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历史 >> 正文
假如回到古代,哪些人会获得诺贝尔奖?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4日 10:23:15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假如回到了古代,哪些人会获得诺贝尔奖呢?

  随着2021年度诺贝尔奖各大奖项陆续公布,“诺贝尔奖”的话题再次成为了网友们关注的热点。我们试想,假如回到了古代,哪些人会获得诺贝尔奖呢?

  医学奖 葛洪

  在中国古代的医学史上,有不少著名的医学家,如华佗、扁鹊、张仲景等等,他们在医学上的成就与葛洪相比,毫不逊色,但为何这么多医学大师会成为了葛洪的“陪跑”?

  这还得从葛洪的医学著作《肘后备急方》说起。这本书的名字看起来似乎很好吃,尤其是“肘”这个字,总能让人想起浓油赤酱的大肘子。此时,估计葛洪想怒吼了:肘后肘后,就是常常备在胳膊肘后,让你随身携带的应急书啊!

 

  是的,《肘后备急方》这本医学著作的实用性非常强,它更像是一个巨大的医学领域数据库。在书中,葛洪写了大量救急用的处方,而这些处方都是葛洪在行医、游历的过程中收集和筛选出来的。

  说起古代的处方,我们发现很多药物成分让人感到匪夷所思,比如天山雪莲、千年灵芝这种,正常人到哪里搞去?更夸张的还有龙涎,我们连这龙都没有见过,到哪里去搞它的口水?于是,葛洪特地挑选了一些比较容易能弄到的药物,就算是要花钱买,也都很便宜。

  这改变了之前救急药方让人看不懂,看懂了又难找的巨大弊端。葛洪还很贴心地在《肘后备急方》中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这样不管有没有文化,都能看得懂,也能学得会。你能想到么?数千年后,我国医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并在2015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她就是深受《肘后备急方》的启发哦!

  更厉害的是,葛洪在很早以前就提出了“免疫”的概念,狂犬疫苗就出自“疗猘犬咬人方”这个方子。葛洪这个方子很奇特,说是当人在被狂犬咬伤以后,要把咬人的那只狂犬给杀掉,然后将它的脑浆敷贴在被咬的伤口上,这样可以防治狂犬病。这个方子的原理就是我们熟悉的那句“以毒攻毒”,也是同一个原理,葛洪还发明了“种人痘法”,有效地防治了天花。我们现如今接种的疫苗也是得益于葛洪。

  估计葛洪自己都没有想到,他当年提出的这些医学理论,在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后,依然能对我们人类有着杰出的贡献。

  这个诺贝尔医学奖,必须颁发给葛洪!

  物理学奖 苏颂

  无论身处任何时代,人类对于自动化技术总是充满了渴望,毕竟科技的进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品质,所以本届古代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号称是“大宋第一通才”的苏颂。

  苏颂曾担任过大宋朝的馆阁校勘、集贤校理,这个官职相当于我们现代的社科院院士。除此之外,他还是苏东坡的狱友,据说当年他与苏东坡先后被囚禁于御史台监狱,他们的狱室仅有一墙之隔。不过,苏颂压根不需要去蹭苏东坡的流量,因为他在北宋的历史上也足够红了,而他最轰动的事情莫过于研制出了一个巨大的天文仪器:水运仪象台。

  这个水运仪象台的上层是观测天体的浑仪,中层是演示天象的浑象,下层是使浑仪、浑象随天体运动而报时的机械装置。它可以用来观测天体运行,演示天象变化,同时还可以随着天象推移而使木人自动敲钟、击鼓、摇铃,准确报时。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就此诞生。这项发明使人类可以运用精密的仪器完成自动化划分时间刻度成为了可能,简直是前无古人,造福后人。

  与那些只会埋头苦干的能工巧匠不同,苏颂不仅动手能力强,他的理论基础更扎实,毕竟人家是“大宋第一通才”。在发明创造出惊世骇俗的水运仪象台后,苏颂更是为此写了几篇论文,并且“出版发表”了,书名为《新仪象法要》。全书分为三卷,附图63幅,书中还详细记述了他与众人制作水运仪象台的经过和构思,这给研究中国古代机械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我们现代人依然可以根据这本书复原出当年的水运仪象台。

  在发明创造出水运仪象台后,苏颂又将时间的流动与天体的运行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他还迷上了夜空中的星,经过一系列钻研,苏颂又撰写出了《苏颂星图》,记录了北宋时期夜空中1464颗行星,比同时期欧洲的观测成果多了422颗!

