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热点专题 >> 正文
【润泽以聚·同心筑梦】元江第二小学:爱国情和团结情,让小小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30日 15:06:04  来源: 云南网

近日,“润泽以聚·同心筑梦——主流媒体玉溪行”来到云南省唯一一所五星级红军小学——元江第二小学,深入了解学校如何融合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以教育为载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教研,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注重科研兴校

多年来,学校坚持走科研兴教之路,以教学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创新教学内容和教案,在“寓教于乐,寓教于爱”中为学生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所。

学校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现有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县级骨干教师23人。办学四十余年来,学校荣获诸多各级、各类教学荣誉,262篇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论文获国家、省级奖项。在优秀的老师的带动下,学生提高了学习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兴趣爱好,促进了个性的健康发展。

元江第二小学的教学楼之一。王韵鸥 摄

厚植爱国情怀

在学校红色文化长廊前,哈尼族小解说员吕响和彝族小解说员普瑄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元江革命老区的红色故事,从故事中大家进一步了解到元江县的革命斗争对滇中、滇南、思普地区乃至云南全省革命斗争的胜利有着深远影响。

据悉,学校开展多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继承革命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比如,红色主题教育“八个一”实践活动:每学期开展唱一首红色歌曲、讲一个红色故事、出一期红色板报、读一本红色书籍、办一次红色征文、访一次德育基地、看一部红色电影、制一份红色报纸实践活动;开设三个红色文化社团;举办“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系列活动。学校厚植红色底蕴,努力把自身打造成为少年们传承红色基因的摇篮。

红军小学简介。王韵鸥 摄

在全国五星级红军小学光荣旗帜下,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响亮口号中,在阵阵响亮的红色旋律里,红色种子已然在红军娃娃心中生根发芽,不断升华革命情怀、爱国爱家乡情怀,激发出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精气神。

坚持文化润心

元江民族众多,各族群众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璀璨夺目的多彩文化。元江第二小学整合当地优秀民族文化,根据不同民族学生的特点,完善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学体系,坚持非遗传承和民族团结创建融合。每周三下午开设“哈尼族棕扇舞”“彝族歌舞”“彝族四弦”“彝文传承”“傣族狮子舞”等5个非遗传承班,聘请校外辅导员进行专业指导;校外辅导员创编了民族韵律操、民族体育舞蹈《彝族拉丁》、武术操《旭日东升》等,在大课间活动时间在全校推广,人人参与。

学校以多元民族文化为载体,促进各民族文化相互了解,相互欣赏,文化润心,增进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民族文化与红色文化相结合,有机融入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进师生头脑。

学校展板。王韵鸥 摄

营造家庭温暖

在学校民族团结主题壁画前,哈尼族小解说员倪清清向大家讲述了她对这幅图画的理解:“这是一幅以平等、团结、互助、和谐为新型民族关系的主题图,画面形象地向我们展现了我校跟读师生在一起同生活共劳动的温馨画面。同学们在相互学习、交流中意识到大家像一个大家庭。”在大家庭的关爱中,各民族师生像小小的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共同进步,茁壮成长。

学校是多民族团聚的平台,也是一个流动人口子女、留守儿童占85.6%的特殊集体,其中有119名留守儿童。针对这特殊的校情,学校打造了“一家、一屋、三平台”,一家是指留守儿童之家,一屋是“亲爱小屋”,三平台是教学科研平台、家校交流平台和社会服务平台,有专人,有计划地开展各类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美好。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补助政策,扶助特困学生,巩固当地义务教育100%的入学率;成立家委会,促进家校沟通;开展爱心助学等活动,在家、校、社会之间搭起桥梁,形成各族师生家长平等互助、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校园氛围。

元江第二小学从娃娃开始抓铸牢中华文化共同体意识教育,让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平等意识从每个学生灵魂深处散发出来,从集体的温暖和进步中明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性。

云南网记者 时光远 见习记者 王韵鸥

责任编辑:赵琳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