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红籽挂枝头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盛产三七,其产量、质量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三七之乡”。文山三七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质量居全国之冠。
一直以来,文山州坚定不移把以三七为重点的中医药产业列为地方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进行培育和发展。2020年,文山州三七中医药产业实现综合产值220亿元。近年来,文山三七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产业政策更趋完善、种植发展更加规范、精深加工更具规模、市场体系持续建设、科技创新成果不断、产业基础稳步提升。
丘北天星基地苗乡三七种植园
如今,文山州三七种植发展逐步规范,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三七种植技术体系,三七基地规模、标准化、原料内在品质以及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等已走在了全国中药材种植发展前列,构建了全国最大的三七原料供应基地。全州共有三七基地企业和合作社近70户,2020年实现三七种植业农业产值26.8亿元。
记者体验三七采挖
通过科技创新,文山州不断引领三七产业升级。建设了文山三七科技示范园,成立院士或专家工作站9个,成功选育了苗乡1号、文院紫七1号等5个三七新品种;完成了《中药材大品种三七的综合开发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项目攻关,并分别荣获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七总皂苷GRAS(公认安全使用物质)获得有关认证通过,完成了三七花、茎叶、须根特色食品申报。
讲解员介绍三七
在第七届文山三七节期间,记者来到了位于丘北县天星乡的苗乡三七公司种植示范基地,园区内三七红籽缀满枝头,长势喜人。苗乡三七创立于2001年,形成了“科研-种植-初加工-精深加工-仓储-市场营销”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从种植源头规范技术及生产组织模式,开创了三七种植农场化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连锁农场”种植模式,培养了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种植管理技术团队,实施半军事化管理,保障三七田间SOP(标准操作程序)、SMP(标准管理程序)的执行,实现了种植的可控可追溯。
天星基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整个栽培技术体系在三七传统种植生产的基础上,对影响三七药材安全质量的生产环节:三七种植生产场地环境、土壤环境、灌溉水、人工投入品的肥料和农药、产品的运输、加工过程和包装、仓储等进行质量控制,实现种植的高品质、可追溯。”
张云生在科技馆讲解三七的开发与利用
在位于砚山县的金七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记者进一步了解到三七产品的研发过程及三七产品的疗效和药用价值。据介绍,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三七的全株和精深开发的高科技企业集团,有现代化药品、保健食品和中药饮片等生产基地,以及相应的生产线,和领先于行业的三七自动化、智能化提取分离生产线。
走进三七科技体验馆,该公司董事长张云生从三七历史文化、五加科人参常识、传统研究及利用、现代研究及运用、研发团队和企业产品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提到三七产业的未来发展,他的关键词是科技创新、精深加工、挖掘产品附加值,“未来将从产品的质量标准提升、已上市产品的再评价、产品二次开发、新产品研发等方向进行拓展。”
三七制品陈列展示
近年来,文山三七产业精深加工优势明显,企业群体、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文山州现有三七加工企业22户,其中规上企业12户;产品品种近50个,产品批文150个(其中:药品63个、保健食品20个、日化产品18个、特色食品49个);文山三七园区登高片区初步成为集三七生产、交易、质量检测认证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集群化发展平台,引进56户企业入驻。2020年实现三七加工业产值29.6亿元。
文山三七是文山的一张亮丽名片,文山作为三七的原产地、主产地和道地产区,是全国三七要素聚集中心,三七产业开发充满了无限机遇。当前,文山三七产业发展正处于未强将强、未起将起的关键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文山州提出了打造世界“三七之都”的发展定位,三七产业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已擘画。
云南网记者 牟燕红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