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科教 >> 正文
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再见土拨鼠》导演杨程成——我把童年拍给你看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1日 10:38:17  来源: 云南网

  杨程成在金鸡奖颁奖现场。

 
 

  “‘现在你能用白玛邓超(土拨鼠名称)换iPad,以后你就能用我去换摩托车。’白玛对群培说。”4月16日,在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再见土拨鼠》放映结束后,导演、主演杨程成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提到剧中台词。

  在白玛眼中,这一行为是对朋友的背叛;但在导演杨程成眼中,这是他童年生活场景的再现。置于当下大背景,这是人类背信弃义、破坏人与动物和谐共生“承诺”的缩影。

  也正因如此,该影片被赋予民族电影、儿童片、讲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标签。然而,在杨程成看来,这一切只与生活息息相关。

  在拍摄过程中,导演杨程成不作技巧指导,而是让自然舞台包容着两位主角的生活旋律;演员杨程成不化妆,任由自然环境刻画着沉浸其中的人们。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谐共生的天然约定

 

  在莫斯卡村,土拨鼠一直是人类的“邻居”和“朋友”,这种关系从祖辈传下来、刻入彼此的记忆中,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谐共生的天然约定。这是电影《再见土拨鼠》的故事基础。

  影片联合编剧格绒曲初的家乡位于川西高原,故事发生地莫斯卡村也位于川西高原,她曾用很长时间挖掘该题材。杨程成对民族电影兴趣浓厚,于是一拍即合。

  “当我看到土拨鼠在广阔的高原上世代繁衍自在且惬意,与当地居民的情感友好且真实时,我便确定了这部电影的基调。”杨程成说,这看似匪夷所思,但他却意会其中。他在云南省临沧市长大,后来搬到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儿时寄住在乡村祖父母家中,村口是百年古茶树、山上是原始森林、山下可俯瞰大河。偏爱山川风物、自然生灵的他逐渐与家里的小毛驴熟络起来,后为它取名“小灰”,他们之间交流畅通,于是有了惺惺相惜的情谊。

  在莫斯卡村,从古至今,每一个人从孩童时期就明白,要与土拨鼠世代安居共存,这是亘古不变的约定。

  “电影没有刻意刻画,只是还原从陌生到了解、再到熟悉与热爱,最终与土拨鼠成为了‘朋友’的过程。”杨程成说,在莫斯卡村,真善美存在于草原、村庄、水和空气里,也悄然流淌在人们的血液里。面对这般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美好,他想把它拍成电影,通过孩子与土拨鼠的关系,去体现纯真和善良,去观照儿时的自己,观照如今自己对真善美的理解,引发更多人共情。

  

 
这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故事

 

  “电影中,观众看到的只是一个场景,而我追求的则是他们能够去理解场景背后的意义。再复杂的场景,也能找到相同的意义。”杨程成说,电影中,藏式民居里,旧歌依然会伴随着孩子们的聚餐在回荡;赛马场上,用松柏枝燃起的炊烟在漫天飞舞的纸片中弥漫,伴随着赛马会后胜利的飞歌,第一名被无数人献上洁白的哈达以及一捆捆的茶叶……这些与生命、自然、信仰相关的场景悄然交融,是当地人与生俱来的无声语言。

  “或许今天再次走进莫斯卡村,民族性元素有了更多的表达方式,但是当地人对土拨鼠、对自然、对生命的态度还是依然能够打动人。”杨程成说,影片编剧是藏族,自己是纳西族。在创作上,团队或许具备一些优势,更容易理解、共情民族文化。

  对于民族文化的研究与表述,应该倡导不偏不倚的立场,这也是创作者观察、参与、解读的最佳位置,让真情实感成为人类共鸣的连接点,成为不同民族、国家、区域儿童共鸣的连接点。

  杨程成及拍摄团队成员拥有不同的童年经历,除了与现代文明打交道之外,还有与土拨鼠、毛驴、羚羊等共处的经验。但他们并未将自己认知强加于影片主演,刻意设计主演的台词,而是在拍摄过程中引导他们去思考。

