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时政 >> 正文
【牢记嘱托 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云南: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 守护好七彩云南的绿水青山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11日 09:36:00  来源: 云南网

报纸版面

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

守护好七彩云南的绿水青山

 
 
 
 
 
 
 
 
 
 
 
 
 
 
 
 
 
 
 

  希望云南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时指出

  希望云南努力在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月19日至21日在云南考察时指出

 
 
 
 
 
 
 
 
 
 
 
 
 
 
 
 
 
 
 

  举世瞩目的COP15,将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举办地云南。占全国4.1%国土面积的云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是涵养沿岸4亿人民的长江的上游地区,是我国西南乃至东南亚的生态安全屏障。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对云南提出了“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定位。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要求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生态兴则文明兴。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守护好七彩云南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

  在“破局根治”中翻开新篇章

  从高空俯瞰滇池,湖盆南北长东西窄,湖体北部海埂横亘东西,将湖体分为内外两部分,水光潋滟,“一线平分秋色”的美景尽收眼底。

  2021年,围绕滇池,云南开展了一场雷霆万钧的整治。省委、省政府召开滇池沿岸违规违建整治情况通报会指出,要以“破局”之势、治本之策,开展一场动真碰硬的“湖泊革命”。

  褪去钢筋水泥,为滇池留白,让宝石闪亮。目前,滇池长腰山片区整改取得阶段性进展,违规建筑已全部拆除;官渡区第一批15个点片已全部通过整改。

  坚持湖泊是用来保护的,不是用来开发的。全省上下立下生态环境保护铁规,以强有力的整治行动开启高水平保护新篇章,以铁腕治污护航绿色发展。

  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更有持之以恒的坚守。7年来,云南聚焦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这一目标,全域全过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抓实抓细污染防治攻坚战,我省以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突出重点实施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以长江为重点的六大水系保护修复、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固体废物污染治理等8个标志性战役,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坚持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我省坚决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有效开展高黎贡山生物生态保护、长江“十年禁渔”和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等工作,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高。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生态环境保护、污染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生态文明建设注定是一场持久战。云南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实际行动,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在祖国西南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生态屏障。

  在“昆明宣言”中开启新征程

  大象躺卧在密林里酣然入睡,这张由无人机定格的照片,被网友称为“2021年最治愈最美好的场景”。

  亚洲象北上南归,这一趟旅行由数万人一路守护,人象在相处中探寻彼此的世界,在陪伴中收获信任,为COP15书写了一段生动的“人象和谐”序言。而这,也正是云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实写照。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长期以来,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各项工作,先后发布了丽江宣言、腾冲纲领、西双版纳约定,率先制定《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开创地方立法先河,率先试点建设国家公园,在全国较早发布省级《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2-2030年)》。

  经过多年努力,全省自然保护地体系日趋完善,生态系统质量稳中向好。一大批珍稀、濒危、极小种群物种得到保护和恢复,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全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和85%的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构建起“三屏两带六廊多点”生态安全格局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在保护独特的生态系统、天然植被、热带雨林和珍稀濒危物种,维护长江、怒江、红河、澜沧江下游及珠江下游地区生态安全,保障重要生态功能区域的连通性、连贯性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COP15最终选择以生物多样性、气候条件和空气质量等综合因素胜出的昆明作为举办地。COP15的精心筹备、成功举办,也让云南的知名度、美誉度、开放度全面提升。

  2021年10月13日下午,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第一阶段)高级别会议在昆明闭幕,会议正式通过“昆明宣言”。带有明显地域标识的宣言在带给举办地殊荣的同时,更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开启意义更为重大、视野更为广阔的征程。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胸怀“国之大者”,云南正运用COP15第一阶段会议成果,配合做好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成立和运营工作,积极创建高黎贡山、亚洲象等国家公园,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让鱼翔浅底、鸟鸣枝头常存,让世间万物呈现和谐景象。

  在绿色发展中踏上永续之路

  “栽秧已经过去二轮二十五天,二轮过去到三轮的日子。”当生活在红河南岸的哈尼族人唱起这支调子,哈尼梯田即将迎来新的耕耘季节。

  在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世界遗产委员会曾对红河哈尼梯田的保护和利用给予肯定:“赞赏缔约国为推进哈尼梯田可持续发展而形成的结构化措施,尤其是为提升当地农副产品价值、推动传统实践所做出的努力。”

  作为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元阳哈尼梯田划定绿线、守住红线,为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释放生态产品所蕴含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全域保护提供了云南范本。

  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载体,云南全力以赴推进示范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均开展了示范区创建工作,累计建成10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5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更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2023年,保山隆基生产基地将打造“零碳工厂”,助力能源企业全面实现碳中和目标。消息的释出,再次让全球清洁能源的目光聚焦云南。

