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提质增效 群众信心倍增 供图
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始终坚持以乡村振兴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五化”同步,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发展。
“精准化”巩固脱贫成果。全面建立“乡(镇)、村(社区)、组、联”四位一体网格化管理体系,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健全“农户+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争取沪滇帮扶资金3583万元,社会帮扶资金408万元;东航集团公司帮扶资金2447.03万元。开展东西部携手兴乡村行动,上海市崇明区4个乡(镇)、4 个村委会、26家企业、5个社会组织与沧源县46个行政村建立了结对关系,签订结对帮扶协议。脱贫户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15216.26元,增长16.6%,监测对象已消除1284户4013人,未消除的520户1513人已全部落实帮扶措施。
“集约化”加快产业发展。坚持把组织化、集约化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打造全域旅游的关键支撑,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3万亩;持续培育“糖、茶、果、菜、牛、烟、蜜、米、竹、胶”+旅游等亿元支柱产业,烤烟产值、烟叶税、均价、亩均效益、户均效益等指标实现“六连增”,上等烟比例、烟叶均价位列临沧市第一;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华蜜蜂产业发展大会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论坛,与正大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培育壮大“南滚河蜂蜜”“佤山曼来”“安也佤蜜”蜂蜜品牌;沧源南华勐省糖业有限公司白砂糖生产线智能化技术升级改造项目全面完成,云南沧源佤山茶厂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精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工业企业固体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稳步推进;全域旅游融合发展,翁丁村老寨原址重建工作全面完成并运营,班洪葫芦王地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班洪四大嫂饭店、抗英盟誓址、10位老支书成为闪亮“红色名片”,年内接待国内外游客16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55亿元。
葫芦湖全景 供图
“体系化”完善基础设施。机场至崖画旅游公路、瑞丽至孟连沿边高速公路(沧源段)建设有序推进,南撒至岗莫标山二级公路、甘勐至班老三级公路建成通车,双江至沧源(勐省)高速公路启动建设,沧源佤山机场改扩建项目接受省级评审,完成国省干线公路提级改造41.87公里,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102公里,自然村通畅率达95%;新建及改扩建沿边行政村农村供水保障工程9件,沿边行政村供水指标全部达标;班老新寨水厂建设完成,岩帅水厂、芒回水库、东丁水库等项目加快推进,永懂水库扩建、勐董水库、南撒水库、安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开工,沧源被评为全国第五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完成110千伏芒卡变二期增容工程、临沧西南110千伏网优化工程(沧源段)及110千伏勐董变电站10千伏永和工业园区Ⅱ回线等工程;新建5G基站246个,实现县城、乡(镇)政府及84个村委会驻地5G网络全覆盖。
“宜居化”推进城乡一体。持续巩固美丽县城创建成果,统筹推进健康县城、美丽县城、文明县城、智慧县城、幸福县城建设,深入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完成旧城区雨污管网铺设15.6公里,县城供水配水主管网铺设31.63公里,建成区绿地面积197.28公顷;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和村庄清洁行动,芒阳、贺岭、芒友老寨等一批村貌提升项目启动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深入开展,建成农村卫生户厕2727座;乡(镇)集镇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覆盖率、行政村污水治理率分别达77.78%、36.84%;深入实施“1336”工程,累计实施边境幸福村建设项目321个,完成投资5.48亿元,建成达标型村庄91个、提档型村庄22个、示范型村庄15个。
“规范化”推进民生事业。规范实施系列就业援助和就业服务,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新增城镇就业3015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42人,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5780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4.62%,高考总上线率达100%;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签订联盟合作协议,与60家医药机构签订定点服务协议,县人民医院入选国家首批“千县工程”“五大中心”建设通过省级验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新成效;全民参保计划深入推进,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15.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6.53万人,实现应保尽保;住房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实施棚户区改造421户、老旧小区改造1414户,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532套。开展“七彩云南”全民健身运动,沧源县运动员在国家级赛事中获银牌2枚,铜牌1枚,勐董完小2支足球队在云南青少年足球赛上分别荣获冠军、亚军,“背篓少年”王发荣获全国青少年网球巡回赛广州站冠军,被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云南网通讯员 涂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