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截图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召开之际,10月9日,2021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在云南大理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共建生态文明 共护美丽星球”。各方代表汇聚一堂,共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云南网记者专访论坛嘉宾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蔚蓝地图”创始人马军。马军称,通过数字科技手段,当今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已取得卓越成绩,未来云南的生态保护应当在发扬继承过往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新技术手段治理生态环境,争取成为生态建设的排头兵。
洱海是生态保护的典范
对于本次论坛选在云南大理的洱海畔举办,马军认为“非常有意义”。
马军表示,云贵高原上分布着许多重要的湖泊,过去由于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这些高原明珠许多都受到污染”,洱海也不例外。但他指出,多年来,洱海治理的成果斐然,“洱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典范,洱海治理的经验十分值得借鉴学习。”
马军介绍,在“蔚蓝地图”广泛收集全国水质数据的过程中,他看到通过对生产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洱海的富营养化的程度在不断的下降。“洱海重新变得越来越清澈,非常令人欣慰。”
“洱海治理称得上是个范本,体现了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共同参与的独特经验。”马军称。
云南应充分运用新技术手段来治理生态
本次论坛,马军主要就中国通过数字科技在环境治理方面的经验进行分享。马军介绍,借由数字科技,通过各方共同的努力,如今中国在水污染治理和空气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马军介绍,华为公司就利用废旧手机来进行生态保护,把废旧手机放在森林中,去收集其间的声音,以此来分辨物种,监督盗伐行为,进一步推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再比如‘蔚蓝地图’APP上的‘指尖上的环保’功能,可以通过AI人工智能帮助公众认知物种,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同时通过公众上传的物种资料,也可以充实物种分布数据库。这些都是数字科技助力生态保护的表现。”马军举例道。
马军认为,云南作为生物多样性的宝库,生态保护任重而道远。他建议,未来,云南应该在继承发扬多民族生态保护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之上,充分运用新技术手段,治理生态环境,争取成为生态建设的排头兵。
同时,马军告诉记者,即将在昆明召开的COP15是首次将生态文明作为主题的全球性会议,“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一个挑战,如果要应对它的话,全球要形成共识,在这个基础上共才能共同行动。而本次COP15的主题定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我想在形成共识这个方面,它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云南网记者 张玛睿 夏方海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