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一起向未来。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本网特别推出“两会对对碰”融媒体策划,报网端微全媒呈现百姓关切、代表委员声音。邀请来自各行各业的嘉宾走进演播间,聊心愿、话期待,诉说身边急难愁盼的问题;与此同时,远程连线正在北京参会的代表和委员,请他们支招;把老百姓的心声带上两会,把最真诚的回答传回云南。
精剪版视频
本期连线的是全国人大代表袁海波,他曾是一名外出务工者,将回答老乡们关于外出务工、返乡创业等方面的问题。
【人物名片】
袁海波:全国人大代表
史永祥:外出务工人员代表
王标:返乡创业人员代表
史永祥:我2016年开启了“打工之旅”,2018年加入云南金鑫保安服务有限公司,平时主要参与应急救援、抢险救灾等工作,目前已经出动了大大小小上千次的任务。来昆务工6年,父母也从务农变为务工,以前种地一年收入3至5万元,现在务工一年收入10万元,家里的砖瓦土坯房也变成了4间通透明亮的新房子,衣食住行样样都提高了。生活变化很大,但是务工路上还是有困难,如何更好地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了我和工友们的揪心事。
袁海波:我在2019年的全国两会上就提出了这个“痛点”,建议公立学校应给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定入学名额,让农民工及其子女在城市里享受更多的“市民待遇”。如今,沿海地区正在先行试点,后续希望试点能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这样很多进城务工子女就能够享受到城市的资源。
史永祥:在我们老家东川,每一年村里面都会发通知组织乡亲们进行技能培训,比如家政服务、面点师、餐饮等培训,乡亲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每一次全村一大半人都会前去培训。培训真的那么重要吗?
袁海波:非常重要。外出务工多年返乡后,我成立了一家为农民工服务的劳务输出企业,去年全年公司共转移了1500名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今年春节以来到目前已经转移了1000余人农村劳动力。但是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刚出去的务工人员,对岗位技能不熟悉、上手慢,坚持不了几天就想换工作。所以要通过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让外出务工人员提前掌握一定的技能,进而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要,也为企业降低了培训成本。
王标:2001年我就开始创业了,最初在东川区铜都街道达贝社区大营盘村带着农户们一起搞种植养殖基地,产品销往昆明和全国各地。之后我又连续创办了涉及餐饮、综合应急救援、劳务派遣等行业的多家公司,目前已吸纳2800多人的就业安置。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多有意愿返乡创业的务工人员和我探讨。但是返乡创业者大部分对当地市场趋势认知不够清晰,还面临缺乏创业启动资金等问题。
史玉祥:我也想创业,但是现在苦于资金不足的问题,希望能听到专门针对外出务工者的相关贷款政策,帮助我创业成功,在老家开一家超市,让一家人离得更近,生活在一起。
袁海波:去年相关部门出台了政策,破除了农民工创业贷款时需要企事业单位人员担保的问题,返乡创业者可凭个人信用贷款10万元以内,贷款10万至20万元只需有稳定就业的企业职工担保贷款。
今年我将针对返乡创业难等问题继续建言,建议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贷款额度,出台明确的贷款扶补政策文件等,对创业者给予最优惠政策和最大力度支持。同时强化政府效能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服务水平,引导创业者寻找高质量的项目,不断优化创业者的经营环境,最终帮助更多有知识、有能力的青年农民工返乡创业,助力大美云南乡村振兴的发展。
完整版视频
统筹:刘晓颖 瞿姝宁 张潇予
策划:李星佺 罗蓉婵
编导:刘畅 赵家琦 张玛睿
主播:期俊军
摄影:刘畅 赵家琦
剪辑:赵家琦 李星佺
文字:杨萍 李星佺
海报:陈洪涛 吕明华 乐城弘韵
实习生:缪静娴 许卓皓 张晓雯 段丁楷 夏语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