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时政 >> 正文
【牢记嘱托 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唱响阿佤人民的幸福新歌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9日 08:48:00  来源: 云南网

临沧市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指示精神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共绘兴边富民乡村振兴新画卷

唱响阿佤人民的幸福新歌

云南日报2022年8月19日报纸头版版面

  

  一封信,纸短情长、饱含真情、厚望如山;各族儿女,牢记嘱托、勇担使命、矢志奋进。

  “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2021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越过江河,越过山川,永驻临沧各族人民心间。

  “我们都是收信人!”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牵挂和重要指示,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使命与责任。一年来,临沧市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砥砺奋进,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共同唱响新时代佤山幸福新歌,满怀信心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建设好美丽家园 推动高质量发展

  美丽佤乡,山青水碧,遍地芬芳。在沧源县班洪乡下班坝村,当时宣读回信的广场如今已建设成为感恩纪念广场。阳光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用汉语、佤语两种文字镌刻在巨石纪念碑上,熠熠生辉。

  一年前收到回信时激动人心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脱贫是迈向幸福生活的重要一步,我们要继续抓好乡村振兴、兴边富民,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促进边疆繁荣稳定。”班老乡营盘村67岁的岩板是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老支书之一,他深情地说,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不懈努力,各方面都有了新的进步。

  近年来,随着危旧房改造、兴边富民、佤山幸福工程、脱贫攻坚等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的实施,营盘村的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大瓦房、水泥路、卫生室样样有。政府给大家免费发放坚果苗、茶树苗,村里成立的专业种植合作社、养殖合作社,解决了大伙儿担心的销路问题,村民的收入翻了好几番。“村里人都说,党这么关心我们佤族人民,我们一定要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岩板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佤族人民从告别原始社会生活到整族摆脱贫困,实现了第二次“千年跨越”。村村通硬板路,出行更便捷;佤山机场建成通航,5G进了阿佤山,4G信号全覆盖、互联网全覆盖,动力电全覆盖,彻底告别了木鼓传声和煤油点灯……阿佤山的变化日新月异。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拓展,经济发展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镇康县南伞镇红岩村刺树丫口自然村“赐福山庄”农家乐的女主人张淑荣,过去在集市卖自己种的蔬菜补贴家用,收入一直不稳定。如今得益于绿美乡村建设,在家乡发展乡村旅游,办起农家乐,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收益越来越好。

  建设好美丽家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当下的临沧,正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为遵循,聚焦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两大任务,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让共同富裕之花在边疆盛放。

  维护好民族团结 共创美好的未来

  亲切关怀暖佤乡,殷殷嘱托催奋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更加坚定了边疆各族儿女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同心奋斗建设好美丽家园的决心。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阿佤人民的幸福生活。”在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宣讲站,给总书记写信的老支书之一、班洪乡班洪村老支书胡德学(佤名:岩翁)坚定地说,“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宣传到阿佤人心里,引领乡亲们为国守边、为国兴边。”

  10位老支书在边疆奋斗数十载,亲眼见证了阿佤山各民族同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深刻体会到边民富、边疆稳的重要意义。如今,胡德学和其他的老支书组成了宣讲队,两人一组,定期为沧源各族群众开展宣讲,大家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心更齐了。他们还一起商量,认为传统的佤族祖训也要变一变,要紧跟党的步伐、紧跟新时代。

  去年10月,沧源各地佤族干部群众代表隆重集会并通过“新时代佤族族训”——我们阿佤人民世世代代心向党、心向国家,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新歌。

  走在佤山的村村寨寨,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心向总书记、心向党、心向国家”的坚定信念时刻激励和引领着边疆各族干部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民族团结之歌响彻佤山大地,各民族同跳“团结舞”、同唱“加林赛”,一派幸福和谐的美好景象。

  党旗漫卷,山水焕然。70多年来,几任村党支部书记接力发展,如今的班洪乡已经变成了“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的幸福家园。

  “这个站在最边上的就是我了。当时我有幸作为新支书代表发言,心情无比激动。”指着照片上身着佤族服饰的汉子,班洪村党支部书记杨志良回忆起接到回信当天的盛况难掩激动之情。

