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历史 >> 正文
彰显民族大义的《阿佤十七王敬告祖国同胞书》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28日 08:41:14  来源: 云南日报

  原标题:彰显民族大义的《阿佤十七王敬告祖国同胞书》

  1936年2月2日,阿佤十七王共同发布敬告祖国同胞书,声明阿佤山区“自昔远祖,世受中国册封,固守边疆,迄今千数百年,世传弗替”。面对外来野心侵略,“誓断头颅,不失守土之责;誓洒热血,不作英殖之奴;虽剩一枪一弹、一妇一孺,身可碎,而心不渝”。

  

  班洪佤族人民的英勇抗英斗争,迫使英缅政府不敢再轻易妄为,英方不得不坐到谈判桌前,与中国政府商讨中缅勘界问题。

  1934年10月,国民政府外交部和英国大使贾德干往返磋商,决定重新勘界,并组成有国际联盟选派的中立委员主持判决的中英勘界委员会。1935年4月9日,中英两国互换照会,同意谈判解决中缅南段未定界问题,并设立“联合会勘委员会”。该委员会由5人组成,中、英双方各派2人,由国际联盟选派中立委员1人,由瑞士陆军上校伊斯林(F.Iselin)担任。如中英双方委员发生意见分歧时,中立委员拥有最后票决权。1935年12月1日,中立委员伊斯林、中方首席委员梁宇皋和委员尹明德、英方首席委员柯雷阁(J·Glague)和委员葛若思(F.S.Grose),柯雷阁辞职后由英国驻腾越领事陶乐尔(W.S.Toller)代理,组成“中英滇缅南段未定界会勘委员会”(以下简称“勘委会”),在户板举行第一次会议,次日上界工作。

  为积极配合国家勘界团工作,维护祖国利益,以班洪王为首的各部落爱国首领自发组成了“阿佤十七王民族自决会”(以下简称“自决会”)。十七王即班洪王、敢赛王、蛮国王、塔田王、绍信王、巩众王、上公基王、下公基王、业烈王、戛希王、南抗武王、木烈王、户勐王、布德王、班弄王、莫弄王、班况王。曾被英缅当局笼络收买的班况、班弄等部落王也加入“自决会”。1935年12月1日至1936年4月8日,第一次勘界期间,十七王利用他们世居葫芦王地,熟悉该地的地理、历史、政治诸因素的优势,携带搜集到的历代中国政府颁发的印信、公文、委任状等大量证据,主动出席作证,向联合会勘委员会请愿,控诉英国人的侵略行径,表明佤族人民“誓不为英奴隶牛马”的态度,请求我国勘界团据理力争,并以“自决会”的名义,于1936年2月2日发布《致中英勘界委员会主席伊斯林先生的公开信》和《阿佤十七王敬告祖国同胞书》。

  《阿佤十七王敬告祖国同胞书》,首先说明了阿佤山区:“自昔远祖,世受中国册封,固守边疆,迄今千数百年,世传弗替。不但载诸史册,并现尚有历朝颁给印信可资凭证。我佧佤人民,虽属云南极边夷族,未受中国文化教育之薰陶,致语言文字殊类各异。但男勤耕耘、女重纺织,日作夜息,自力自食,则与汉大同而小异。”继而追溯了祖国频年多难,英国步步紧逼乘机侵略的情况:“溯自缅甸丧失,我祖国历年多故。英帝国主义者遂得以经营缅甸之暇,又进而南北夷山,更进而引兵东渡,劲军千余,新式武器均备。明则探矿调查,闭尽我祖国之耳目,淆听世界之公理;暗则强占领我班洪、炉房等处矿场,以逞其野心侵略。不惧国联之条约,步步压迫,种种手腕,无不用其极端,誓得我佧地,奴我佧民,方遂其野心。”当地佤族人民深知阿佤山地区“本为中国极西之国防边隘,亦即中国之西南半壁,得失重要,关系祖国之安危。尤其云南及川黔各省,俱有唇亡齿寒之依。按图索骥,能不岌岌可危哉。”并强烈要求,依照当地佤族同胞熟悉的“确切而无淆混”的地形、历史、政治等因素,以潞江为天然分界线,强烈呼吁全国同胞在勘界期间,“据理力与争回”,否则“何异授宝藏以予强敌,更何啻举全佧民族付帝国主义者用为压制其他弱小民族之工具”。并泣血砍指盟誓:“誓断头颅,不失守土之责;誓洒热血,不作英殖之奴。虽剩一枪一弹一妇一孺,身可碎而心不可渝也。今而后,本自决自御之精神,置死后生之决誓,何惧强敌野心之侵略!”深盼祖国同胞能“悯我边地弱小民族之痛苦无告,念唇亡齿寒之惧,舐糠见米之危,直接间接予以实力之援助,或为书面之请求,广为宣告国人同胞。俾获相当需要,使佧民得获达自决自卫、保全国土相当目的,不致因力弱而遭受缅民亡国之续,则边民幸甚,国防亦幸甚矣”。

  1935年12月1日至1936年4月8日,中缅界务会勘期间第一次上界时,共召开会议67次,中方证人有罕裕卿、宋国梁、罕华相及班洪、班老、塔田、蛮国、勐茅等地方头人22人,英方证人有马美廷、宋中福、小麻哈等12人。1937年1月2日第二次上界时,先后召开会议49次,中方证人26人,英方则无人证。

  这次勘界,历时近两年,先后两次上界。由于佤族各王的积极参与,使中方提供的人证、物证都难以辩驳,充分占有公理。但由于当时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加之国民党政府的软弱无能,中方首席委员梁宇皋(汪精卫的表弟)的卖国行为,英方委员的奸诈狡赖、大耍阴谋诡计,加之仲裁委员伊斯林的偏袒,使佤族同胞“以潞江为天然界限划归中国”的心愿付诸东流。1941年6月18日,国民党政府为了得到“盟国”对抗日战争的支持援助,通过外交换文的方式,与英国政府签订了边界协议,这条界线称为“一九四一年线”。根据这条线,中国领土遭受巨大损失。但这条线尚未彻底勘定,太平洋战争爆发。尤其是沿边佤族人民坚决拒不承认“ 一九四一年线”,因此,滇缅南段边界仍作为未定界而拖了下来。

  1948年1月4日,缅甸独立。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缅两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下着手协商边界问题,先后在1957年7月和1959年6月进行商谈,取得一致性意见。1960年10月1日,中缅两国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班洪、班老部落在被“一九四一年线”划归英属殖民地的领土终于完全回归祖国怀抱。

  (和丽琨 梁屹峰 作者单位:云南省档案局(馆))

责任编辑:董明强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