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围绕“三好示范县”建设,以党建引领凝聚起边疆党建长廊示范带建设强大合力,为保一方安全、护一方稳定、促一方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突出“三个心向”教育,在思想筑边上下功夫,夯实边疆治理思想根基
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有机融合起来,建立10位老支书终身宣讲重要回信制度,邀请2名党的二十大代表到回信“直达地”、抵边村寨和联防所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引导佤山各族干部群众“心向总书记、心向党、心向国家”。用好“班洪四大嫂”“班洪回归”“班老回归”“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各级领导干部、老支书群体和先进代表以“榕树下的党课”“车间党课”“哨卡党课”“帐篷党课”等方式,开展“党员大培训、基层大宣讲”1896场次3.8万余人次。
聚焦基层党建“三力”建设,在组织强边上下功夫,筑牢边疆治理战斗堡垒
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专项提升行动,持续巩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农村基层党建“双整百千”四级联创、“两网融合”工作,运用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基层党建综合调研、巡察等机制,对全县基层党组织和班子运行情况进行全覆盖、全方位“把脉会诊”。实施农村“领头雁”培养、农村人才“归雁工程”,定期开展村干部履职情况动态分析研判,按照“5+X”配置人员,全面实行“大岗位制”后,确保“正职”达每月4550元,“副职”和村级后备力量达每月3550元,2022年47名村干部参加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双提升”行动,实现每个村至少有1名大学生村干部。广泛开展“争当一辈子好段长”“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活动,1涌现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鲍卫忠、二级英模熊院平,“云南好人”、优秀界务员周国文,全国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班洪乡人民政府”等典型模范。
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在富民兴边上下功夫,建设好美丽家园
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四位一体”、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沪滇项目等为撬动,巩固“双百双带”行动计划成果,“一村一策”制定发展规划,盘活村集体存量资产、资源、资金,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扩量提质增效。2022年全县93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0万元,经营性收入超5万元以上,实现量和质的“双提升”。把建设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作为“三好”示范创建的有力举措,明确46名县处级领导、111个部门和80家企业包保23个边境行政村(社区),聘请22名市级领导担任抵边自然村名誉村长,开展“我回我家作示范”助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行动,助推21项考核指标达标19项。围绕“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探索“党组织+”发展模式,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糖、茶、牛、烟、蜜、旅游等十个“亿元产业”成效初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和谐稳边上下功夫,维护好民族团结
坚持好干部标准,大力培养选拔优秀民族干部,全县行政事业人员中民族群众占66%,科级及以上领导干部中民族干部占69%,乡镇领导班子中民族干部占84%,每个乡镇党政正职均配备至少1名民族干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弘扬传承“班洪抗英”“班老回归”的爱国情怀,引导各族群众共同欢度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摸你黑”“新米节”“泼水节”“火把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不断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将民族团结的接力棒代代相传。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建设“班洪抗英”“班老回归”“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2022年成功申报第四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9个,位居全省第一。以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县为契机,以“1+1+10+N”典型引路模式,探索治理边境、民族团结、开放发展的经验措施,上好知恩感恩、爱国主义、强边固防、民族团结、勤劳致富“五堂课”,用边疆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教育党员。勐来村、班洪乡分别获得省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优秀案例一二等奖。
聚焦抓党建促强边固防,在联防固边上下功夫,守护好神圣国土
坚持“五级书记”“五级段长”抓强边固防机制,以“党建+三长”十二条措施为引领,将147公里边境线划分为873个点级段,选派1047名边境段长靠前指挥、定点布防,在6个边境乡(镇)边防办成立临时党总支,选派47名党员干部“一肩挑”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和联防所长,发挥县级“国门党工委”、23个抵边村(社区)“党建联合体”联动作用,深化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强边固防机制,选派、聘用“强边固防突击队员”、专职联防员、职业守卡人驻守边关,持续开展“法治走边关”“法治基层行”“偷引带”举报奖励和“七个一律”惩戒措施,适时开展“巡回法庭”审判工作,以“身边事”警示“身边人”,提高群众知法畏法守法意识。
云南网通讯员 陈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