  “在总书记重要回信的指引和鼓舞下,我们进一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依托乡内竹笋、蜂蜜、红糖、辣椒加工厂,做深、做精、做全农特产品,班洪辣椒、下班坝‘南滚河蜂蜜’、班莫‘佤山土司’古法红糖、班洪竹笋等已成为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杨志良由衷地说,“总书记的重要回信让我们对阿佤山的明天更加充满信心。我们要团结带领佤族群众在新的征程上接续奋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更加团结一心,守护好边境、发展好产业、建设好家园,让佤族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守护好神圣国土 美丽边境展新颜

  临沧市边境线长,是祖国西南重要安全屏障,守边固边任务繁重。

  守边固边必先兴边富边。近年来,临沧市通过大力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打造边境小康示范村等,边境村寨建设提速,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沧源县勐董镇龙乃村,边境线长3.9公里,村委会离国境线仅200米,是一个典型的抵边村寨。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当地群众摆脱了吃不饱穿不暖、生命安全没有保障的困苦窘境,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的历史巨变。如今的龙乃村,通过探索“农旅结合、文旅结合、边旅结合”乡村旅游新模式,打造旅游景观产业,培育新兴特色农产品,形成多元互补、多点支撑的产业体系,村庄不仅变美了,村民生活更是一年比一年好,成为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边境小康示范村。

  守护好祖国疆域的一草一木,耕耘好幸福家园的每一寸土地,龙乃之变生动诠释着一个道理:有国才有家,没有国境的安宁,就没有万家平安。

  “边民的家园美了,日子好了,大伙儿的守边热情也更高了,我们一定要用边境的和谐稳定来回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边境各族群众的关心关怀。”龙乃村党支部书记赵爱军说,如今的龙乃村,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我们都是守边人!

  质朴的话语背后,彰显出赤诚的家国情怀。在强边固防主阵地、疫情防控堵卡点,在口岸通道、边境线上、密林之中,一面面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一个个矫健的身影穿梭在巡边路上……临沧市广大党员干部斗志昂扬、干劲十足,拧成一股绳,坚决筑牢边境防线,坚决守护好国门安全、家园安全、群众安全。

  以党建引领筑牢强边固防堡垒,美丽边境展新颜。临沧各族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把维护边境安全稳定和谐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同心协力将近300公里边境线打造成为让党和国家放心的安全线、稳定线、富民线,使边境村寨成为展示国家形象的窗口,在青山绿水间不断谱写佤山美、产业强、生活好、心向党、共发展的崭新篇章,探索“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的临沧示范。

  一封回信,是一份嘱托,也是一份激励。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临沧各族干部群众凝心聚力、踔厉奋发,以“我们都是收信人”的奋进姿态和担当精神,全面推进“三好”建设,共同唱响新时代的幸福新歌。

云南日报2022年8月19日报纸4-5版

 

深切关怀

云南省沧源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

  你们好!读了来信,了解到脱贫攻坚给阿佤山带来的深刻变化,感受到了阿佤人民心向党、心向国家的真挚感情,我很欣慰。

  你们都是老支书,长期在边境地区工作生活,更懂得边民富、边疆稳的意义。脱贫是迈向幸福生活的重要一步,我们要继续抓好乡村振兴、兴边富民,促进各族群众共同富裕,促进边疆繁荣稳定。希望你们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

  请向乡亲们问好!

 

习近平

2021年8月19日

 

 

 
临沧:实干担当建设美丽家园

在大临铁路上飞驰的动车 供图
 
乡村振兴活力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沧市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如今的佤乡大地,旧貌换新颜,一处处现代农业设施、一片片果蔬花园基地、一座座美丽村落……处处呈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

  走进沧源佤族自治县勐来乡勐来村大寨自然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红顶灰墙的佤族民居和一幅幅形象生动的佤族墙画,进村道路两旁鲜花盛开,家家户户庭院里的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更是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佤族村民赵秀兰家过去住的是油毛毡房,后来住上砖木结构的瓦房,如今又 搬进了两层的小楼。“以前觉得只要能住上瓦房就很满足了,哪里敢想能有今天这样的光景。”亲历了勐来村的发展,她由衷地感叹。

  近年来,临沧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围绕农业现代化、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生态宜居三大重点,着力构建产业、生产、经营、增值、保障五大体系,加快农村发展步伐,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发展产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治本之策,也是乡村振兴的长远之计。“十三五”以来,临沧市把澳洲坚果产业作为继核桃、茶叶之后又一重要生态产业、富民产业、特色产业来抓,逐步打造成为支柱产业。

