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经济 >> 正文
云南宜良:党建引领促振兴 特色产业助发展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08日 15:54:23  来源: 云南网

  时下,正值茭瓜收获的季节,走进宜良县狗街镇玉龙社区,上千亩的茭瓜让整个田野绿浪翻涌,茭瓜种植户正热火朝天地进行劳作,收购商络绎不绝,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近年来,玉龙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发展壮大特色产业,让农户的“钱袋子”鼓了起来,生活好了起来,村庄环境美了起来,逐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群众在采收茭瓜 通讯员供图

  组织带头引上路 群众搭上致富车

  玉龙社区共有耕地面积1303亩,长期以来群众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种植蔬菜、水稻,每亩收入约3000元。为了提高群众的收入水平,让老百姓的日子更加富裕,玉龙社区党委积极响应“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战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抓党建促生产力、发展特色产业为出路,依靠社区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丰富的温泉水等资源,积极谋划社区产业发展,经过多方考察后引进茭瓜种植。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在引进之初,广大群众对于茭瓜能否创收持怀疑态度,为了消除群众的顾虑,引导广大群众种植茭瓜,玉龙社区党委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社区党委班子成员开始,带头种植茭瓜。

  玉龙社区副书记李家云告诉记者:“玉龙的老百姓祖祖辈辈都在种植水稻和大豆,突然让他们改种茭瓜,大部分老百姓都担心会血本无归。这个时候社区党委发动了党员积极宣传,并且由党员先带头种植,让老百姓看到种植茭瓜实实在在带来的好处,也就放心大胆地开始种植了。”

  在社区党委和党员的引导下,社区群众逐渐走上茭瓜种植之路。茭瓜亩产为6吨,一年一次种植可收获两季,每亩收入每年12000元-16000元,与种植水稻、蔬菜相比,每亩收入增长了3倍以上。通过种植茭瓜,玉龙社区群众的“钱袋子”日渐鼓了起来,生活富裕了起来。

  精准发力破难题 产业发展组织化

  玉龙社区的茭瓜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遇到了销售、技术等问题的困扰。面对这些问题,玉龙社区党委立足实际找准发力点,逐一击破,茭瓜产业逐渐形成规模,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路。

村民正在将茭瓜装车 通讯员供图

  茭瓜种植之初,由于缺乏销路,收获的茭瓜无人来买,农户只能进行零售,效果并不理想,茭瓜的销售成了困扰社区党组织和茭瓜种植户的首要问题。为了解决销售问题,打开玉龙社区的茭瓜市场,玉龙社区“两委”经过深思熟虑,决定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打开茭瓜的销路。具体地来说,就是由集体出资对茭瓜收购商进行激励,茭瓜收购商只要在玉龙社区收购10吨以上的茭瓜,集体就按照每吨3块钱的标准对收购商发放激励资金。

  玉龙社区下伍营村小组刘春林告诉记者:“经过三年的时间,总共发放给收购商奖励金3万余元,慢慢打开了茭瓜的销路。并且由于我们村的茭瓜品质优良、上市早,逐渐有了一定的名气,还辐射带动周边村(社区)的农户也开始种植茭瓜。”

  随着茭瓜种植面积的扩大,玉龙社区的茭瓜种植户发现受技术所限,自己种植的茭瓜的产量无法达到行业较高水平,对茭瓜的病虫害防治也显得“束手无策”。面对这种现状,玉龙社区党委发挥党组织服务作用,邀请县农业农村局专家免费为茭瓜种植户进行病虫害防治培训,同时,发挥社区农科员的作用,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进行指导,解决了茭瓜种植的技术问题。

  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茭瓜产业,推动产业发展组织化,2018年玉龙社区成立了茭瓜产销协会,2020年成立了茭瓜产业合作社,形成了“支部+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链条式发展模式,提升了茭瓜产业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协调土地建设了2000平方米专门用于储藏茭瓜的冷库,解决了茭瓜收割后无法及时运出面临的储藏问题,并形成了专门的物流,逐渐成为云南省茭瓜发售的集中地之一,每天来自浙江等地的收购商络绎不绝。

  目前整个玉龙社区98%的农户都种植了茭瓜,茭瓜的种植面积达1500余亩,产量达9000余吨,每年创造收入1000余万元。除此以外,每年在茭瓜收割的5个月时间里,茭瓜产业每天可创造就业机会300余个,通过帮助种植户收割、运输茭瓜,每名群众每天可收入190元-240元,每年通过收割茭瓜可增收25000元-30000元。

  人居环境大变样 乡村振兴底色亮

  在党建引领下,玉龙社区的茭瓜产业从种植到销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农户的收入大幅提高,大部分居民建盖了新房,购买了家庭用车,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玉龙社区面貌一新 通讯员供图

  随着物质水平的改善,玉龙社区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为回应群众新期待,社区党委乘势而上,积极作为,依托每月“主题党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带动广大群众参与其中,逐渐引导群众改变随地乱扔垃圾等生活陋习,并通过“门前四包”等措施形成长效保洁机制,大力提升了人居环境,整个村庄整洁美观,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云南网记者 张成 通讯员 袁申满 毕雯丽

责任编辑:李欧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