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科教 >> 正文
【网聚云南 相约COP15】“世界竹类故乡” 下“竹”功夫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16日 08:08:52  来源: 云南网

  

中山村竹编。刘勇 摄

  世界上最粗的巨龙竹、竹节美观适宜做工艺品的筇竹、制作竹筒饭的糯米竹……云南竹类资源约占我国一半以上,属种之丰富为国内和世界其他地方所不及。在世界17个古老的属种中,云南就分布了14个之多。特别是2003年在龙陵县发现了世界首例竹子化石,更为云南是世界竹类的起源地和现代分布中心之一提供了进一步佐证。

  目前,云南天然竹林的面积达30余万公顷之多,被称为“世界竹类的故乡”当之无愧。结合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开发,云南正在下“竹”功夫,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以竹绿山、以竹净水、以竹兴业、以竹富民。

竹子化石。刘勇 摄

  优势——资源丰富科研领先

  1991年,中国第三届艺术节期间,云南民族村建立了一栋傣族民居,展示了云南傣族浓郁的民族传统风格。1999年,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昆举办,引种竹种138种,用竹子建造了约400平方米的“竹子博物馆”,国内外游客叹为观止。

  时隔几十年,这两幢采用竹建材建造的竹楼屹立不倒,成为既有现代建筑质量要求,又有特色民族风格的建筑,从多个角度见证了云南竹资源的丰富以及开发潜力。

  在沧源佤族自治县班洪、班老、南腊一带,村村寨寨栽培着一种竹子,当地群众都以“大竹”相称,而傣族把它叫“埋博”。这种竹子直径可达30厘米以上,杆高达30多米,高大挺拔,抬头看不见竹梢。云南南亚竹藤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杨宇明介绍,云南竹类资源的最大特色是具有我国其他产竹省区所缺乏的大型优良丛生竹种,最典型的要数以牡竹属为代表的大型热性丛生竹,包括巨龙竹、龙竹、云南甜龙竹、黄竹等,直径可达20厘米至30厘米。大型热性丛生竹是世界上,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竹亚科植物中优良性最突出,推广、发展和开发潜力最大的竹种。“以龙竹为代表的大型丛生竹主要集中分布在云南省,国内外对其研究成果较少,因此云南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及开发利用技术均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杨宇明说。

  有关丛生竹,国内的核心研究力量以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林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等机构为主,主要研究涉及种群生态学、生物学特性、引种栽培、种质资源保存及引种区划、分子生物学等的实验研究和产业化,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云南省竹藤产业协会成立至今已有34年,之所以能存在发展那么长时间,是因为长期以来,有一批强大的专家教授团队在为竹产业发展做理论研究支撑。”云南省竹藤产业协会会长赵大鹏介绍,云南竹类专家对丛生竹分类和分布、生态学与生态学研究成果,培育与利用的技术经验总结,不仅对我国丛生竹经营和开发利用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并且对世界丛生竹的研究、保护及其经营与开发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示范推广价值。

  前景——科研成果亟须转化

  当前,正值笋用竹种植的大好时节,云南省景谷笋用竹科技特派团的成员都忙于田间地头开展科技下乡服务。这个由省市县三级22名林业专家组成的“特派团”,围绕笋用竹林高效丰产及竹笋无公害活体保鲜关键技术开展深入研究,着重解决笋用竹产业存在的关键技术瓶颈和产业发展技术需求。通过培育,景谷县笋用竹产业的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于2014年实施了勃氏甜龙竹基地建设1.5万亩,截至目前全县共有竹林总面积4.5万亩,总株数1065万株,为实施乡村振兴和打造笋用竹产业品牌提供了有力支撑。

  “云南以大型丛生竹为主体的优良笋用和材用竹资源,还可以得到进一步科学合理的利用。”杨宇明介绍,我国工业化、大规模的竹板材加工主要依靠毛竹的单一利用模式,致使竹材料短缺、价格飙升,如果能充分利用更多的竹种资源,向散生和混生竹的多元化利用模式转变,将有效地解决竹材料短缺的问题。

  在杨宇明看来,云南竹产业的研究成果丰硕,在开发利用方面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但云南竹类资源还处于原竹利用的状态,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较之我国其他产竹地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把“书架”上的成果都转换成“货架”上的商品,将极大地助推我省竹产业发展。“比如浙江省安吉县,11万人从事竹子相关产业,能够从竹梢、竹根、竹叶到竹竿,将一根竹子‘吃干榨净’,竹产品达到3000多个品种。如果云南在生产竹制品时,能将‘竹叶、竹黄、竹青、竹实、竹油’等辅料变废为宝,对发展云南竹产业经济将带来极大利好。”

