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昆明市五华区西翥街道以大村社区云南报业集团云南日报社战备基地印刷厂旧址为依托,通过建设党校会议室、云岭先锋书屋、“党建引领,劳动实践,众治众享”活动基地、五华区创业就业培训基地、乡土人才培训基地、白族文化传承基地、云南首家活字印刷博物馆等,形成阵地建设全布局、资源整合全方位、常态教育全覆盖的全链条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推动基层党员干部教育转型升级。
多元阵地打造助推教学管理精细化
在对标有醒目标识、有规章制度、有教学计划、有电教设施、有党建书籍、有档案资料的“六有”标准基础上,西翥街道党校按照“外聘与内选相结合”的方式,选优配强街道党校师资库。从外部重点邀请省委党校、市委党校、先进人物、高校教授等专家学者开展授课,从内部遴选街道领导干部、业务骨干担任“先锋讲师”,优秀党组织书记、乡贤能人担任“实训导师”,专兼职教师达20余人。通过不断挖掘辖区民间文艺人才,依托前进小组苗族合唱团、东村白族歌舞文艺队、陡坡霸王鞭文艺队等组建了“乡土讲师团”,将红色教育、党性教育等内容融入文艺队节目表演中;还组建了由6名少数民族党员组成的“民族讲师团”,分别用白族、苗族、彝族等语言为当地党员讲授党的方针政策和理论知识,形成有质量、有特色的师资“软件”配置。
西翥街道:建全教育平台 打造特色党校
此外,街道党校还规范管理标准,突出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课地位,各班次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在教学安排中所占比重不低于总课时的70%,聚焦“党建+产业”“党建+文旅”“党建+生态”等主题设置相关教学课程,探索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创业技能培训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群众致富增收能力。
截至目前,西䎝街道党校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72期,培训人数1.8万余人次,接待主题党日活动团体175个,接待各类团体及参观者20万余人次;辖区11个社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纳入街道党校阵地群进行管理使用,形成以街道党校主阵地集中教学,其他教学点分散教学的党校培训阵地集群,实现辖区党员定期集中培训,常态化承接省、市、区各级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及业务培训工作。
丰富培训元素推动党校教学方式创新化
为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西翥街道党校通过开展“送学上门”、探索“田间教学”、联动共建单位建“链”、打造精品教学路线等新方式方法,丰富培训元素。
以街道党校为“圆心”、基层党支部为“半径”,西䎝街道对辖区80岁以上老党员提供“送学上门”精准服务,采取读书、念报、座谈、送教材等方式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送到老党员家中,并用电话联系、走访入户等方式了解掌握其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需求;邀请农业专家、致富能手和乡土人才等方式,组建“田间讲师团”,走向田间地头、深入乡里人家,开展种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农产品销售、电商平台操作等技能培训;充分挖掘辖区民族文化资源,引领创作一批融入红色教育、党性教育等内容的表演节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耳熟能详的故事及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艰苦历程和光辉成就,讲解党的初心使命,传递党的声音,在民族文化传承与融合过程中丰富教学内容。
同时,串联教学资源,依托沙朗片区交通区位、产业基础、康养条件以及项目聚集等优势,串联沙朗文创园、“麦和稻田”文创农庄、大村社区村史馆、乡村振兴党群服务中心、沙朗民族旅游示范街、“翥屿”水上自然餐厅等点位资源要素,打造“现场精品教学路线”,结合讲授式、体验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让典型经验和做法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讲得清、学得会”的现场课堂,为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和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提供样本参考。
此外,街道还充分联动“大工委”成员单位及街道结对共建单位充实党校教育资源,目前已有省直机关工委党校、云南大学、省政法干部学校、市委党校等在西翥建立教学点,西翥街道与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共同成功申报街道党校为“省直机关工委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
云南网记者 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