  影片中有一场戏,小男孩群培出卖了土拨鼠,小伙伴白玛质问他,可群培一度狡辩,最终两人友情破灭。于是,杨程成问白玛:“你最好的兄弟背着你出卖了土拨鼠,你知道了这个事情,你会怎么跟他说?”白玛不假思索地说:“他这次把土拨鼠卖了去换平板电脑,下次就会把我卖了换摩托车。”

  听到这样的回答,主创团队被孩子真实又奇妙的想法震惊。于是,他们没有设计幼稚的语言让孩子们对话,因为那些所谓在“儿童视角”语境下设计好的台词,其实是成人剧作者的单方面臆想。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们的思考、表达方式、价值体系都在发生变化,儿童电影创作也应该顺应这样的变化,在变化中去捕捉、还原生活原貌。

  正因如此,杨程成认为:“《再见土拨鼠》是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适合任何年龄段,因为电影引发的是真实共情。”

  

 
生命体验与艺术创作的互生共荣

 

  “iPad和土拨鼠的价值孰高孰低?以什么方式进行衡量?”

  “我认为土拨鼠对他们来说不仅是一种动物或自然资源,还是家人朋友和对自然的信仰。”

  “在当下社会我们更多的是跟手机打交道,错失了很多跟人之间的交流,看到影片中主角间的情感,感到十分羡慕。”

  “电影中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在主角犯了错之后,周围人通过行动来让他意识到自己犯的错误,并且鼓励他勇于承认错误,这教会了我们什么是正确的选择,这部影片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

  经过多次展映,杨程成发现,当下的青少年已经具有独特的审美鉴赏能力,并且对具有生活反差的元素充满好奇和兴趣。他表示:“孩子们对于电影的感触之多之深令我很惊讶,他们从自身视角出发,看到了我意想不到的点,这是对我多年来学习、创作的认可,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也正因如此,《再见土拨鼠》在荣获第35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的同时,杨程成个人还获得最佳导演处女作提名奖、最佳男配角提名奖。

  谈及个人电影创作经历时,杨程成说:“生命体验与艺术创作的互生共荣奠定了今天的基础。”在电影中,他出演“商人老孙”的角色。

  在剧本创作阶段,杨程成回忆起儿时在云南大山里火塘边的夜话,想起了大人们常说“什么动物可以用来治什么病”之类的偏方传闻,这是电影角色“商人老孙”的缘起。将童年与动物相处中的经历和生活体验运用到电影中藏族少年和土拨鼠的关系,表现了对其文化和价值观的充分认同,从而符合真实要求。商人老孙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用的是“云南马普”,孩子们说的是“藏式普通话”,也更加符合影片中人物形象的刻画与塑造。此外,为了让自己能更贴近故事里老孙的形象,他拒绝做防晒,像当地群众一样生活,彻底融入,最终就变成了影片中粗糙、沧桑、焦虑的老孙,这样的状态下与孩子们的真实表演状态相互碰撞,便呈现了自然、真诚、质朴、回归生活本真的表演风格。

  在自己热爱的领域,杨程成总是有不断探索的热情,并拓宽自己的边界。他本科专业课老师回忆,某一次老师布置作业观察人物,第二天他“超额”交出了7个片段。除了创作,他也身体力行去实践,曾利用寒暑假到北京、跑横店寻找机会演戏。

  在杨程成看来,演员是一个被选择的职业,时间久了,他发觉内心还有灵感在澎湃,不仅要表演,更要去构建自己想要的一种状态、风格,因此选择成为导演专业研究生,进而拍摄研究生毕业作品电影《再见土拨鼠》。

  首先是因为热爱,然后是因为坚持。访谈中,杨程成展示了这样一张照片,他张开双臂,金灿灿的阳光落入他的怀中,记录的是自己10年前走上影视创作之路的时刻。如今,那个电影路上的追梦人,看见光、追逐光,最终也将成为光。

  云报全媒体记者 普孟秋

责任编辑:孙寅翔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