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科教 >> 正文
飞“阅”自然保护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绚丽的雨林 “象”往的地方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1日 18:33:06  来源: 云南网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这里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12月7日—19日,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蒙特利尔召开。为展现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同时,呼吁与会各方积极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云南发布、云南网联合推出“飞‘阅’自然保护区”系列报道。

 
 
 

 

【大事记】

(一)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建立最早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全国热带森林面积最大、生态系统保护最完整、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最多且分布区域最广的一个自然保护区。2005、2013年其区内的热带雨林分别被《中国地理》和《森林与人类》杂志评为“中国最美森林”。

望天树群落景观 邱开培 摄

藤蔓景观 邱开培 摄

  西双版纳国家级保护区位于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腊县和勐海县辖区内,分为勐养、勐仑、尚勇、勐腊和曼稿5个片区,地理位置特殊,是欧亚大陆至中南半岛、南亚热带向北热带的过渡地区,加上复杂的地形和不同的地热条件,形成了多种气候,造就了保护区多样且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

望天树群落景观 邱开培 摄

  西双版纳国家级保护区是中国热带植物集中的遗传基因库之一,也是中国热带宝地中的珍宝。保护区内森林植物种类繁多,板状根发育显著,木质藤本丰富,绞杀植物普遍,老茎生花现象较为突出。区内有8个植被类型,11个亚型,高等植物有3500多种,其中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58种。区内用材树种816种,竹子和编织藤类25种,油料植物136种,芳香植物62种,鞣料植物39种,树脂、树胶类32种,纤维植物90多种,野生水果、花卉134种,药用植物782种。

热带雨林景观 邱开培 摄

  这里栖息着539种陆栖脊椎动物,哺乳类116种,鸟类429种,两栖动物47种,爬行动物68种,鱼类100种。

国家Ⅰ级保护动物蜂猴 王斌 摄

飞翔的栗树鸭群 方国 摄

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巨蜥 王斌 摄

  古老神秘的热带雨林,溪瀑纵横的奇山峻岭,欣欣向荣的一草一木,不胜枚举的珍奇异兽,梦寐以归的人间仙境,美妙和谐的自然风物,来这里,生命最原始的样子、最热烈的样子、最自由的样子,皆可观之。

(二)

  保护区的这些“明星物种”,你认识吗?

  亚洲象,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亚洲现存的最大陆生动物,栖于亚洲南部热带雨林、季雨林及林间的沟谷、山坡、稀树草原、竹林及宽阔地带;常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沟谷、河边、竹林、阔叶混交林中游荡;喜群居,每群数头、数十头不等,目前,西双版纳州的亚洲象种群及数量由20世纪80年代的170余头增长到300头左右。

亚洲象群 沈庆仲 摄

亚洲象群 沈庆仲 摄

  印度野牛,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别名白肢野牛、野黄牛、白袜子、亚洲野牛等,分布于南亚和东南亚,国内仅见于云南南部和西南部(包括怒江以西的腾冲至瑞丽的西部边境地带),印度野牛是现存世界上体型最大的牛,成年雄性野牛体重可达1吨。经调查,2012—2015年间,西双版纳州全境内印度野牛的种群数量约150—170头左右。

印度野牛 张忠员 摄

  鼷鹿,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别名小鼷鹿,是鼷鹿科种体型最小的一种,习惯于夜间生活,主要在黄昏活动。鼷鹿是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代表物种之一。据调查研究证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鼷鹿在国内的唯一分布区,是典型的狭域分布种和保护区特有种,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

鼷鹿 罗爱东 摄

  灰孔雀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雄鸟全身羽毛黑褐色,密布几乎纯白色的细点和横斑;上背、翅膀和尾羽端部具紫色或翠绿色金属光泽的眼状斑,像孔雀羽毛上的孔雀斑一样,故名之。其分布区主要集中于云南西南部地区,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其重要分布区之一。

灰孔雀雉 罗爱东 摄

  望天树,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别名擎天树,大乔木,龙脑香科柳安属,高40—60米,胸径60—150厘米,花期5—6月,果期8—9月,生于沟谷、坡地、丘陵及石灰山密林中,海拔300—1100米,在湿润沟谷、坡脚台地上,组成单优种的季节性雨林。其分布在西双版纳的补蚌和广纳里新寨至景飘一带约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望天树 沈庆仲 摄

(三)

  近年来,随着云南“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的名牌越来越响亮,云南省加大开展动植物的研究保护工作的力度。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开展了一系列措施,并在部分物种的保护工作上走在了全省甚至全国前列。

  与象同行,同向而行

沈庆仲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供图

  1989年,沈庆仲到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生保护区工作。1990年,他参加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的“亚洲象研究项目”,自此走上了亚洲象研究之路,从监测习性、行为到亚洲象保护、人象冲突、主动防范、亚洲象救护(助)等,从未间断。

  32年来,沈庆仲先后救护(助)过26头因伤、病、残、遗弃及严重威胁人类安全的问题象,人工繁育了9头小象。其中,“羊妞”的救助工作创造了刚出生小象成功救助的记录,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关注和认可。

  生物多样性的捍卫者

郭贤明(右)和同事在巡护途中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供图

  郭贤明,出生于1965年,云南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33年来,他一直在回答保护区留给人类的难题——火与野生动物、与动物栖息地的关系是什么?是否可以利用林火改善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增加食物?人象冲突是否有解决的方法?

  与森林为伴,与生态为友,郭贤明一一给出了答案——用林火可以改善野生动物栖息地、“大块头”吃饱是解决人象矛盾冲突的一种主要途径、建立防象围栏将村寨与野象隔离开来能有效减少冲突……33年,从青春少年到两鬓染霜,他仍坚守初心,始终捍卫着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的安全。

  用青春和汗水坚守初心

王巧燕(右一)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供图

  王巧燕,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高级工程师。22年来,她用脚步丈量森林,摸清了亚洲象在西双版纳州的分布情况;她用勤奋筑牢屏障,建立了省级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制定了保护区野生动物重大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她用初心担使命,开展了我国非法猎杀亚洲象监测、中老跨境亚洲象保护等项目。22年,王巧燕用青春和汗水坚守初心、兑现诺言,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生态卫士。

  结语:素晖射流濑,翠色绵森林。在云南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持之以恒的探索下,在一代代科研保护人员岁岁年年的苦心钻研中,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探索出了许多保护方案,创造了许多保护实绩,大跨步地走在更科学、更文明、更长远的保护之路上。

  鸣谢/素材提供

  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

  “学习强国”西双版纳学习平台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资料审核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

  统筹:刘晓颖 锁华媛

  策划:唐莉娜 赵玮 和晓 李怡

  执行策划:彭娜 张语隽

  本期文案:周文思

  配音:李海星

  视频包装:杨思然

  视频制作:马芷荃

  海报设计:张艳萍

  出品

  “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云南发布

  云南网

责任编辑:范春艳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