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科教 >> 正文
【海报】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碰撞,听听匠人们怎么说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29日 10:17:00  来源: 云南网

云南是民族艺术的宝库

银器、木雕、刺绣、内画……

随着云南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这些传统技艺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

也带来了新的思考

怎样更好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融合

激发文产高质量发展活力

来听听云岭匠人们怎么说

 
董春玉
 

  董春玉是知名的玉雕大师,当他2009年来到瑞丽,第一次触到色彩斑斓的石头的那一刻,他的创作欲望被激发了。为了提高文化素养,董春玉通过实地考察,收集了大量宝贵的素材,并结合中国传统金银错工艺和大理白族银器加工工艺,独创了滇派玉雕新风格。

  在董春玉的努力下,玉雕行业刮起一阵“最炫民族风”,云南独特的民族文化被更多的人所熟知。董春玉还对包括傣纸、藏族铜器、白族银器等在内的民族非遗文化进行了推广和应用,创作了一批别具特色的跨界作品。

  董春玉一心扑在对民族艺术的挖掘和发扬上,并不断学以致用,耕耘反哺,为业界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担任多个高校玉雕专业的客座教授,对学校的数百名学生进行悉心地辅导。

 
寸发标
 

  今天的鹤庆银器锻制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寸发标。

  1978年,寸发标开始随父学艺,成为寸家第六代金属工艺传人。在学艺过程中,寸发标收集和整理了大量的图案资料,把祖辈传下来的传统工艺与民族工艺精华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设计制作风格。

  1996年,已经小有名气的寸发标回到家乡鹤庆县新华村,创办了“寸发标手工艺作坊”。他通过上百次的工艺实践,做了一把以龙为主题图案的“九龙壶”,从而打开了新华村银器制造的大门。

  从艺近40年来,寸发标在技艺创新的同时,不忘传承民族文化,培养技能人才,累计带出了400多名弟子,同时加强对外文化艺术交流与沟通,不断扩大着新华银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孙鸿雁
 

  轻工大国工匠、滇派内画创始人孙鸿雁,1991年拜入鲁派内画第四代传承人张广庆大师门下,一直恪守祖训,勤勉克己,以弘扬内画艺术为己任。1996年来到向往已久的云南红土大地,开启了传道受业的新征程。九经十余载,笔耕不辍,韦编三绝的努力,创立滇派内画一门,为云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艺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滇派内画艺术立足于滇文化,根植在云南大地,内画于心,外化于形。以传承内画技艺,再现云南山水秀丽美景与弘扬新时代云南各族人民幸福生活为立派本初。

  绚丽多彩的滇文化,赋予了滇派内画艺术更强的生命力和地域特色,勤劳善良的云南各族人民,更为滇派内画艺术注入了真挚且纯善的情感内涵。2012年,滇派内画被昆明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孙鸿雁成为代表性传承人。

 
洛桑扎西
 

  洛桑扎西是迪庆藏族自治州第十四代工艺世家传承人,其家族代代相传的传统金属工艺历史悠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是藏族传统手工技艺的优秀代表。

  独一无二的金属铸造技艺在洛桑扎西的传承下至今保留完好。在保护传统的基础上,洛桑扎西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通过长达十余年的研制,成功制造出了上千种民族用品和旅游产品,成功将这项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金属铸造工艺从偏远的羊拉乡羊拉村推向了海内外。

  同时,洛桑扎西还不断学习进修,追求精益求精,利用学到的冶炼技术,他不断改良金属表面处理及铸造工艺,以实现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的完美结合,满足当下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段国梁
 

  段国梁从业至今已有五十余年,他全面完整地掌握了木雕技艺,继承了剑川木雕的优秀传统,成为传承和发展带动剑川木雕的领军代表人物。

  段国梁通过总结剑川木雕工艺技术落后状况,大胆改进,设计出新产品,彻底改变了剑川传统木雕依靠传统古建、隔扇门窗、家具的单一产品局面。不仅如此,段国梁还把欧式风格与白族木雕艺术相结合,闯出一条中西合璧的木雕艺术之路。

  这些年来,段国梁仍在为剑川木雕产业的发展不遗余力地四处奔波,招收和培养了上千名木雕艺术人才,并建立起“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格局,使传统的剑川木雕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

 
彭萍
 

  彭萍十余年来扎根于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沙古镇从事刺绣创新和教学工作,其作品在技法上吸取了“苏绣、蜀绣、湘绣、粤绣”四大名绣的技术特点,并结合了云南本土的刺绣针法,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

  十余年来,彭萍在广大农村民族地区大力宣传和推广“刺绣脱贫”项目,先后培养了200余名专业绣娘。其以纳西族本地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苗族、藏族等民族地方题材以及传统和现代绘画艺术名作进行的二次创作,受到了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

 
张月秋
 


  1979年,高中毕业的张月秋义无反顾地选择留在家乡剑川,传承起了祖辈们流传下来的手艺。通过他的勤学刻苦,技艺日益精湛。

  钻研出多层雕刻绝技的张月秋,却未曾想过独享这门技艺。生于斯长于斯的他从最初便立志改变家乡的贫困。从家庭式培训,工艺品厂培训再到公司化培训,他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在从事木雕行业的40年间,张月秋共培训出了近五千名木雕专业人才。

  剑川的人文山水和深厚的木雕底蕴给予了张月秋无限灵感,多层镂空雕刻在市场上大放异彩的同时,张月秋却从未停止创新的脚步。他研制发明的立体弯刀被广泛用于木雕制作,同时还攻克了木雕生产中民族木雕家具复古工艺的技术难关。

  近年来,在张月秋的带领下,狮河村群众将多层镂空木雕做成了剑川木雕的主流产品,让这里成为了全国有名的木雕小康村。

  统筹:刘晓颖 锁华媛

  策划:李洁 吴珺

  记者:杜诗雨 胡津滔 崔庆波 非正雄 郭小煜

  编辑:胡津滔

  海报:吕明华

  综合整理自云南日报、迪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德宏团结报、昆明日报、云南广播电视台

  相关新闻:

  传统技艺+现代创意 激发云南文产高质量发展活力

  云南省文化创意(文化人才)基地建设大理现场推进会召开 强调在传承创新中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理州创新驱动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产之花绽放洱海之畔

  传统与现代,创意与民族……文化云南 精彩纷呈

  海报丨撷一朵云南文产绚丽之花

  【云视角】艺术家最爱扎堆的地方,大理的魅力究竟有多大?

  打造“艺术家第二居所”的大理实践 聚集艺术人才 驱动文产发展

责任编辑:胡津滔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