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党建 >> 正文
怒江:生态护林员守得青山变金山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7日 11:00:45  来源: 云南网

  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鲁掌镇三河村生态护林员八波二穿上迷彩服,背着行囊,手持砍刀,沿着崎岖的林间小路例行巡山。

  “清明节到了,上坟的人多了,得四处查看,防火防灾。”八波二说,临近清明,他与村里的护林员同伴们每天早出晚归,到林地田畴,宣传护林防火政策和文明祭扫倡议,防止因群众清明上坟烧火而发生森林火灾。

  八波二负责守护2000多亩山林,还种了40多亩草果。“当生态护林员,一个月有800元工资,加上种草果的收入,一年超过3万元。”八波二说,政府扶持群众种草果、核桃、花椒和刺笼苞,三河村的荒地全披上了绿装,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成为六库市民踏青郊游的好去处。群众的收入来源拓宽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与八波二在同一个森林管护小队的生态护林员王文忠认为,比起收入增加,更让他感到高兴的是生态环境的改善。他说:“以前村里的树被砍了不少,到处是灰灰的。现在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和进行管护后,树多了,山绿了,空气也变好了,游客越来越多,许多村民不种地也能脱贫致富了。”

  怒江州98%以上的国土面积是高山峡谷,垦殖系数不足5%,有10多万人生活在山区、半山区和450公里国境线附近。精准扶贫中,怒江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结合山区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生态护林员+”扶贫模式,结合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构成、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劳动力状况和当地森林资源情况,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选聘为生态护林员,并让他们加入造林合作社,发展草果、花椒、漆树、茶叶等产业,守住绿水青山,让林农稳定增收,让群众共享生态建设红利。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让无法外出务工、缺少就业技能的贫困人口在守边固疆中就地就业脱贫,实现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双赢”。

  春季,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护林员们更加忙碌,他们到村寨张贴标语,走访、核实野生动物肇事受灾情况,参加义务植树,努力做好管护区的动植物保护,制止村民上山私挖乱采贝母、重楼、黄金果、天麻等野生中药材。

  独龙江乡建绿保林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江文说,县乡农林部门免费发放种苗,组织种植、管理专题培训,扶持护林员种草果、黄精、重楼、茶叶、葛根和羊肚菌,学养蜂,护林员收入来源逐渐多样化。

  独龙江乡森林覆盖率高达93%,人地矛盾突出。乡里通过招聘生态护林员、成立生态合作社等方式,让群众获得工资性和劳务性的稳定收入,从而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脱贫”的目标,破解生态保护与群众脱贫致富的矛盾,彻底改变“守着金山受穷”的现状,让曾经的砍树人变成种树人、烧荒人变成护林人,在保护绿水青山中走上致富路。

  如今,独龙江乡良好的生态优势逐步转化成特色农业优势,草果种植面积近7万亩、羊肚菌663亩、重楼1700余亩,今年又新增种植葛根700多亩、黄精近700亩,招养独龙蜂4600余箱,扶持独龙鸡、独龙猪养殖80户,完成独龙牛投放1153头,特色生态产业开始显成效。

  创新生态补偿机制,把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怒江州探索出了一条生态脱贫之路。目前,全州共选聘31045名生态护林员,每户每年增加收入1万元,加上各类补贴及农耕种植,户均年收入超过1.4万元,实现了“一人护林,全家脱贫”。

  云南网记者 李寿华

责任编辑:张潇予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