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曲靖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曲靖会堂隆重开幕。会议期间,市政协委员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协商议政,为推动曲靖市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凝心聚力。
市政协委员们围绕全市中心大局、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和全市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主动融入、精心选题、深入调研,广泛协商、务实监督、有效议政。
拓宽民主监督渠道
“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创造和重要制度安排,具有自身特色特点,是同心同向的监督。”
市政协委员杨梅表示,五届市政协聚焦党政工作要事和民生改善实事深入开展协商式监督,通过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等开展监督视察,围绕改善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投资保护等进行协商议政,协商督办有关提案,民主评议有关职能部门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反映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帮助有关部门改进工作、提升效能,助推相关工作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各界反响良好。
今后工作中,将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政协协商式民主监督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民主监督联系群众的“润滑剂”、凝聚共识的“连心桥”、协商民主的“助推器”、委员履职的“衣帽镜”、经济社会发展的“及时雨”的作用,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为曲靖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深入开展“协商在基层”
“按照‘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宣威市政协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职为民的工作中,以‘协商在基层’为抓手,不断探索协商民主形式。”市政协委员浦丽说道。
浦丽表示,深入开展“协商在基层”工作,一是扎实调研精选议题,协商出解决问题好点子。围绕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可为,精准选题。二是深入基层纾解民忧,协商出基层治理新路子。以民生问题为小切口,助力社会治理大难题。三是注重实效守正创新,协商出政协履职新样子。不断丰富院坝、火塘、田间地头协商形式,在乡村振兴第一线开展协商议事,使政协委员与基层群众加强联系、拉近距离、增进感情,打通基层民主协商“最后一公里”。以形式多样、利民便民的协商形式,不断纾解社会“痛点”,打通办事“堵点”,补齐民生“断点”。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此次会议中市政协委员马兴赞提交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提案。
马兴赞说,近年来,曲靖市委、市政府把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来抓,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五位一体”总体部署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保到明年把曲靖建设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马兴赞表示,曲靖市将紧凝聚全市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力争今年建成2个以上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区)、5个以上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区)。着力打造一批以博物馆、红色旅游为主题的弘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爱国主义路线、以脱贫搬迁安置促各民族安居交融的城镇化建设路线、以产业融合壮大集体经济为主题的乡村振兴路线等,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创建工作格局,力争覆盖市直各单位部门创建率达90%以上,明年创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擦亮光伏之都城市名片
前不久,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授予曲靖“绿色晶硅光伏之都”的称号。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之下,提升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成色,擦亮“光伏之都”的城市名片,是推动曲靖建设成为云南省副中心城市题中应有之义。
市政协委员肖兴提出,就曲靖的现状而言,光伏之都的建设集中在产业上,光伏产品的应用是短板。肖兴建议,建设光伏之都,要强调光伏兴城,形成发展光伏产业的强大氛围。围绕光伏之都这张名片来定位城市、建设城市,以超前的眼光和国际化视野,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超常规、大范围地发展光伏产业、打造光伏之都;城市应该注入光伏元素,处处流动光伏的色彩。要尽快推动光电建筑一体化示范工程建设一批高品质的光伏绿色建筑、绿色公园等;光伏产品的运用,不能遗忘了广大农村。做好光伏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聚焦产业发展培育技能人才
人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内原动力。“十四五”期间,曲靖将重点打造5个千亿级支柱产业,培育6个百亿级优势产业。要实现以上目标,技能人才培育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要走出一条人才和产业深度融合,人才引领产业发展、产业带动人才集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市政协委员段冬梅建议,要立足现状深入调研,科学编制技能人才发展规划。统筹谋划“十四五”期间技能人才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大工程、保障措施,明确具体行动,细化目标举措;聚焦需求精准服务,确保技能人才政策落地落实。坚持“政策盯着需求出,服务围着难点转”的原则,聚焦企业需求、技能人才需求,分类施策、靶向发力;高位推动集聚合力,优化技能人才队伍发展环境。需要高位推动、配合联动、加强宣传引导和加强思想引领。
云南网记者 常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