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至15日,纪念云南李家山古墓群考古发现5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玉溪举行。记者跟随专家队,参观了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以下简称“博物馆”)、玉溪市江川区前卫镇李忠村贝丘遗址、李家山古墓群和澄江市抚海湾湿地公园,收获颇多。
绿松石扣、金钏、金珠串、玛瑙管……李家山古墓群出土的饰品,虽历经2000多年的历史,依然光彩夺目。
“这个耳饰挂着不重吗?”“这样的金饰是用来做什么的?”参观的游客围绕着博物馆讲解员汪女士问个不停。
汪女士指着游客询问的、一件中间有圆孔的金饰耐心解释:“这叫乳钉纹金饰片,根据研究,这应该是用来束发的。古滇人将头发从中间的圆孔穿过来,再用手将金片拢一拢,头发就能固定了。”
汪女士告诉记者,来参观的国内外游客,最感兴趣的除了贮贝器,便是这些漂亮的饰品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古到今都没变。”
“不仅如此,神兽形金片饰、青铜镜,这些器物要么有国外的文化元素,要么出自中国中原地区,可以说是融合了多元文化的时尚!”另一位讲解员补充说。
听了这些介绍,游客们不断感叹:“古滇国人真是举手投足尽显精致、自成风雅!”
螺蛳壳与爱吃
车辆驶入玉溪市江川区前卫镇李忠村的小后卫小学(小后卫小学为后卫中心小学辖区内的一个村完小),学校的墙角边、不远处的小山丘上,堆满了白茫茫一片贝壳,大家吃惊地问:“你们是从哪里买了这么多贝壳来做装饰?”后卫中心小学校长普党救听了笑着说:“这些都是几千年前的东西啦,当地村民叫它‘螺蛳壳’。”他一边说,一边带着记者校内校外参观。原来,校门外的农田里也有许多螺蛳壳,我们已经站在了江川区大名鼎鼎的贝丘遗址上。
“没有学生来拾螺蛳壳吗?毕竟许多小孩子都喜欢这样的游戏呀。”面对记者的疑问,普党救又笑了:“这是我们这边最常见的东西,孩子们都习惯了,不会随便去捡。而且,这个贝丘遗址能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家乡厚重的历史文化,大家都会自觉保护它们。”普党救说着,用手指给我们看,教学楼墙壁上有这样两句话:玉螺漫山证沧桑,桃李芬芳写春秋。
贝丘遗址是古人吃剩下的厨余垃圾,这是以前就知道的历史知识,但眼前密密麻麻的螺蛳壳,还是让我们不敢相信眼睛。为此,记者请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蒋志龙作专业解读。他说:“那些保存完整的螺蛳壳是螺蛳自然死亡后留下的,但那些尾部被钻开了孔的螺蛳壳符合古人食用的特点。此外,研究人员在被敲打过的螺蛳壳周围还挖掘出人工遗留物。”他补充说:“对个别遗物的残留物分析显示,某类器皿可能与油渍类物质有关。”原来我们的古人也是“吃货”呢,厨余垃圾都堆成小山丘了!
文化与爱生活
走在澄江市抚海湾湿地公园内,目之所及,花木茂盛,抚仙湖的浪花拍打着戏水孩子们的小脚丫。远处,山峦青翠。在这片湖的周围,还簇拥着许多民族文化,例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索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花灯,等等。
当地人介绍,关索戏属于古老的傩戏。演出时一般头戴面具,边唱边舞,有娱神歌舞的遗风。太平花灯分为阴灯和阳灯,阴灯在人过世后送别亡灵,阳灯则用来祈福。
不仅如此,玉溪还拥有铜锅鱼、铜锅洋芋饭、魏氏豌豆粉、酸汤米线等很多美食。那些看似隔着几千年的文明,隐隐之中露出了传承的文脉,那就是山水玉溪赋予她的孩子们对生活亘古不变的热爱之情。
云南网记者 曹曦桐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