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大理,先是感受山川田园之美,再感受生活的诗意和自在,峰回路转之时,则留下厚重、神秘、经久不衰的文化魅力等待被感知和探寻。
骑行在海西,一边是洱海明媚大方的“芳容”,一边是怡然自得的白族村落小景,相看两不厌,各有各的看场。细心的朋友们发现,大理民居正房对面往往矗立着一块造型精美的照壁。照壁四方是精心绘制的带状彩绘,照壁的正中心位置则题写着刚劲有力的四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百忍家风”“清白传家”“紫气东来”……这些朗朗上口的四字词语背后,究竟有什么依据,又有怎样的用途?
唐代养生家张公艺,原寿张县人,生于公元577年,卒于公元676年,历北齐、北周、隋、唐四代,寿九十九岁。
据说张氏当时为寿张望族,至张公艺主持家政时,已经九世没有分家析产,举家数百人同灶共食,长幼有序,和睦融洽。唐高宗东巡泰山时,曾亲自造访其家,问其治家之道,张公艺默而不答,只是接连写了百余个“忍”字呈上,意思是和睦家庭之道,在于相互体谅及忍让。据说,高宗晚年对武后一味隐忍退让,即是受了张氏家风的影响。
于是——“百忍家风”便成为张姓人家教育后代的家风,流传至今。
白族民居照壁
“琴鹤家声”为赵姓,“三槐流芳”为王姓,“青莲遗风”为李姓,“富春家声”为严姓,“工部家声”为杜姓……
原来这些白族民居照壁上题写的词语便是家主姓氏指代。这些内容,不仅反映出大理白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展示大理白族在中原汉文化的长期熏陶下,重视文化修养,感受到白族爱知识、重教育的传统。为了区别和标榜姓氏,大理照壁上题书的内容五花八门,各有特色,但都充满了文化内涵和韵味,体现了白族人民的智慧。
除了表明姓氏、继承家训,白族人家照壁上的题字还有彰显家世、展示主人家道德情操或人生态度、教化后代等复杂而深厚的寓意。如董家照壁上题书“南诏宰辅”,标榜的就是大理白族董姓始祖董成曾经为南诏国清平官的事迹,董姓因此以“南诏宰辅”光耀门第,以示后人。
白族民居照壁
不入家门,仅仅通过照壁,我们就能浅识屋主的社会基础和人缘关系,有的以祖先高风亮节命名。如陶姓的“五柳高风”来源于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典故;如杨家“四知家风”就来源于杨震的“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典故;泰伯因三让天下德行高尚而被后人尊为至德。天下吴姓均尊泰伯为开姓始祖。大理的吴姓于是在其照壁上题“三让传家”。
潜移默化的,大理照壁文化以一种无言的力量影响着全家人的言行举止,传承着缅怀先辈、珍惜荣誉、自信自强的优秀传统文化。
一方照壁,文化天地。大理照壁不止包括中间题书,其两边一般还绘有山水花鸟、寓意吉祥的各种精致图案,或者题有诗词对联、吉祥寓意字样;或镶有大理石石屏,为整幢民居增添了几分精致高雅。照壁正下方多有花台,种植山茶、杜鹃、缅桂、石榴、桂花、月季、菊花、兰花等观赏植物。有的则在下面修一水景景观,照壁上如果是一个“福”字,倒映到下面水中,誉为“福到(倒)”。处处体现出白族人民的智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发扬优秀文化的传统。
白族民居照壁
如今我们加强白族文化的研究与传承,不只是重视文史资料的收集整理,更是去认识生活、体会生活之美,将白族历来的生活智慧发扬传承,了解白族照壁与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及独有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之间的关系。
统筹:王永刚 秦蒙琳
云南日报全媒体采访组 李文诗 段苏航 许卓皓 王毅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