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再品一碟苦味,续悠然乡土风情。
德宏美食,除“酸”一绝外,还有一绝——“苦”。
酸苦两味,被德宏人民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德宏气候湿热,寻常的滋味,在热气的熏蒸下只会黯然失色,无法勾起人们的食欲,久而久之人必会厌食,更是不利于健康。凉食固然适宜,可长时间食用冰凉的食物,终究会对肠胃产生刺激,造成负担。于是酸苦两味自然在德宏的餐桌上占据了重要位置。
酸味在傣菜里,和传统的咸味一般普遍,而苦味通常也与酸辣相配。运用酸味增进食欲,是湿热地区人民的一种智慧,而苦味则是另一种智慧了。嗜苦里边的门道有两种民间说法:一是傣族先民认为良药苦口,苦食作为药膳,有益健康;二是民间俗传此地早年瘴气弥漫,苦食可增强抵抗力。而这种习俗,自然也会或多或少影响之后迁移而来的景颇、阿昌等民族。
当然,德宏美食,苦味可不会单独出现在一道菜里,不然这就不算吃菜,而是吃药了。虽是为了健康而食苦,但直愣愣的苦味,换谁也受不了。于是为了让吃“苦”更愉悦一些,德宏人民可是花了不少心思,他们特意将香料、酸菜、辣椒用各种形式与苦味结合起来。香料常用的是芫荽、香茅、迷迭香、香蓼,酸菜反倒种类更多,除天然的柠檬、木瓜、番茄,还有加工后的酸笋、酸萝卜、腌菜等,至于辣椒,有入门级的青红辣椒,有广受欢迎的小米辣,还有挑战级别的涮涮辣,单独别类的胡辣椒、油辣椒也广受欢迎。
包烧旋花茄
旋花茄、水茄等是最家常的苦菜。旋花茄在夏季更受欢迎,其苦后回甘的滋味,配上酸笋、牛肉、红椒清炒,大概是每个德宏家庭最为得意的下饭菜了。别看旋花茄一个只有铃铛大小,橙红的颜色却不只是装饰,那苦味绝对让你不敢对它生出轻慢之心。但这种苦也并非寡苦,而是淡苦中带些清香,刚好配上酸笋的脆爽,牛肉的炙香,红椒的清辣,丰富而有层次感的味道,足以挑逗你的味蕾。酸辣,清苦,饭香,肉醇,莫名形成一种复合多元的厚重滋味。这大概就是德宏人民的高明之处吧,五味中的苦味硬生生脱离入药,而辗转在家常饭桌上。在苦味的刺激下,身体陡然产生的冰凉,肠胃一瞬间被唤醒的食欲,还有食指大动后的大快朵颐,总会给人带来一份隽永的美好体验。
此外,旋花茄与各类食材都可完美地搭配。烹饪手法既可是焯熟后与醋、辣椒凉拌,也可是芭蕉叶、锡纸包烧,亦可作为辅料爆炒,当然还有很多种手法,只是苦甜交错,看似离经叛道的滋味,实则囊括了进退取舍的深层内涵,这是德宏人民钟爱苦味的选择,也是追寻多元、刻苦奋进、尊重传统的地方精神。
酸辣相融,苦未尽;苦味褪尽,甘亦来。甘甜绕舌,难忘旋花茄。
小贴士
旋花茄
拉丁名:Solanum spirale.茄科茄属直立灌木,高0.5~3米,植株光滑无毛。叶大,椭圆状披针形,长9~20厘米,宽4~8厘米,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下延成叶柄,两面均无毛,全缘或略波状,中脉粗壮,侧脉明显,每边5~8条;叶柄长2~3厘米。浆果球形,橘黄色,直径约7~8毫米。种子多数,压扁,直径约2.5毫米。花期夏秋,果期冬春。分布于云南、广西、湖南。多生长于海拔500~1900米的溪边灌木丛中或林下,稀生于荒地。果可食,味苦,当地群众作蔬菜食用。(文 赵玉贤)
资料来源:中共德宏州委宣传部
作者:林靖民(文字稍有改动)
策划:唐莉娜
统筹:李怡 赵玮
文字整理:刘宝琦
海报设计:张艳萍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