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心系云岭大地各族儿女,两次考察云南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一起来听听代表委员们的声音。
省政协委员 李怀秀 资料图
省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遗项目“彝族海菜腔”传承人、传唱人李怀秀1993年就投身民族民间经典歌舞等表演艺术类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深切感受到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任重道远。她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实施文化强省建设“十大工程”、深入开展“枝繁干壮”“幸福花开”“石榴红”等重点工程、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等内容,为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我建议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力度,创新传承人培养机制,让非遗传承走出去,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省政协委员 汪玲
作为旅游大省,云南积极加快文旅融合发展,推动各民族文化兼收并蓄更加深入。省政协委员、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汪玲介绍了文山的做法:“我们文山州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节为媒、以节聚客、以节促发展,促进州内各民族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汪玲说,2023年以来,文山州各地先后举办了包括春节、花山节等文化活动,活动办成了民族团结交流交融的盛会,吸引了来自全州乃至全省各地的群众广泛参与。
省人大代表 赖虹
省人大代表、德宏州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党委书记赖虹特别关注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的这句话:“2024年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将各项工作都赋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和意义。”
赖虹建议从省级层面安排项目资金,加大对滇缅公路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这条由各族人民的血肉筑起来的公路,应该打造成最美公路,建议依托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开展体育类型的冬训和精品赛事活动。结合沿线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做强爱国主义教育研学基地建设。
云南网记者 时光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