  在临沧市临翔区凤翔街道,就有一个靠竹产业实现“富口袋”的中山村。近年来,中山村建设了集竹编展示、销售、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竹艺馆,并建立“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各负其责抓好竹编产业发展。目前,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6.24万元,当地创建的“中山竹编”品牌也深受游客青睐。与此同时,中山村的旅游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吸纳当地132名村民就近务工,流动摊点、农家乐、流转土地等也增加了群众收入。

  “以竹脱贫、以竹致富的例子在云南并不少见。丛生竹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山地的热带、亚热带的少数民族贫困山区,通过现代加工利用技术,加快贫困山区的竹产业发展,帮助边远贫困地区的百姓开发竹子产品,并推到市场上交易产生经济效益,竹子也能成为‘香饽饽’。”杨宇明说。

  探索——竹资源的高效利用

  竹子生长快,成林成材周期短,单位面积产量高,并且能够自我更新,一次种植可连年采笋伐竹。竹叶中含有竹类黄酮、竹类多酚等是目前大自然中首屈一指的天然有机抗氧化物,可媲美灵芝和花旗参的养生功效……说起竹子的加工利用,云南省丛生竹资源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赵一鹤滔滔不绝。他分析,丛生竹资源有效利用正成为当前竹类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新热点,今后竹建筑产业化、竹建材改进、竹化学的开发利用都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当务之急是要充分认识云南竹类资源的独特优势及其在山区生态建设、非木材林产业开发利用和解决“三农”问题及民族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多重价值,产业化开发利用云南丰富的天然竹类资源。

  2014年,云南省丛生竹资源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应运而生。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换为应用成果,有力推动云南竹产业的发展。跟随赵一鹤走进云南省丛生竹资源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各类竹子切割组合而成的墙面装饰让人眼前一亮,一楼的原竹主材利用车间、竹笋加工中试车间等的建设稳步推进。

  “竹笋产业的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保鲜技术,我们通过冻干技术,可生产出保持鲜甜味道的竹笋条,通过气调保鲜技术,云南新鲜的竹笋也可以送到北上广消费者手中。”赵一鹤介绍,竹子的研究利用远不止这些,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原来竹子生产所丢弃的竹壳等废弃物,都可以通过发酵成为优质的蛋白质饲料。通过竹子中提取出的纤维素纤维,健康环保的竹纤维本色纸巾、纸杯等也很受欢迎。

  步入三楼的竹工艺品展示厅,竹子做的桌椅、屏风、凉亭、柜子应有尽有,工艺精美,极具特色。“在大型丛生竹原竹的防虫、防腐、防变及防裂‘四防’处理上,我们突破了原竹防护处理的技术障碍,使原竹能够像木材一样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和家具制造中,可有效带动新型竹建筑系列产品的开发。”赵一鹤介绍,竹产品的开发还将刺激农户大量培育竹林,形成产品开发和资源培育的良性循坏,对大幅度降低木材消耗、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心开展了丛生竹种质资源挖掘及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高效栽培技术创新、精深加工技术创新等研究,突破了丛生竹在良种选育、高效栽培、产品精深加工方面的关键技术。”赵一鹤介绍,围绕丛生竹产业存在大而不强,整体科技含量低,单位面积效益不高,产业竞争力不强等突出问题,研究中心以种质资源收集与良种繁育、山地高效栽培、综合加工利用技术为主要方向,已建设了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良种繁育平台、山地生态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平台、产品开发与工业化加工利用技术示范平台等3个研发平台。

  据悉,研究中心将于今年内全面投入使用,将依靠科技创新,强化竹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专利产品的推广,引导竹产业创新发展,推进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模式,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竹资源。

  访谈

  推进竹产业转型升级

  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教授杨宇明长期从事竹类研究,现任中国竹产业协会常务理事、云南南亚竹藤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著有《云南竹类图志》《中国竹文化与竹文化产业》等专著。就云南竹产业的发展和市场前景,本报记者近日对杨宇明进行了专访。

  记者:加快竹产业发展有何意义?

