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职业学院立足边疆、民族、开放实情,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履行党建主体责任重要内容,切实担负起国门大学神圣职责。
成立由党委书记、院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把创建工作纳入学院发展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形成“党委主导、行政负责、全员参与”的创建格局。近三年累计投入创建经费2500万元,在创建工作中选拔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占比达31%。先后表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50个、个人264名。
创建工作入脑入心 精彩亮点纷呈
据介绍,将来自全国13个省市及缅甸的学生混合编班,建立“二级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团学干部—宿管员”五级联动联系学生管理制度,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将师生矛盾纠纷化解处理在萌芽状态,促进各民族师生生活交往、思想交流、情感交融、价值认同,营造“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浓厚氛围。学院相继被评为云南省文明单位、平安校园、文明校园。
建立健全推广普通话、规范用字检查制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覆盖率达100%,150余名师生深入村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群众2万余人。面向全校学生开设18学时《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必修课,组建62人的专兼职教师团队,成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名师工作室,编写3本教辅材料,配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案、精品课件、微课等教学资源,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金课。依托中医学、傣医学等专业,建成民族医药研究中心,深入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
成立28个学生精品社团,重点打造傣族象脚鼓乐队、傣族葫芦丝乐队、景颇巴扎乐队、景颇迎宾乐队、阿昌乐队5个民族特色乐队。每年在校内举办民族节庆活动,千余师生参加万人象脚鼓、千人刀舞、千人孔雀舞,助力德宏州成功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学院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获国家体育总局举办赛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率先成立研究中心 国门大学展风采
在云南省率先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搭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平台,德宏州编委单独核定5个人员编制,与云南民族大学签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战略合作协议,与中共德宏州委党校、云南艺术学院、楚雄师范学院、大理大学等建立研究合作关系,整合专家教授资源,组建科研团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工作,建立民族团结进步共建机制。
促进教学科研工作提升。组建科研团队,开展《民族地区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德宏州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研究》等课题研究,编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读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文集》,近三年获得相关科研立项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思政说课比赛,为各族干部群众提供学习交流平台。
建设葫芦丝文化展室、葫芦丝加工制作室和“绘勐傣”傣族剪纸工作室,开展葫芦丝加工制作、傣族剪纸、油纸伞、彩陶制作等非遗文化的技艺传承与创新。获云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冠军金奖、全国铜奖1项,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1项。
发挥国门大学窗口、桥梁、纽带的作用,承办两届“孟中印缅卫生与疾控合作论坛”和“首届澜沧江—湄公河六国大学生友好交流周活动”,共有9个国家和国内的632名代表出席;选派20名教师到中国驻缅大使馆、曼德勒云华师范学院等挂职支教,生动践行“中缅命运共同体”理念。举办中德老年护理教育班、移植德国汽车行业办学模式;对外籍来华务工人员进行技术技能、跨境电子商务、旅游饭店等培训,为缅甸培养了600余名医务人员及实用技能型人才,树立国门形象,推动国际交往交流交融。
助力边境疫情防控。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学院师生积极发挥学科专业优势,4000余名师生主动报名,先后有16支志愿服务队奔赴瑞丽、陇川等边境一线、重点防控区域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成立瑞丽抗疫师生服务队临时党支部和临时党小组,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德宏职业学院将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契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任牢牢扛在肩上,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沿边高水平示范职业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云南篇章贡献力量!
云报全媒体记者 管毓树 谭雅竹 吴沛钊 段苏航 马楠 胡娇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