  为人类自动化技术以及探索宇宙奥秘作出了如此重大贡献的人,诺贝尔物理学奖不颁发给他都没天理!

  经济学奖 管仲

  若要在历史中找出一个可以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古人,管仲肯定会被多次提名,因为他在经济方面有着卓越的才能,他的很多举措至今都可以成为商学院教材中的经典案例。

  然而,管仲在经济方面的才能并没有用于个人财富的积累,而是用它来富国强民。当年齐桓公问管仲:“仲父啊,你说说看,如何让我们国家变得富有啊?”还没等管仲开口,齐桓公又补充道:“你觉得对房屋楼台、树木、六畜、人口征税怎么样?”

  管仲心里觉得不怎么样,于是将齐桓公的提议否定了,并且郑重地提出了自己的富国策:“唯官山海为可耳。”此话一出,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盐铁专卖制度。这个“官海”的意思就是齐国政府明确规定过,食用盐属于国有,但在生产上实行官督民产。官府规定老百姓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域煮盐,最后齐国政府再设置“盐官”这一职,专门进行统一收购、统一运输、统一销售。与“官海”实行同一个政策的,还有“官山”,即国家把铁矿开采交给百姓承包,并且根据产值按三七比例分取利润。

  当时的齐桓公心里没底啊!于是管仲就为齐桓公算了一笔账:一个具有万辆兵车的强国,每1000万的人口里,达到纳税标准的人就有100万。在这100万个人中,每个人每个月征收30钱,一个月也就3000万钱。假如给每升盐加价2钱,并且规范市场,严格按照户籍实行“计口售盐”,每月就可以多得6000万钱,远远超过了每月30钱的税收。

  管仲不仅懂经济,更懂政治。他知道国家如果强行征税容易激发百姓的怨恨,时间久了,不利于国家的安定与发展。“官山海”表面上没有直接向老百姓征税,但却达到了“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的效果。此后的各个朝代都在效仿,尤其是宋元明清,盐的收入成为了朝廷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财政来源,而管仲也被后世尊称为“盐宗”。

  除此之外,管仲还是最早提出倡导专业分工的人,以及用优惠政策刺激商贸、通过消费拉动内需、打经济战降服临国……在经济方面,管仲可谓是运筹帷幄,他的很多经济策略至今都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试想,如果没有管仲提出的这些经济政策,齐桓公怎么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国家不强大,百姓又如何能安居乐业呢?

  所以说,诺贝尔经济学奖,管仲值得拥有。

  和平奖 王昭君

  诺贝尔奖有一点很神奇:越是被多次提名的,越是不容易入选。有时以为会入选某个冷门人物,结果入选的偏偏是大家最为熟悉的,反正就是让你想不到,猜不着。

  古代的诺贝尔和平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颁发给了王昭君。此时,肯定会有人表示不服:“凭什么?昭君出塞的故事就连小朋友都能说完整,你能不能换个人物?”

  没错,很多人都从改编的文学作品中得知了昭君出塞前后的故事。无非就是王昭君不肯贿赂画师,结果被画成了丑女,从而得不到皇帝的宠幸,最后还得被送去和亲;决定和亲后,王昭君不仅惊艳了汉元帝,还因为美貌震惊了路上的大雁,害得人家大雁从天上掉了下来……这些我们早八辈子就听过了,可你知道王昭君出塞以后的故事么?

  当年王昭君离开长安,来到草原以后,作为和平使者,她受到了匈奴人的欢迎和爱戴。为了促进和平,王昭君到了匈奴后,先是适应了她所要面临的生存问题,比如适应天气的寒冷,空气里的沙尘,穿皮裘,吃牛羊肉,喝酪浆,就连住宿问题都得去适应草原上的穹庐。我们现在听着似乎没什么,但一个人要在短期内改变十几年的生活习惯,那是极为不容易的。

  当王昭君适应了生存问题以后,她就开始教当地的妇女们缝衣织布,传授农业生产技术。作为和亲的使者,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的关系也很亲密,他们还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伊屠智牙师,这个孩子后来被封为匈奴的右日逐王。呼韩邪单于曾经还很认真地教育他的子孙们:“你们要永远和西汉的朝廷友好相处。”

