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时政 >> 正文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牢记嘱托 奏响时代最强音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30日 08:42:00  来源: 云南网

 

  云南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在心。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必须时不我待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贫困群众掉队。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云南考察,要求保障和改善民生,决战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滇考察、指导工作,深入深度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看望贫困群众,为云南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昆明是全国民族成分最多、世居少数民族最多、少数民族人口第二多的省会城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于一体,还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有3个以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省会城市。民族地区发展总体滞后,民族地区之间、民族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充分等问题突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任务艰巨。

  为兑现“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庄严承诺,昆明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纲”和“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于2015年明确提出了“着力当龙头、促跨越、上水平、惠民生、奔小康”“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5年来,昆明市牢记宗旨使命,提出了梯次推进“路线图”,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条块结合责任体系和责任机制,提前一年彻底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贫困群众的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在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则黑乡拖木嘎村百姓几百年来都是“望着普渡河,有水喝不着。”如今甘甜的自来水直通入户,住进了新房搞生产,脱贫群众彻底告别了过去的艰苦日子。“脱贫攻坚政策好,普渡河水往上跑。”“建村几百年,变化就半年;没有共产党,想都不敢想。”老百姓朴实的话语,处处彰显着党中央脱贫攻坚政策的伟大和脱贫群众发自肺腑的感恩之情。在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河口镇下坝口村建成了一座长73米、宽5米的“圆梦桥”,解决了当地六代人出门无路、致富无望等难题。在东川区,8740户3.2万余人一次性搬进城,让边远山区群众彻底摆脱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

  王军是禄劝县撒营盘镇撒冲村委会朵本拉村的一名苗族青年,他在各级帮扶干部的支持帮助下,大胆试种荷兰豆,成功摘掉了贫困户帽子。“以前我家最值钱的就是一头老黄牛,现在我家买了3辆车,一辆农用拖拉机开到山里拉洋芋、包谷,一辆面包车跑基地,小轿车是一家人出门用。”王军信心满满地说,现在的梦想就是继续扩大荷兰豆种植,过两年把自家的房子加盖一层,再建一个新厨房。

  库森草莓是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金所街道办事处草莓产业的起点。在昆明库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草莓种植基地,不少村民在这里挣到工钱、学到技术,一些种植大户的创业梦想从这里起航。“2017年之前,没有农户栽种草莓,在库森公司的带动下现已发展到1070亩,草莓产业年产值达2亿元。”金所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应堂介绍,从0到1070,既体现了产业发展速度,更凸显了脱贫攻坚质量。

  在东川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汤丹镇党委书记罗雄说:“我们不仅要荒坡变‘家园’,还要荒山变‘果园’、尾矿库变‘花园’、荒滩变‘乐园’。”围绕昆明市委、市政府对东川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长江上游生态修复示范区”的功能定位,汤丹镇领导干部坚决扛起职责使命,满怀再创业激情,生龙活虎干事业,你追我赶促发展,努力答好新时代汤丹的“四变”答卷。张顺东夫妇两人虽然只有一只手、两只脚,却同样靠着苦干实干摆脱了贫困,并荣获了“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等多项殊荣。现在,他们依旧“倔劲”十足,一边忙着干农活,一边学习电商知识,他们“不愿躺在国家怀里”,要在乡村振兴路上实现新的梦想。

  2019年底,昆明市脱贫群众年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底的3107元增加到9228元。2020年,全市无返贫和新增贫困人口,脱贫地区产业发展由弱变强、农村发展基础由薄变实、老百姓的就业增收之路越来越宽,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司莫拉”在佤语中是幸福的地方。

  2020年1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来到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了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情况,并走进村民家里,与当地干部群众亲切座谈。

  近日,记者走进当地佤族群众家,倾听他们的幸福故事,感受他们的幸福生活。村民赵家海的小卖部里,“欢迎光临”声响个不停、李发顺家烤的大米粑粑香味四溢。环顾幸福广场,仿佛又回到了司莫拉人民最难忘的那天,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萦绕在心间。

  乡亲们不会忘记,过去的司莫拉“看寨不是寨,茅草垒成堆;夏恐屋漏雨,冬怕寒风吹。”2014年,司莫拉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户68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3.4%。全村90多人外出打工,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00多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2280元。

  2020年,司莫拉开展了民宿、农家乐、茶艺师、种植养殖、农民画创作、导游等培训,选聘讲解员、保洁员、景区秩序管理员12人,村内务工22人,全村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黏米团、胭脂果、大米粑粑、茶叶等特色商品十分畅销。当年,司莫拉佤族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242元。同年6月,司莫拉幸福佤乡旅游专业合作社成立了,村里通过入股分红、资产租赁、产业经营、就近务工等方式,让群众实现多份收入。年底,合作社实现营业收入20余万元。

  “总书记的到来,给司莫拉佤族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人气和机遇,我们只有抓住机遇,放大司莫拉的幸福效应,才能巩固好脱贫成果,让整个清水乡更幸福。”刚刚当选为清水乡副乡长兼三家村党总支书记的赵家清说。

  如今的司莫拉,幸福餐厅营业了,大米粑粑厂建好了,幸福公园绿化好了,幸福烤吧和肉牛养殖场也建起来了,被这么多“幸福”包围的司莫拉佤族村,幸福更多了。

  云南网记者 茶志福 赵丽槐 李建国

责任编辑:罗宇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