  从全国第一块太阳能板出产,到“零碳光伏”概念全球首发,云南光伏产业已成为全国甚至全球清洁能源的“放大器”。光伏产业,也成为了云南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切面。

  云南坚持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全力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淘汰类产能全面出清,实施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单位GDP能耗强度由升转降。

  一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生动实践,正在推动全省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发生深刻变革。绿色成为云南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报纸版面

 

生态高颜值 发展高质量

  
鸟瞰高黎贡山 通讯员 艾怀森 摄

  数说成就

  2021年成功举办COP15第一阶段会议

  全省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有望超过98.6%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5.04%

  滇池沿岸违规违建整治取得决定性成效

  全省累计建成

  10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5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3家单位和3名个人荣获中国生态文明奖

  全省已命名和待命名的生态文明县(市、区)62个

  占县域总数的48.06%

  已命名和待命名的生态文明乡(镇、街道)1195个

  占乡(镇、街道)总数的85.17%

洱海  

核心速读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对云南提出“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等战略定位。在洱海边,他强调,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希望云南正确认识和把握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在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云南生态地位重要,有自己的优势,关键是要履行好保护的职责。滇池是镶嵌在昆明的一颗宝石,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再接再厉,把滇池治理工作做得更好。

 

  殷殷嘱托,为云南突出优势特色、推进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牢记使命,7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锚定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这一定位和目标,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2021年备受关注的北移亚洲象 供图

  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2021年秋天,洱海海西生态廊道沿线,一度消失的海菜花重现洱海,星星点点在湖面成片绽放,成为洱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大理更加令人神往。

  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生态之治转变,洱海经验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是云南高水平保护的一个缩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下,云南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聚焦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力打好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生态修复等8个标志性战役,扎实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持续抓好自然生态保护,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执法,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加快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稳步推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农用地分类管理、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取得积极进展,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地下水污染防治稳步推进,初步构建起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地下水环境质量国考点位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地下水生态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全面实施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攻坚战。我省持续强化固体废物环境风险管理,推进危险废物处理能力建设,深入开展危险废物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各项重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有效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

  2021年,全省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率有望超过98.6%;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5.04%,滇池沿岸违规违建整治取得决定性成效。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紧盯创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这条主线,我省强力推进重点领域、流域和行业的执法检查工作,扎实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努力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全省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721起,罚款3.64亿元。办理涉及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移送刑事拘留等环境违法典型案件129起。其中,责令38家企业限产停产,适用行政拘留移送公安机关案件67起,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5起。

  2021年,COP15在昆明顺利召开,向全球充分展示了云南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云南坚持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努力开创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新局面,为建设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作出新的努力和贡献。

抚仙湖一景 记者 陈飞 摄

  矢志绿色高质量发展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坚持把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抓手,确立了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路,努力把西双版纳建设成为美丽云南典范。

  华坪县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引领下,不断探索矿业转型、矿山转绿、矿企转行、矿工转岗的“四转”模式,形成以晚熟芒果为代表的生态产业,走上了从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的实践之路。

  昌宁县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着力打造阡陌有序、田园美丽、产业兴盛、人民幸福美丽县城。县城湿地面积达6500余亩,居全省前列,拥有11个公园,建成了山绿、水清、田美、园靓、宜居的生态之城。

  元阳县充分利用遗产文化赋予哈尼梯田强大的生命力,按照生态兴农、农兴文旅、以旅带商、以商促农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哈尼梯田绿色生态品牌和文化旅游品牌,一条元阳哈尼梯田保护开发、规范建设、科学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初步成形。

  构筑科学发展的格局之美、珍惜山川河湖的自然之美、回归资源节约的朴素之美、追求人文风化的制度之美,我省坚持把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活动作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多种强有力措施全面开展国家级和省级、州(市)级示范区创建,取得明显成效。

  2021年10月14日上午的COP15生态文明论坛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对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进行表彰授牌。我省双柏县、南涧彝族自治县进入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西畴县进入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

  各地积极响应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并以此为抓手,优化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强化节能减排、加强城乡环境保护,提高了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升了人居环境质量,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建成10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5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3家单位和3名个人荣获中国生态文明奖;全省已命名和待命名的生态文明县(市、区)62个,占县域总数的48.06%;已命名和待命名的生态文明乡(镇、街道)1195个,占乡(镇、街道)总数的85.17%。

  云南江河之上,乌东德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等一批标志性工程相继投产发电。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加快融合,绿色能源装机突破9500万千瓦,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绿色硅、绿色铝建成产能规模居全国前列、产值有望达到1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瞄准“双碳”目标,深挖能源潜力,云南坚持走绿色发展的高质量道路,抓住用好碳达峰碳中和机遇,用好绿色发展政策,发挥绿色能源优势,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绿色低碳产业,鼓励绿色经济试验示范,让生态高颜值与发展高素质齐绽放。

  云南网记者 王丹 胡晓蓉

责任编辑:郭建丽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