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社区是昆明市盘龙区新型城市社区,辖区面积2.4平方公里,常住居民10618人,均为新建居民小区。居民渴望融入城市、融入社区,但缺少核心凝聚力,邻里间不相往来的“城市病”较为突出。如何破解下沉居民家中服务少,凝聚各方力量弱,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热情低等问题,不断消除居民游离、漂泊、寄居的感觉,在强化治理中更好地为民服务和实现邻里共融?
近年来,在党建引领社区基层治理的实践中,龙江社区党委以“睦邻党建”为主线,推行建强先锋线、抓实自治线、聚焦志愿线、壮大社团线、延伸服务线的“五线工作法”,初步构建起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新格局,探索出一条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社区共治共建共享社会治理的“龙江路径”。
便民服务
建强党员“先锋线”,谱好引领“主旋律”
基层党建“网格化”。龙江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将辖区划分为10个网格,建强社区党委—居民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将党组织与基层治理网格深度融合,促使资源力量下沉,在社区各小区、社区广场等人流集中区设立党员示范岗15个。
从严党员教育管理。推行“基本积分+服务积分”党员“双积分”模式,有效推动社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今年党员志愿服务时长超4000小时,活动开展66次。
促进区域互联互动。提高社区党委资源整合能力,由社区党委牵头与瀑布公园、华能检修、盘龙区消防救援大队等12家党组织签订共建责任书,落实“三张清单”,盘活各自资源,构建“五圈”服务格局。
居民聚议厅议事
抓实居民“自治线”,唱响共治“最强音”
健全“1+2+X”模式的民主协商议事架构,建立“民情收集、民情恳谈、民情协调、民主监督评议”为主要内容的“四会制度”,在小区广场、党群服务中心等地点灵活设立11个居民“说事议事点”,推选居民代表、楼栋长、理事会成员60余名,打造“居民聚议厅”“阳光畅言院坝会”“龙江会客厅”“回音壁”等各具特色的议事品牌,解决了西干渠综合治理、栖贤街隔离栏、辖区多条道路、广场路灯亮化等热点问题120余件。
回音壁
聚焦供需“志愿线”,合奏互助“交响乐”
采取“中心+站点+服务队”模式,成立社区志愿者指导中心,积极探索并推行“金豆”积分制度,撬动社会志愿活力。按需设置志愿服务“订单”,明确服务主题、内容和形式,先后创建“周五服务日”“居民接待日”“文化再造”等品牌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设立志愿者服务站点3个,组建文明养犬、平安巡逻、文化再造等志愿者服务队21支,登记志愿者1000余人,发放5500金豆积分。
基层党建“网格化”
壮大多元“社团线”,开启协同“多重奏”
围绕教育、关爱、养老等服务领域,孵化培育“根系式”社会组织1家。通过“延伸政府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促进闲置资源再利用”的方式,有效提高社会组织“自我造血”功能。2023年,社会组织为社区居民提供社会服务项目11个,服务居民1万余人次。
建立自组织培育激励“三个一”机制,即“建立一套规范章程,寻求一个活动场地,建立一套激励机制”,由社区党委引导成立编辑部、织女队等群众自组织8个,年均开展活动200余场次,有效丰富了居民业余文化生活。
爱心织女队慰问儿童
延伸惠民“服务线”,演绎精准“贴心曲”
通过公建配套、共建共享等方式,把社区阵地和社区资源阵地,打造成服务群众之家。2023年,龙江社区建立露娜舞蹈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践点3个,铂妆美发等便民服务先锋岗11个。
以“三必到四必访”开展社区服务工作,形成“三零三好”共建共治共享的服务格局,提升社区综合服务能力。
激活社会服务资源,制作社区服务手册和服务网点地图,定期向居民群众更新推送,着力打造社区“15分钟社区服务圈”。
设立社区微基金,开设公益集市、微基金启动仪式等“自我造血”项目,定期举办慈善义卖、公益晚会等活动,实现服务项目自筹自给。今年10月21至23日,龙江社区在辖区5个小区,以“重阳节”活动为契机,“共建善治,打造睦美龙江”微基金为依托,开展了龙江社区微基金服务活动,活动惠及辖区老人300余人。
社区微基金
云南网记者 王琼梅 通讯员 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