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勇诚讲述自己和滇金丝猴结缘的故事。
“有着‘雪山精灵’之称的滇金丝猴是云南动物王国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它‘白肤、杏眼、红唇’,无论从脊椎结构还是视觉审美来说,它都最像人类。”在10月15日举行的主题为“守护‘雪山精灵’滇金丝猴的故事”云采访现场,中国灵长类学会名誉理事长龙勇诚,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副局长毛炜对滇金丝猴的保护及现状进行了介绍。
滇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灵长类动物,已被列入世界和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保护级别一级,分布在我国西藏自治区的芒康县,我省的德钦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和云龙县。滇金丝猴生活在2600米至4200米之间的森林中,因而是该区域分布海拔最高的非人灵长类。多年来,通过对滇金丝猴保护的不懈努力,其数量从1400只增长至目前3000只左右。
“滇金丝猴堪称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关键物种,其栖息地南北长400公里,东西长10公里至30公里,这一区域估计占全国现有原始森林总数的3%至5%,跨越4个纬度,海拔高差4000多米,生长着3000多种植物、500种动物和鸟类,珍稀濒危物种富集,是世界级生物基因库。”龙勇诚介绍,1990年11月,他与助手在原始森林中苦守了3个多星期后,终于发现了一个近300只猴子的大型滇金丝猴猴群。1992年6月4日,世界上第一张滇金丝猴的野生照片被龙勇诚拍摄下来。在不懈努力下,他们将分布在云南、西藏的约1500只滇金丝猴全部找寻了出来,并将研究成果整理成《滇金丝猴现状及其保护对策研究》学术论文发表,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随后,龙勇诚和他的团队成员绘制出了滇金丝猴自然种群分布图,各类科研数据也趋于完善,受到了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广泛采纳,滇金丝猴保护区也因为龙勇诚的倾力协助,制定出了一套完善的保护机制。目前,滇金丝猴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随后,在与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副局长毛炜的连线中,毛炜对滇金丝猴的保护工作作了进一步介绍:“保护区建立初期,有8个滇金丝猴种群,1200余只猴子。38年来已发展到14个滇金丝猴种群,2700余只,占整个物种种群数量的70%。目前,白马雪山已跻身全国示范保护区。”
位于迪庆的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我国特有旗舰物种滇金丝猴及其栖息地高山针叶林和其他自然景观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腹心区,同时也是全球3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保护区总面积2821.06平方公里,占德钦、维西两县国土总面积的23%。保护区涉及13个乡(镇),48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占德钦、维西两县总人口的36%。属于全国超大型自然保护区之一。“在这里,不仅是滇金丝猴的家园,更是国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是全球3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近年来,白马雪山保护区不断加大保护力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方面,保护区积极探索“社区共管共建”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毛炜介绍,保护区在塔城镇保护区及周边的29个自然村开展了多种社区共管、保护生态项目,普及白云豆秆替代木柴、发放铁丝网栅栏、水泥瓦替代木房头板,以及推广太阳能热水器、沼气池等,引导群众转变了生产生活方式,该模式成为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范例。2018年,在生态环境部牵头的国家七部委综合评估中,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评定为“优”。
云南网记者 马喆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