  杨宇明:竹产业是具有我国资源特色和技术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的绿色朝阳产业,拥有巨大发展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首先,竹子生长快,成林成材周期短,以竹代木造价低,可以减少木材消耗,推进绿色发展。其次,竹子是木本植物中光合速率较快的树种和单位面积固碳效率最高的林种,1公顷毛竹的年固碳量是杉木的1.46倍,是热带雨林的1.33倍。2013年6月17日,云南省第一笔碳汇自愿交易项目在昆明签约,此次交易的云南省西双版纳竹林碳汇项目在3490.39公顷的荒山荒地上种植龙竹,采用我国第一个温室气体自愿减标准——熊猫标准开发,首笔交易项目为每吨60元,交易金额为106.8万元。再次,加快欠发达地区的竹产业发展,能够给山区群众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以竹致富。

  记者:云南竹产业要加快发展,需要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加强?

  杨宇明:比起东南沿海地区,云南的竹产业发展还比较滞后,丰富的竹类资源和产业规模不匹配,竹林培育和经营水平仍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竹资源加工企业规模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下一步,可以进一步引导竹农走规模化、产业化道路,创新竹林经营模式;推动竹资源加工的标准化和国际化,将竹笋资源优势转变为绿色食品的品牌优势,将竹林资源优势转化为环保产品的品牌优势;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不断推进竹产业的转型升级,为竹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昭通市

  念好“山”字经

  做活“竹”文章

  盛夏时节,走进昭通市北部的大关、彝良、永善、绥江等8个县(市),连绵起伏的山坡上,绿意盎然,筇竹方竹长势喜人。

  昭通市地处滇、川、黔三省结合部,复杂的地形地貌及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孕育了竹类的多样性,全市共有竹类植物13属61种,占全省属数的46.4%,占全国属数的32.5%,种数占全省种数的29%,占全国种数的15.3%,是我国西南地区竹类植物富集区之一。

  近年来,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昭通市坚定不移走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路子,瞄准“打造600万亩竹海、实现百亿元产业”的目标,坚持规划引领,做大竹基地,做精竹产品,做强竹产业,推动全市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建成竹基地430万亩,实现综合产值53亿元,带动4.3万户16.6万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走进永善县细沙乡云南菜人家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数十名工人正忙着加工竹笋,经过分拣、清洗、切片、杀菌、加工等多个环节,一根根鲜嫩的方竹笋变成了开袋即食的休闲食品。公司董事长廖兴巧介绍,在方竹产业发展过程中,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全县11个乡镇、5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11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方竹种植5万亩,预计户均年增收6000元。

  细沙社区群众张焕兰是依靠方竹脱贫致富的受益者之一。张焕兰一家曾是细沙社区水洞子居民小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4年,云南菜人家食品公司落户永善投产之际,张焕兰就进入食品厂工作。通过自己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公司组织开展的系列培训,她实现了从普通工人到技术骨干再到副厂长的跨越式成长转型。张焕兰高兴地说:“竹子带富一家人,现在不仅摘掉了贫困帽,还盖起了小洋楼,开上了小汽车。”

  作为我省精准扶贫重点项目,彝良县发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承接偏远山区搬迁群众5850户26693人。为解决搬迁群众后顾之忧,彝良县依托全县47万余亩竹产业资源,引进四川巴食川珍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落户彝良,在发界安置区扶贫车间建成竹笋深加工项目,每年可深加工鲜竹笋7000吨至8000吨,可解决安置区群众就近就地就业500人以上。

  筇竹全身都是宝,除了筇竹笋肉厚味美外,筇竹工艺品也备受市场青睐。在大关县电子商务扶贫产品运营中心实体店,用筇竹加工制作的笔筒、笔架、竹椅、竹桌、筇竹杖等工艺品琳琅满目。为延长筇竹产业链,大关县融入文化创意、康养旅游、科技加工等理念和技术,从“向一根笋要效益”转变为“向竹子全身要价值”,引入杭州所氏竹业等5家企业探索全竹开发、全竹利用,不断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在2018年举办的首届世界竹藤大会上,大关筇竹节杖作为国礼赠送各国嘉宾,参展筇竹家具被国际竹藤组织作为精美工艺品永久收藏。

  在金沙江畔的“竹海新城”绥江县,按照“一园、两廊、三基地、五板块”思路,高标准规划建设1个竹文化博览园、2条金江竹廊、3个万亩方竹示范基地、5大方竹产业板块,最终实现连山扩面、以竹绿山、以竹兴业、以竹富民。截至2020年底,全县43.6万亩竹产业实现产值1.7亿元,茫茫竹海在长江生态修复、促进林农增收、林业增效、维护向家坝库区生态平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绥江县年产2万吨竹笋深加工工厂建成投产,竹叶黄酮、活性竹碳、竹酵素、高蛋白发酵饲料等竹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也同步启动。

  云南网记者 沈迅 李承韩 段毅 陈飞

责任编辑:郭建丽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