  在永德县坚果加工企业的车间里,新鲜坚果堆积如山,工人们忙着把一袋袋坚果送进机械里加工,脱青皮、清洗、干燥、人工筛选……目前,永德县坚果种植面积60万亩,挂果14.6万亩,坚果产业成了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子”。从第一粒澳洲坚果种子漂洋过海来到云南、在临沧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后,坚果树不仅装点了当地的绿水青山,更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特色产业带动高质量发展,乡村建设项目纷纷落地,脱贫成果持续巩固,乡村振兴动力十足。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沧市累计建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200万亩,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446个,完成“三品一标”认证(登记)基地面积944万亩。建成中国首个国家级坚果类检测重点实验室,“张守攻院士工作站”“朱有勇院士林下有机中药材乡村振兴科技创新中心”落户临沧。

  沧源县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凤庆县安石村、双江县闷乐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临沧县沿边小康村模式列入国家典型案例……做优产业、美化环境、建设美丽家园多点发力,临沧全力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不断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族团结一家亲
 

  在临沧世代繁衍生息着佤族、傣族、拉祜族、布朗族、德昂族、彝族、景颇族等2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8.22%。临沧市牢记嘱托,始终坚持“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理念,始终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实施了“兴边富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佤山幸福工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开创了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新局面。

  参天的古树,青翠的竹林,优美的田园里硕果累累,净洁的庭院内花香四溢,丰收时节的景亢美不胜收。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沙河乡允俸村景亢组是以傣族为主、其他少数民族和汉族群众共同居住的村寨。近年来,该村通过银行贷款共同用、特色民居共同建、大事小情共同帮、公益事业共同干、产业发展共同谋、文明村寨共同创“六个共同”管理模式,建成了田园风光浓郁、产业特色突出、村民生活富裕、生活条件便利、生活方式文明、乡风淳朴和谐的美丽村庄。“六个共同”模式既形成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又促进了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让村民的心贴得更紧,各族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临翔区博尚镇幕布村是一个汉族、拉祜族、傣族等群众共同生活的多民族聚居村。幕布村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治理创新,打造了集特色购物、休闲阅读、农耕文化展示于一体的旅游服务综合体。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遮哈村芒团村传承非遗文化,将民族优秀文化与红色文化结合,走出一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边疆基层党建融合发展之路,展现出边境村寨组织强、村寨美、边民富、边疆兴的民族团结进步新气象。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中华民族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民族团结一家亲” 文化长廊,“民族团结模范小区”……行走在临沧各地,随处可见各类民族团结的元素,各族群众和睦共处、和衷共济已成为临沧干部群众共同的信念和自觉行动。

  在这里,民族团结的故事数不胜数,民族团结的观念牢牢扎根,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绚丽绽放、处处盛开。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是临沧各族干部群众安居乐业、共享繁荣发展的生动描述,也是各族人民同舟共济、同甘共苦的美好寄托。  

 
跨越发展气象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沧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抓好“五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产业发展、沿边对外开放、脱贫攻坚等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临沧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大临铁路开通运营,结束了临沧不通铁路的历史;中缅国际大通道墨江至临沧高速公路成功通车,临沧没有国家高速路网的历史彻底结束。沧源佤山机场建成通航、临沧机场改扩建,以及凤庆通用机场的全面开工建设,长期制约临沧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被一一突破。

  工地机器轰鸣,车辆往来穿梭,一个个项目落地开工、一条条生产线建成投用……紧扣“绿色生态”和“快速崛起”发力点,临沧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绿色发展的动力澎湃激荡,快速崛起的格局加速形成。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以甘蔗产业优势被列入云南省“一县一业”特色县,全县甘蔗种植面积达41万亩,覆盖2.3万农户12万人,蔗农人口占农业人口的57%。在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绿色化、品牌化水平的背景下,甘蔗产业已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力量。

  耿马县率先启动建设全省首个“国家甘蔗工程大数据中心”。该项目运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以甘蔗产业种植、精深加工基础提升、数字化改造为切入点,进一步实现“一根甘蔗吃干榨尽”全产业链资源数字化、可视化,逐步拓展延伸服务到全产业链建设,不断细化升级,用数字化、工业化、订单式农业理念模式打造智慧、高效、生态的甘蔗产业。

