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区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资料区 >> 正文
“多点开花”兴产业 群众鼓起“钱袋子”——红河州开远市羊街乡推动农民增收探索实践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5日 09:48:00  来源: 云南网

  近年来,开远市羊街乡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充分挖掘地方特色优势,大抓产业发展,形成“立足特色、集聚链条、兴产富农”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推动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全乡农业总产值从2015年的4.27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0.5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776元增加到21000元。

  第一,龙头舞动兴产业。羊街乡坚持外引内培,着力培育龙头企业,通过自建基地、订单生产、吸纳农户就业等多种方式带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构建起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经营为基础的联合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全乡共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家,企业资产合计23145万元,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3.04亿元;专业合作社60家、农村新型经营主体9家。聚焦统筹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以云南红河卧龙米业、开远市稻乡米业两家公司为龙头,通过免费提供技术、种子和肥料,带动坝区农户种植优质水稻近2.63万亩,撬动开远全市13000余户农户种植“云恢290”稻谷7.57万亩,解决6000余名劳动力就业,带动农户人均增收1455.76元。围绕打造绿色、有机品牌,建立“云恢290”优质品种种植基地,产品先后荣获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籼稻)金奖、“云南六大名米”等奖项。

  第二,园区带动强辐射。建成占地1万亩的开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以商招商,引进美国保尔、荷兰西露丝、上海虹华等25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大力发展“花经济”,打响“七彩云菊”花卉品牌,2021年实现花卉综合产值20.5亿元。通过技术服务、种苗支持,辐射带动园区周边15家企业、3家专业合作社、437户花农,发展花卉种植面积28199亩,带动山区发展精品鲜切花卉300余亩,全乡园区外花卉产值达4.3亿元,农户亩均收入在6万元以上。建立“股金十租金+薪金”利益联结机制,黑泥地社区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劳动力就业服务,企业按服务股份支付社区股份合作红利;社区将分散在农户手中的土地进行资源整合、土地流转、项目打包,农户可获得1600至1800元/亩的地租收入;仅花卉产业一项创造就业岗位13385个,农户在园区务工每月可获得2200元以上收入。

  第三,三产联动促发展。立足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与拓展,大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成特色小镇“知花小镇”,推动产业、社区、文化、旅游、生态多功能复合生态圈协同发展,先后打造了后山花海、“黄花风铃木”、“萌宠乐园”等景点;卧龙米业公司打造水果采摘、农耕文化体验点、卧龙谷粮食博物馆,带动羊街乡餐饮业蓬勃发展,建成集农业观光、美食体验、生态休闲等元素于一体的绿色经济产业链,形成吃、住、游、购、娱为一体的农旅综合模式,羊街乡荣获“云南省旅游名镇”称号。仅2022年上半年就接待游客50万人次,游客人均消费不低于80元,其中黑泥地社区旅游服务业集体经济增收17.5万元。

  第四,创新驱动增活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开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与中国农业大学等8家国家级省级高校院所合作,建立南京农业大学陈发棣等专家工作站、组培中心、云花创新中心、种苗研发中心等,推进菊花、洋桔梗、玫瑰、蝴蝶兰等新品种花卉研发,突破了云南省绝大部分中高端花卉种苗、种子依赖从国外进口的瓶颈,先后产出貂蝉、上官婉儿、卫子夫、小乔、海洋之心等36个国内独有的玫瑰新品种,成功研发菊花新品种44个,引进花卉新品种696个,成为全国最大的菊花种质资源库。2021年,产业园出口种苗达7000万株。同时,在科技赋能的“加持”下,母本生产时间只需要28天(传统的需要45天),种苗生产时间只需23天(传统的需要40天),整个生产周期缩短了34天。科技赋能使羊街花卉产业实现从种苗生产、种植、采收到销售一条龙的科技支撑。以园区天华公司为例,2021年,为400余户农户提供花卉种苗,带动花卉种植1500余亩,亩均收入达5.6万元。

  第五,人才推动筑支撑。羊街乡坚持以人才引领产业创新发展,积极探索“突出市场主导、突出企业主体、突出园区主阵地”的引才模式,走出以高端人才引领新兴产业、以产业集群带动人才集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全乡引进海外、海归和国内行业精英200余名,培育了以蔡发生、胡朝品等为代表的致富能手、乡土人才、回乡大学生70余名。开远市兴隆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始人李红艳采取全程技术指导、与社员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定期开展培训、免费赠送饲料等举措,带动325户农户(其中残疾户171户)养殖五黑绿壳蛋鸡45000羽,2021年实现产值850余万元,农户获得养殖纯收入382.5万元。

  实践证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关键是要发展壮大相互促进融合的乡村特色产业。通过大力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建基地、强主体、创品牌、拓市场,在集体经济发展与社员的利益之间建立起密切联系,把重心放在企业的发展上、农民的增收上,使联农助农机制更加稳定,使农户收入更加多元,使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 供稿

责任编辑:崔庆波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