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
《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财经版刊文
报道云南立足比较优势
聚力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
以昂扬姿态绘出“3815”战略的上扬曲线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篇章
初冬时节,登临西山龙门俯瞰,万顷碧波荡漾,城市铺展开来,路网四通八达,大观楼长联名句“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涌上心头。
放眼这广阔的云岭大地,水电装机8200多万千瓦、居全国第二位,漫长的国境线上分布着20多个开放口岸,“云茶”“云花”“云咖”等在全国首屈一指,旖旎风光、边疆风物、民族风情更是享誉海内外。
暖阳之下,生机勃发。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口岸推动产业融入大循环双循环,云南立足比较优势,聚力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以昂扬姿态绘出“3815”战略的上扬曲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篇章。
“三大经济” 固本强基
云南经济欠发达,根子是产业不强。当前云南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关期、政策叠加的机遇期、后发赶超的奋斗期。
在这个重要的窗口期,面对外部形势变化,立足于云南资源禀赋、工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的“三大经济”应运而生。
云南省委书记王宁说,这一发展产业的思路和方法,总的考虑是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口岸推动产业发展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通过做活“三大经济”,激活综合优势,推动全省产业增动力、转方式、调结构、上台阶,加快构建体现云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绿色铝谷 文山州委宣传部 供图
资源经济厚积薄发。云南水风光能资源丰富。目前,云南水电装机规模已逾8200万千瓦,风电、光伏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绿色能源与先进制造业正深度融合。在曲靖、文山、保山等地,“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具有标志性的产业链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产业集群正在崛起,“中国铝谷”“光伏之都”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园区经济聚沙成塔。12月3日,在中老铁路迎来通车运营两周年之际,沪滇临港昆明科技城正式开园,欧姆龙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签约入园。在沪滇携手、东西协作之下,中老铁路沿线又增添一个重大项目和引领工程。
据云南省工信厅介绍,目前云南千亿级园区已增至7个,五百亿级园区达到13个,打造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9个。今年1至9月,全省89个园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4.6%。
口岸经济联通内外。动车穿山越岭、货车川流不息、通关人流涌动……在一个个开放口岸,围绕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流通,云南正在将口岸建设作为支撑更高水平开放、牵引经济转型发展的流量入口,加快实施口岸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统计显示,云南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13年的258.29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500.42亿美元,年均增长7.6%,贸易国别市场增至200多个。
“3815” 逐梦新途
今年伊始,彩云之南气象一新。云南省委、省政府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立足实际,提出了“三年上台阶、八年大发展、十五年大跨越”的“3815”战略发展目标。
这是新时代云南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着力点、先手棋和窗口期,更是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
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和拼搏精神,云南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以“三大经济”推动工业结构转型,聚力构建云南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曲靖市德方纳米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项目从启动建设到建成投产历时270天;
云南裕能磷酸铁和磷酸铁锂项目从开工到竣工投产历时仅115天;
闻泰昆明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二期)从土地摘牌到第一栋厂房封顶仅用90天……
不断刷新的“云南速度”,彰显着正在加速的经济发展“进度条”。
资料图 云南绿色铝产业园 陈飞 摄
“看重云南清洁电力优势,我们将公司80%的新能源电池材料项目布局在曲靖,用电成本大幅减少。”深圳德方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孔令涌说,目前公司已在曲靖连续投资13个项目。
奋力赶超方能后来居上。煤炭、电力、食品……在开远市食品加工产业园区,热电汽联产技术应用让59户各类企业实现集聚发展。开远市市长解凌云说,推动传统火力发电企业从发电、卖电升级为煤电汽循环利用,是资源型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通过努力,云南过去主要依靠基建、房地产投资拉动增长的发展方式,正在转向产业投资拉动。2022年,云南经济总量接近2.9万亿元,跃居全国第18位,其中全省产业投资增长42.5%、占比突破40%,首次超过房地产和交通投资之和。
从“账面”看,工业税收已成云南财政增收的重要支撑,今年1至9月工业税收占全省税收的58.1%。今年上半年,云南产业投资增长20.5%,占全部投资的48.5%,较去年底提高7.9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32.7%、占全部投资的26.8%,较去年底提高5.6个百分点;以新能源电池、硅光伏为引领的电子行业增加值增长60.3%,连续12个月保持逾30%的高增速。
山海相拥 携手共赢
在川滇交界的金沙江峡谷中,白鹤滩水电站巍峨耸立,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被输送到长三角地区。到今年10月12日,白鹤滩水电站累计发电量已突破1000亿千瓦时。
白鹤滩水电站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从一滴水、一度电到一条横跨东西部的绿色能源大动脉,30年来云南坚决落实国家“西电东送”战略,向广东、广西、上海、浙江等省市的累计送电量超过1.5万亿千瓦时,规模居全国第一,相当于为东部地区减排二氧化碳约12亿吨。
在这背后,能源产业已跃升为云南第一大支柱产业,实现从发电送电大省向发电用电送电大省的重大转变,绿色能源装机占比、绿色发电量占比、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均达世界领先水平。
今年9月,2066户企业齐聚昆明,参加2023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云南),共签约项目382个、计划投资金额3966亿元。
“在短短几年内,我们就打造了新能源电池、水电铝和硅光伏产业一体化、生物制品、生物疫苗、纺织服装等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有力有效承接了国内产业转移。”云南省工信厅厅长寇杰说。
融入大格局,才能迎来大发展。从西电东送到承接产业转移,云南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中积极作为、寻求突破。
立足东西部比较优势,“东部企业+云南资源”“东部研发+云南制造”“全国市场+云南产品”等产业协作模式加快实现“山海共赢”。据云南省工信厅统计,近两年沪企入滇落地投产431家,到位资金142.2亿元,闽商在滇累计投资6000多亿元。
经济通道正变为通道经济。12月3日,出境首列“中欧+澜湄线”国际货物列车、进境首列中老铁路老挝进口粮食专列从磨憨站鸣笛驶出,中老铁路将为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出新的积极贡献。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叠加RCEP全面生效等政策红利,云南践行新发展理念、闯出跨越式发展路子的步伐将更加铿锵有力。(李银 吉哲鹏 陈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