  大江蜿蜒而过,沃土神奇美丽。临沧境内保存有大量野生型、栽培型及过渡型古茶树、古茶园,是茶树原产地的活化石,拥有当今世界上最粗壮、最古老的古茶树——凤庆县锦绣村香竹箐3200年栽培型古茶树;有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种群密度最大的双江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有被中外专家誉为“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云县漫湾镇白莺山古茶园……

  适宜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珍稀丰富的茶树资源和悠久多彩的茶文化,让“一片茶叶”成为临沧的优势和特色产业,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载体。目前,临沧市正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济、茶旅融合发展,将临沧丰富的茶文化融入重大文旅项目中。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兴边富民强边固防,加快高质量跨越发展,加快高水平建设,在绿色发展新起点上,临沧各族干部群众以奋进之姿,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亲历者访谈

  

奋斗的信心更足了

  “希望你们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的幸福之歌。”近日,记者走进班洪乡,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老支书代表岩翁和岩板正在班洪四大嫂饭店前的“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宣讲站里,带着乡亲们一起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

  去年6月,班洪乡、班老乡9个边境村的10位老支书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报告佤山巨变,诉说阿佤人民的幸福新生活,表达边疆人民心向党、心向国家的赤诚之心。“虽然心里没底,但我们都特别期盼能够收到总书记的回信。”老支书岩翁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送达班洪村下班坝,让整个佤山大地成为欢腾的海洋。

  当天一大早,班洪村乃至附近乡镇的乡亲们穿起了节日的盛装,早早就赶到下班坝。“听完回信后,在场的所有人载歌载舞,欢呼声震动佤山的每一个角落。”岩翁回忆起那一天,每个细节至今都历历在目,“当时我们捧着回信,小心翼翼地传阅,双手是颤抖的,说不出的激动和高兴。”

  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佤族群众告别茅草房住进砖瓦房,从泥巴路走上柏油路,从“一穷二白”的产业布局到建起集原生态佤族文化开发、乡村旅游、电商销售、边市贸易等于一体的产业链,唱响了阿佤人民的新时代幸福之歌。

  “党的光辉一次又一次照亮了佤山,我们阿佤人民的幸福密码就是永远跟着共产党走。我们写信就是想让总书记知道,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我们阿佤山的变化翻天覆地,阿佤人民的生活幸福快乐。”岩翁激动地说。

  现在,写信的老支书们分成4组,每周都会来到“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宣讲站,用佤语、汉语给乡亲们讲解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带领大家领会重要回信精神,为佤族人民接续奋进,创造更加幸福美好新生活加油鼓劲、提振信心。

  “总书记的关怀,就是我们继续努力奋斗的最大动力。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总书记对边境少数民族同胞的深切牵挂。我们一定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把产业发展得更加兴旺、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把各族儿女团结得更加紧密、把国土守护得更加稳固,绝不辜负总书记的期盼。”岩翁信心满满。

 

 

  记者手记

  

佤山唱响幸福新歌

  近日,记者深入临沧市边境3县的村寨,用脚步丈量佤山的热土,用眼睛观察边境小城翻天覆地的变化,用心感受各族同胞满溢的幸福和喜悦。

  走在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下班坝村的玻璃栈道上,南滚河涛声依旧,万亩巨龙竹园茁壮生长。班洪四大嫂饭店门前的大青树下,老支书岩翁和岩板正在用佤语带领乡亲们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

  100多公里外的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贺派乡崩弄村广用组,总书记在回信中的殷殷嘱托化成了这个佤族村寨努力发展甘蔗产业、奋力过上幸福新生活的源源动力。

  “感谢总书记一直记挂着我们,我们会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决不辜负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多次听到的话语。今天的佤山大地,基础设施日渐完善、村容村貌愈发美丽、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特色产业兴旺发展、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各族干部群众铆足干劲,为幸福新生活奋力拼搏。

  “总书记回信到佤山,山笑水笑云潮涌;木鼓声声传情意,古老边寨沐春风。总书记嘱托记心中,守土固边人心同;乡村振兴富边疆,民族团结共繁荣。”阿佤人民的幸福新歌响彻佤山,唱出了佤族人民群众建好美丽家园的信心、维护好民族团结的真心、守护好神圣国土的决心。

 

 

  沧源县 现场回访

  

