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专题 >> 正文
点滴回顾2021云南民族工作
发布时间:2022年02月28日 14:47:00  来源: 民族时报

  原标题:2021云南民族工作点击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省民族宗教工作开启新征程、呈现新局面、展现新作为的一年。

  这一年,全省民族宗教系统采取一系列务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各项工作成效明显——思想政治引领取得新成效、“十四五”民族宗教工作绘就新蓝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迈出新步伐;民族地区发展取得新进步;民族团结进步创新取得新进展……

  本期民族时报将带您回顾2021年云南民族工作领域的那些点点滴滴……

  举办“党的光辉照边疆”主题展

  2021年12月31日,由云南省民族宗教委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委文化宣传处、云南民族博物馆承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党的光辉照边疆”主题展开展,为群众讲述民族团结进步的云南故事。

  本次展览集中展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伟大历史时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云南各族人民走过百年光辉的奋斗历程,在云岭大地上绘就出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恢宏画卷。本展览使用大量翔实的图片资料和民族文物,突出云南各族人民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同走向富裕、进步、开放生活的历史轨迹,生动诠释“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

  《云南少数民族中华文化认同文献典藏》丛书出版

  2021年12月29日,云南省民语委办公室举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珍贵典籍翻译出版发布会。

  近年来,省民语委办公室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收集、整理、翻译少数民族中华文化认同典籍文献,取得可喜成绩。目前,《云南少数民族中华文化认同文献典藏》丛书已出版1至4卷。

  《云南少数民族中华文化认同文献典藏》是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结出的文化硕果,是西南边疆云南各族人民从思想深处对中华文化的主动认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昆明市: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迈出新步伐

  “昆明市通过文化浸润,强基固本,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昆明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宗教委主任毕春华表示。

  2021年,昆明市民族宗教委强化中华文化认同,在切实推动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上发挥表率作用。一是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工程,全市范围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本普及。同时,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五旗五徽五认同”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二是开展“各族人民心向党·唱支山歌给党听”“七一”系列活动,举办了“春融万物·共建共享”“融荣与共·同心同行”等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制作“一家人·好日子”系列微视频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昆明故事;昆明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网上展厅获得省委网信办百篇图文精品奖。三是构建“各层次、多类型、分众化”的宣传教育平台,加强宣传载体建设,对应不同群体实施精准“滴灌”。四是挖掘昆明市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提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内涵和品质,建成了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69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3个,推出党史学习教育6条主题路线、20条现场教学路线和64个教学点,让红色文化“活”起来。五是开展了“各族人民心向党·续写民族团结誓词碑”等主题活动,在新时代传承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方面作出有益探索。

  玉溪市: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2021年,玉溪市民族宗教局实施五大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实践有板有眼。”玉溪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宗教局局长柴慧明介绍,玉溪市制定了《贯彻落实〈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实施细则〉实施方案》,在省民族宗教委的大力支持下,抓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2021年建设实施47个示范村(特色村)和1个示范社区。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打造新平戛洒等55个国家和省级特色乡镇村寨,打造了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成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同时,发挥玉溪是聂耳故乡的优势,以“红色文化引领航向、中华文化培根壮干、校园文化播种育苗”三项举措将文化建设方向紧扣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上,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凝心铸魂。同时,玉溪市还对照国家民委新修订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地、州、盟)和县(市、区、旗)测评指标,创新制定了《玉溪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方案》,将6个方面18条47项具体任务,明确责任到基层党委政府和市直部门,召开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部署落实,精准化、指标化、项目化抓创建。

  普洱市: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

  “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全国的关注。” 普洱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宗教委主任吴文早介绍,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是全国第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021年对民族团结誓词碑纪念馆进行提升改造,进一步丰富展陈内容和形式,更加完善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资政育人功能。民族团结园全年接待各地参访者超过6万人次,特别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一批批党员在现场接受了生动的革命传统和民族团结教育,深入宣传了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光荣历史和现实意义。

  同时,开发打造了《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光荣历史和现实意义》《普洱民族团结故事——誓言无悔》《誓言无悔·永远跟党走》等精品课程,在普洱民族团结进步干部教育学院举办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

  普洱市还以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为主题,先后创作打造民族团结脱贫攻坚剧目《扶贫路上一家亲——宾弄赛嗨》、反映佤族在誓词碑精神引领下实现千年跨越的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到省里和中央汇报演出受到社会各界好评。高质量完成花灯剧《盟誓》、主题文艺晚会《誓言如钟七十载》的创作和首演;组织市内外作家创作文学作品集《誓言》和普洱本土作者创作的连环画《丰碑上的誓言》公开发行。

  大理州:文旅融合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

  “2021年,国家、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分别落户大理,投资500多万元在大理大学建设州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大理白族自治州委统战部副部长、州民族宗教委主任赵茂盛说,大理州推进文旅融合,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2021年,大理州民族宗教委开展系列谋划推动此项工作。制定《大理州深入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方案》,大力推进“文旅+”和“+文旅”发展,打造一批景区景点,推出一批旅游线路,赋予文旅产业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挖掘整理弘扬文化资源当中体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共同性元素,挖掘讲好“南诏德化碑”“苍山会盟碑”等各族人民心向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故事,梳理展示生活在茶马古道重镇的大理各族人民对开放包容、相互认同历史传统的创造性传承,不断开发体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遗址遗迹、活态遗产等体验项目,提升旅游发展的文化内涵,以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此外,还成立了大理州景区景点创建联盟,组织开展大理州“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导游讲解大赛,深入挖掘大理旅游资源中蕴含的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内容,把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和理念融入旅游讲解中,让每一个讲解员都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员,让旅游成为增强中华文化认同、铸牢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

