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报纸版面截图
绵绵春雨中,独龙江乡迪政当村党总支副书记龙德成开着新买的车,行驶在蜿蜒的独龙江公路上。车上装满了干草果和蜂蜜,那是龙德成的父亲一年来的部分收成。
“拉到县城卖,价格会高点。现在公路拓宽了,路基也加固了,雨水天塌方现象很少了。来回就4个小时,早上去,下午就能回家。”龙德成说,道路畅通后,独龙族群众发展生产、守边护林更方便了。
千峰围绕、雪山阻隔的独龙江乡,曾经封闭于深谷密林之中,独龙族群众住草房、走驿道、攀藤桥,贫困如影随形。
那时,一条人马驿道是独龙族群众与外界联系的生命线,生产生活物资靠人背马驮。到了大雪封山期,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出不来,村落之间的通讯靠放炮,与外界的联络只依靠一部手摇电话。
“什么东西都要马帮从县城驮运进来,雨天也要赶马帮进山,我们用塑料布裹身,晚上就睡在大树底下。那种日子,现在想起来还会流泪。”巴坡村赶马人迪要华说。
修建出山路,过上好日子,是一代代独龙族群众的梦想。
1996年,国家投资1亿多元修建独龙江公路。1999年公路建成,独龙江乡打开了通往山外的大门。当第一辆汽车驶进当时的乡政府驻地巴坡,全国最后一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不通公路的历史结束了。
然而,受大雪阻隔,每年11月到次年5月,独龙江峡谷仍然与世隔绝,成为孤岛。
201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长达6.68公里的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独龙江乡终于告别了每年因大雪封山有半年与世隔绝的历史。
江畔车轮滚滚,林边汽笛声声。道路通畅,百业兴旺,独龙江乡迎来了万象更新的春天。
5G基站建成并投入使用,35千伏联网工程完工,现代化草果加工产业园投入运营,新能源车、网约车开进了独龙江峡谷……出门有路,抬腿上车的愿景变为现实。
一条条道路串联起一个个景点、一家家民宿,当地群众吃上了旅游饭,一步步迈向更好的生活。
走进巴坡村,宽敞的柏油路穿村而过,红顶黄墙的屋舍错落有致。路两旁,草果成荫;农家庭院,花朵芬芳。良好的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前来感受惬意的乡村生活。
迪要华种了30多亩草果,养了20箱蜜蜂,供两个女儿读书。现在,大女儿当上了干部,小女儿在大城市务工。夫妻俩盖了新房,办起民宿,日子过得舒适而安乐。
今年47岁的窦晓春是邮车司机,每天跑一趟独龙江乡送邮件。“以前拉的都是报纸和信件,现在邮政快递进村,车上拉的货小到牙膏牙刷,大到冰箱、洗衣机,什么都有。”窦晓春说。
如今的独龙江乡,柏油路连接所有村委会,水泥路进组联户,网络进家门,电商入组。
曾经,深谷中的独龙族群众隔江相望,想要跨江走亲访友,要么过溜索,要么绕道走一两天。现在,独龙江乡已建成永久性跨江大桥21座。
“党的光辉照边疆,独龙人民好幸福。江上彩虹桥,村寨柏油路,道路越走越宽阔。”独龙族民歌“门租”传承人肯玉珍用自己编的歌谣赞颂美好新生活。
在迪政当村,村党总支书记孔智觉和村民们正忙着在灵芝生产基地搬运腐殖土。
迪政当村气候严寒,无法像南边村寨一样大规模种植草果,群众增收致富的门路窄。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在乡党委、政府支持下,孔智觉带领村民兴修产业路,在半山密林发展起50亩仿野生灵芝种植,莽莽群山成为独龙族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在孔当村,岔路口竖着一块牌匾,上书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村寨的山坡上,处处是碧绿的草果树,勤劳的村民们忙着整修生产路上的坑塘,运送草果苗进行补种。“这是我们的‘致富路’‘幸福路’,一定要维护好。”村民肖成东说。
公路穿山越涧,车辆出山进城,村道宽敞连户,生产路蜿蜒入林。如今的独龙江乡,飞速发展的跨越路、独龙族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越来越宽阔。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李寿华 通讯员 高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