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走在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乡班洪村下班坝村的小路上,一花一户一景,一树一路一韵,鲜花盛开、瓜果飘香。站在玻璃栈道上眺望佤山,繁花似锦、绿荫如海,南滚河波涛奔涌,万亩龙竹园沙沙作响。

  “过去,这里不通水、不通电、不通硬化路,祖祖辈辈刀耕火种、居无定所,贫困发生率高达67.5%,是典型的贫困村。”正在游客服务中心整理土特产品的班洪村党总支书记杨志良回忆过往,感慨万千,“现在的阿佤山过上好日子了。”

  下班坝村山脚下就是国家级南滚河自然保护区。这里还有“班洪抗英”“班洪四大嫂”等红色文化资源。依托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脱贫后的下班坝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把好风景变成“好钱景”,让群众吃上“旅游饭”,走出了一条“旅游+”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新路子。

班洪乡班洪村下班坝村玻璃栈道 供图

  “为发展旅游业,村里修建了栈道、观景台、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设施,并组织村民们打造庭院微景观、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杨志良介绍,下班坝村景点自2020年10月1日开业以来,半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67万元,纯收益240万元。其中,公司收益24万元,村组集体收益72万元,农户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

  抓住发展乡村旅游的契机,下班坝建起了蜂蜜加工厂和竹笋加工厂。目前,蜂蜜加工厂年加工蜂蜜20吨,实现产值200万元;竹笋加工厂年加工笋干20吨,实现产值104万元。“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村民的思想观念也在转变。”杨志良说,一些村民除了到景区当保洁员、服务员,每到旅游旺季,还会在家门口摆起小摊,销售特色小吃和蜂蜜、竹笋等土特产。

  “总书记的关心关爱是我们的最大动力,我们会努力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把家乡建设好、把各族群众团结好、把神圣国土守护好。”杨志良说,在下班坝的感恩纪念广场,总书记的回信内容被翻译成佤语镌刻在大石头上,“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殷殷嘱托,已铭记于阿佤儿女的心中。

  

国门新村安居乐业

  佤乡的清晨,碧空如洗、青山如黛,位于中缅边境的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镇永和社区国门新村显得更加秀丽隽美。

  2016年11月开工建设、2019年10月竣工的国门新村,佤族特色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清爽精致的农家小院里,蔬菜葱翠、绿意盎然;道路两旁鲜花争艳,花随风动。

  “原来的村子受地形条件限制,150多户人家挤在1公里外的一个小山包上,环境脏乱,生活不便。”佤族村民鲍艾保说,2019年,64户238名佤族群众载歌载舞喜迁新居,住进了统一规划建设的新寨子。“这里风景好、环境好,房子漂亮,交通方便,像是住进了景区里。”

永和社区国门新村 供图

  对于鲍艾保来说,搬到新寨子后,除了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得到质的飞跃,更值得高兴的是,新村还规划建设了商贸物流区、边民互市场所。他说:“以后商品可以就地交易,节约运输成本,做生意就方便多了。”

  作为永和口岸的综合服务功能配套,国门新村除了居民安置区外,还规划建设了商贸物流区,包括口岸商贸物流中心、边民互市查验货场和危险化学品停放场所,不断完善口岸综合服务功能。目前,各个项目建设正在加紧推进。按照口岸服务、国门形象、边关风情、生态宜居、美丽家园的定位,国门新村展现出新气象,燃起了群众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激情和希望。

  “我们寨子这么漂亮,以后会越来越热闹,生意也会越来越好做。”村民李明之前一直在外打工,如今搬进了新寨子,率先在村里开起了农家乐。李明笑呵呵地说,如今在家里就能赚钱,不用再到外面奔波了。

  “抵边区位、民风民俗、特色饮食是国门新村发展旅游的最大优势,我们要把国门新村打造成集山水风光、人文民俗风情、边境特色村寨和乡村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精品旅游村庄。”永和社区党总支书记鲍辉介绍。依托佤族“摸你黑”狂欢节、新米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永和国门新村积极推进集吃、住、游、休闲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建设。同时,鼓励和引导农户开办农家乐、开发民族特色手工织品,使旅游产品更加多样化,让佤族群众在美丽家园中安居乐业。

  云报全媒体记者 赵丽槐 胡梅君 李春林

责任编辑:郭建丽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