  建成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数据库平台

  为更好解决现存民族古籍“藏”“传”“用”的矛盾,让民族古籍为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发挥应有的价值,2021年,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建成西南地区收藏各民族古籍种类最多、原件最多的民族古籍资源库。省民族古籍办公室开展的“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数据库平台”建设项目主要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数字技术等手段,实现文字、图片的录入、展示和搜索,并利用数字化平台开展民族古籍的抢救保护和数字资源的管理与运用,促进资源共享,增进各民族优秀文化交流交融,加强民族团结、文化繁荣。

  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数据库平台共建有首页、文字古籍库、口传古籍库、整理研究库、人才库、各州市民族古籍库、小微展厅、读者中心8个板块。内容包含各民族文字文献古籍全文电子图片、口传古籍整理成果、云南民族古籍相关整理研究成果、民族古籍研究专家和传承人、各州市开展民族古籍工作情况和成果、古籍巡展小微展厅等。

  迪庆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2021年,全州创建了2个国家级示范区示范单位、15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命名了99个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4个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100个‘民族团结之家’示范户,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影响力、吸引力显著提升。” 迪庆藏族自治州委统战部副部长、州民族宗教委主任王国华说。

  据了解,迪庆州始终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不断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制定出台《中共迪庆州委 迪庆州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高位推动创建工作全面落实落地;抓实“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双融合双推进。

  同时,迪庆州加强区域合作,积极构建民族团结进步“大联动、大协作、大创建”格局,促进接边地区实现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为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迪庆现场办公会精神,迪庆州制定出台了《迪庆州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标杆的实施意见》,以实施八大工程,着力开展25项重点工作来全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标杆的建设。另外,还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中心,编制迪庆州“十四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标杆专项规划,规划了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项目。

  王国华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迪庆州将以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标杆为新起点,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在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前、作示范,不断开创新时代新迪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临沧市: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创新推进

  2021年,临沧市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上取得新突破,同时在推进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上也有了新成效。

  “目前,临沧市共有699个单位被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临沧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宗教委主任李祥生介绍, 2021年12月29日,临沧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通过了省级初验,2022年临沧市将全力以赴做好创建工作迎接国家民委验收。

  在临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已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列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必学内容,列入“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进家庭”的教学内容。同时,临沧市还充分发挥各级宣讲团及“火塘少数民族语宣讲小分队”“农民讲习所”的作用,全面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知晓率。

  2021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老支书们回信后,临沧市全市上下掀起学习习近平重要回信精神的高潮,以“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为主线,广泛开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学习研讨、宣传宣讲,开展专题宣讲3600余场次,受众46.8万人次;全市撰写心得体会文章5万余篇,开展“学回信、见行动、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推动解决民生实事120余件。

  红河州:促进非遗保护传承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

  “2021年,红河州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在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经济和基地保障,促进‘非遗+旅游’上下功夫、见实效,促进非遗保护传承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宗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为加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红河州颁布实施《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条例》,促进非遗保护工作步入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十三五”期间,新增“矻扎扎节”“都玛简收”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3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第六批州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8个,第九批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1人,全州现有国家级、省级、州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分别达到16项、63项、213项,国家级、省级、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分别达13人、96人、411人。同时,强化对各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档案进行整理,开展传承人抢救性录制工作,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四季生产调”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获评全国25个优秀项目之一。目前,已收集152卷档案,其中照片资料约100GB,录音资料约30GB,录像资料约200GB,丰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数据库资料。

  2021年10月,石屏原生态海菜腔精彩亮相COP15开幕式。11月至12月期间,在云南省第十二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活动中,红河州选送的6个作品分别获得1个金奖,3个银奖,1个铜奖和1个优秀奖。

  昭通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团结

  近年来,昭通市民族工作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有效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全市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昭通市结合实际制定了《昭通市深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行动方案》《昭通市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十进十促”实施方案》,明确了以实施“五大工程”和“十进十促”为抓手的示范创建格局。

  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259个,全市19个民族乡镇13个已实现直接或间接通高速,145个民族村实现硬化路、农网电、农村客运、网络等全覆盖,少数民族地区通电问题全部解决。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为凝聚思想共识,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础,昭通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过程。通过开辟“团结奋进、同心筑梦”专栏,举办“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征文活动、摄影大赛、微视频大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等,提升各族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对示范创建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目前,昭通市已完成省级民族文化建设项目40个,建成8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2个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个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小镇。成功举办两届全市民族民间文艺会演和首届少数民族迎新春绘画作品展。

  通过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昭通市创成2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威信县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全市5个县129个单位创成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单位,4个单位创成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昭通学院被命名为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高燕 整理编辑)

责任编辑:赵琳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