了“茶十条”“咖六条”“奶六条”等政策措施,印发了茶叶、花卉、中药材、核桃、食用菌等7个产业三年行动工作方案,通过改革举措聚焦关键环节,切实解决一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政策成效。

 

  在茶叶产业上,为进一步推动云南茶产业绿色有机发展,自2018年印发《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云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意见》,这个政策延续执行至今。重点围绕保护古茶树资源,茶园绿色化、有机化,茶叶初制所规范化,茶叶精深加工水平提升,打造以绿色为鲜明底色的云茶品牌等方面加大政策保障力度。截至目前,我们共兑付茶叶绿色有机奖补1.47亿元,推动全省绿色有机茶园由2018年的83万亩增至2023年的264.7万亩,增长了3倍多。其中,有机茶园认证面积和获证产品数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

 

  在咖啡产业上,为彻底改变云南作为咖啡原料生产地,咖啡价格受制于国际咖啡价格体系的现状,确立了发展精品咖啡的总体思路,制定出台了《推动咖啡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提升若干政策措施》,加快推动品种更新,推行鲜果绿色环保集中处理,大力发展咖啡精深加工,建设精品咖啡庄园,打造特色优势突出的云咖品牌,简称“咖六条”。政策执行以来,兑付了奖补资金1276.14万元,在全省认定了14个精品咖啡庄园。全省咖啡精品率达到22.7%、比2022年提升8.4个百分点;精深加工率54.3%、比2022年提升11.3个百分点;咖啡生豆价格超过30元/公斤以上,首次超过国际咖啡期货价,精品豆价格也达到了60元/公斤以上,逐步实现了云南精品咖啡的品牌溢价。

 

  在奶业上,充分发挥云南奶牛存栏规模优势,做好优质奶产品供应,印发了《推进奶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重点推进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饲草料产业发展、奶源基地建设、开发绿色有机产品等方面。截至目前,全省已有94家企业申报了奶业扶持政策奖补。通过政策奖补,提高云南奶牛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我们把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发力点,强化设施装备升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投入产出率,印发了《云南省设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加大设施农业政策支持力度,将鼓励设施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纳入全省经济稳进提质一揽子政策措施当中,截至目前,兑现投资奖补3188.06万元。通过政策实施,全省以鲜切花、小浆果、蔬菜为代表的设施装备水平显著提升,其中,鲜切花、小浆果高标准设施实现倍增,设施蔬菜产量占比提升至24%、较三年行动实施前增长了12个百分点。除了加强改革政策支撑,在奖补方式上也实现了创新突破,将原先由资金逐级下达的方式转变为省级在严格审查的基础上,直补至经营主体,有效提升了政策的时效性和精准性,也进一步提升了市场主体的投资信心。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守正创新、先立后破,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提升,聚焦推动高原特色农业“1+10+3”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强补短板、锻长板政策保障,为云南农业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孙寅翔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