  如果王昭君和亲的故事就到此结束,这个诺贝尔和平奖或许还不具备说服力。在王昭君和亲三年后,即汉成帝建始二年(前31),呼韩邪单于去世,大阏氏的儿子雕陶莫皋被立为复株累若鞮单于,他提出想按照匈奴的风俗迎娶王昭君为妻。

  当时王昭君就感觉“毁三观”,她立刻给汉成帝上书,请求回到汉朝。汉成帝没同意,在给王昭君的敕书中明确表示“从胡俗”,意思就是:你既然已经嫁到了匈奴,那么你就按照匈奴那里的风俗吧,再嫁一次!就这样,为了维护汉匈两族的友谊,即使内心再不愿意,王昭君依然遵从了匈奴的习俗,成为了复株累若鞮单于的阏氏。

  在王昭君出塞后,汉朝与匈奴维持了将近五十年的友好关系,这与王昭君的付出是分不开的。据载,当时汉匈之间还出现了“人众炽盛,牛羊布野”的画面,中原地区的百姓们安居乐业,种满了庄稼,而塞外的草原人畜兴旺。

  与此同时,匈奴人还用马、牛、羊、骆驼去换汉族人的农副产品、农具以及手工业制品,现如今出土的一些文物就是对当时这片祥和景象的有力证据。在王昭君死后,她的子孙后代都秉承她生前的遗志,继续致力于汉匈两族的和平与友好。后匈奴单于多次朝汉,且派侍子入朝。所以说,昭君出塞才不是文学作品里“嘤嘤嘤”地边走边哭,而是开启了一段气势磅礴的民族和平友好之路。

  古代的诺贝尔和平奖,王昭君当之无愧!

  文学奖 白居易

  每年诺贝尔奖评审阶段,最受人们关注的便是诺贝尔文学奖,因为文学距离我们不遥远,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在古代的历史中,想要颁发一个诺贝尔文学奖,那可是很费脑子的,毕竟有才华的人太多了!但,如果把古代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白居易,也算是众望所归。

  我们都知道一个有关于白居易的八卦,那就是他每次写完诗以后,都会读给家门口或者路边的老奶奶听,老奶奶能听得懂的诗,才能“过稿”。从前,我们会认为这是白居易在诗歌语言上的追求,但结合了白居易其余的作品以及生平事迹来看,白居易实际上是在用他的作品关心老百姓的命运与生活。

  众所周知,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他写下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又比如《买花》中的“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这些诗歌全部来自于白居易日常生活中细腻的观察与触动,他是带着一颗悲悯的心去写百姓真实的故事,同样也是带着一颗真诚的心希望通过这些诗歌能给当权者带来一些反思。

  当然,有人会说:“会写这种诗歌的人还有很多啊!为什么偏偏把古代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白居易?”

  除了这些反映老百姓真实生活的诗歌以外,白居易还为女性写了很多作品,这在他生活的时代是极为难能可贵的。在白居易写的这些女性诗歌中,我们发现白居易是一名真正的“妇女之友”,他会为很多女性鸣不平,并且这种“不平”是出自他内心的悲悯,但这种悲悯并没有居高临下。

  如《井底引银瓶》,白居易写的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子为了自由爱情和爱人私奔,结果备受屈辱和痛苦的故事。白居易是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诫世上所有女子:亲,如果没有任何保障就跟男子私奔是很危险的哦!这种关系就像井底的银瓶一样易碎,请广大妇女同志珍爱生命,远离渣男!

  又如《琵琶行》,弹琵琶的歌女是风尘女子的典型,白居易并没有因此而歧视她,反而现场成为了琵琶女的“知心大叔”。白居易先是耐心地听完了琵琶女的故事,随后还对琵琶女的遭遇产生了共鸣。在他的笔下,表现出来的不止是对一个歌女悲惨命运的同情,还有对整个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压迫女性悲惨命运的不平。

  假如仅是这几首诗,我们可能会认为是白居易的“有感而发”,但其实在白居易的作品中,关于女性的诗歌不胜枚举,如《上阳白发人》《陵园妾》《母别子》《太行路》《采莲曲》《长相思》……在一千多年以前,白居易能有如此超前的思想,还能保持着一颗真挚而充满悲悯的心去创作,并且能为当时处于弱势的女性群体发声,实在是太难得,所以在众多优秀的古代文学家中,诺贝尔文学奖必须颁发给白居易。

  古人为了人类的进步与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我们现代人也必须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中更加努力。

  金陵小岱

责任编辑:钱霓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