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经济 >> 正文
【展望十四五】昆明:接续奋斗启航新的征程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25日 07:52:00  来源: 云南网

  “十四五”即将启航。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昆明市征衣未解再跨鞍,汇聚起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澎湃豪情。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乘风破浪、奋勇前进,闯出一条集约型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

  未来五年,昆明市委、市政府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夯实脱贫攻坚成果,奋力开启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新征程。 

  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迈进“十四五”,立足新的发展阶段,昆明将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全面引领全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

  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绿色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发挥好昆明在我国面向西南开放中的战略支点作用。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通沿金沙江至长江黄金航道,打造云南水上外运口岸,加强绿色经济合作,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主动对接京津冀、成渝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等重要城市群,建立完善产业转移承接结对合作机制,推动共建产业合作园区。

  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门户枢纽,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进实施机遇,主动参与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及中缅、中越、中老经济走廊建设,深化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推动区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产业对接、业态升级。建设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全面开展消费升级行动计划。

  建设区域性国际综合枢纽。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泛亚铁路、环线高速、轨道交通为重点,构筑开放发达的航空网、功能高效的铁路网、优化完善的公路网、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网。以中缅油气管道配套项目、跨区域电力交易中心建设为重点,打造安全可靠的区域性能源枢纽。构建“通道+枢纽+网络+平台”的现代物流运行体。

  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推进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建设,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国家商品、要素、市场、服务的跨国界流动,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健全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制度,大力发展外商直接投资总部经济,吸引集聚跨国公司总部和国际组织,推动建设中泰、中印等国际产业合作园,促进利用外资与产业转型升级相融合。

  强化对外开放平台功能。高质量推进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建设,加强投资管理、贸易规则、金融服务、营商环境等制度性改革创新,重点发展高端制造、航空物流、数字经济、总部经济、跨境金融等产业,引领昆明开放型经济发展。

  恢弘画卷徐徐展开,到2025年,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综合枢纽基本建成,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人文交流中心辐射力、影响力持续增强,“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健康之城”品牌更加响亮,产业体系、城市建设、创新创业、公共服务、贸易合作等领域国际化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速,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营商环境重点领域进入全国前列,重大开放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核心区。

  高水平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

  春华秋实何寻常,如椽巨笔著华章。量水发展、以水定城,滇池全湖水质达到近30年最好水平,高原明珠重放异彩;“一盘棋”推进,空气常新交出不凡答卷——空气质量优级天数和优良率持续保持高水准,“蓝天白云”一度成朋友圈新宠;绿色美颜备受关注、荣誉加身,五采区植被修复全面完成,荣获“国际花园城市”最高级别金奖,入围“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滇池清、春城绿、昆明蓝让市民尽享生态红利。

  “十四五”时期,昆明要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建设成效显著,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成为普遍形态,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省会城市前列,滇池、阳宗海等高原湖泊水质稳定向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指标,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聚焦“践行绿色生态理念、积蓄新发展优势”,昆明市将从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加强城乡水环境治理、擦亮“世界春城花都”名片4个方面,高水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机制护航,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强化绿色发展政策保障,建立绿色公共服务信息共享机制,为发展绿色产业、引导绿色生活、推进重点行业节能工程、提高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水平等创造更多条件。

  系统治理,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通过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加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保育,全面筑牢城市生态安全屏障。

  全过程统筹,加强城乡水环境治理。在全面推进美丽河湖建设之中,全过程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水污染减排、水环境治理,以确保重要水质指标持续提升。

  提质升级,擦亮“世界春城花都”名片。对标世界著名花园城市,优化美化城市空间形态。此外,以花卉产业为抓手,丰富花都品牌内涵,打造世界级花卉交易展示平台。   

  “生态兴则文明兴”,答好生态环境保护这张极具现实意义的试卷,是时代要求、民心所向、发展之需。循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更高水平进阶,让天蓝地绿山清水秀成为普遍常态,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世界春城花都和生态宜居城市魅力凸显,昆明整装再发、未来可期。

  建设高品质幸福美好生活城市 

  “多花两个小时,用本民族语言和同胞们聊聊法律法规调解纠纷,也比判决来得更有效果。”这是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苗族法官潘志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禄劝法院用司法护航民族团结进步、维护边疆繁荣稳定,是昆明高质量创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生动实践之一。昆明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决扛起省会中心城市示范创建的使命担当,探索出一条富有边疆省会城市特色的创建之路,为云南省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十四五”再出发,昆明紧扣“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和民生福祉再上新台阶”目标,力争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全面深化,城市民族事务治理能力持续提升,民族关系更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明显进展,成为高品质幸福美好生活城市。

  围绕目标,昆明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推动组织领导再完善、创建工作再深入、队伍建设再加强、督查考核再严格,聚焦关键重点发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带领各族群众创造美好幸福生活、建设“美美与共”的文化共同体、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上作出示范,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昆明常开长盛。

  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实施就业扶贫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强村、生态扶贫提升、相对贫困村提升等工程,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

  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全面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确保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全面提高就业质量。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

  实现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优质均衡。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加快提升教育国际化现代化水平。加快创建国家健康城市步伐,建成国家植物博物馆,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区域性国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提升“中国健康之城”国际影响力。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蓝图已绘就,昆明将聚焦新发展目标、践行新发展理念,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把高质量发展步子走得更快更稳更实。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全面实施科技强市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昆曲玉楚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支持在昆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推广使用,大力引进国家重大科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技术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落地昆明。健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科技创新投入机制。打造区块链、大数据、细胞等产业联盟,建设信息芯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6大产业创新研发中心。

  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产业体系数字化,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增长极。加快形成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化工、新材料和冶金、先进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千亿级产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先进通信网络、生命健康、柔性电子、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形成一批推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加快建设“数字昆明”。推进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全省数字经济高地。加快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云南省区块链中心、数字自贸港建设,构建数字经济公共研发平台、综合测试平台、产业孵化平台,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十四五”时期,昆明将持续当好全省发展排头兵、火车头,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健全完善,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大幅提升。人均GDP大幅提高,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建设用地面积持续下降,科技贡献率明显提升,成为贯彻高质量发展的城市典范。

  未来的远景目标更令人振奋:到二〇三五年,昆明将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再迈上新的大台阶,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实现经济体系现代化、城乡发展现代化、生态文明现代化、公共服务现代化、市域治理现代化。

  社会文明程度再上新台阶

  经过21年锲而不舍的努力奋斗,昆明市成功摘取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桂冠。我们看到的是昆明大街小巷清爽干净、绿道交错,公园里人鸥欢乐,垃圾入箱,共享单车摆放有序,斑马线机动车停车让行,人们依照“一米线”有序排队,滇池湖畔、大观河边随时能看到志愿者的身影……这一切无不彰显着昆明城市的人文尺度和城市的文明底色。

  “十四五”时期,昆明将坚定文化自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打造文化兴、风尚好、民心聚、人文美的历史文化名城,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

  广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全面巩固和拓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建立健全动态管理、群众监督、宣传教育等常态长效机制,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迈进。

  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持续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包,加快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提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建设水平,着力打造古滇文化、民族文化、革命文化、历史名人文化、文化景观等城市文化品牌,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培育城市文化气质。

  构建现代文化和旅游产业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培育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大力发展现代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建成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创园区,培育一批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骨干文化企业,打造一批展现昆明魅力的文创品牌。培育和壮大文旅市场主体,构建文旅体融合产业生态,创建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

  全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法治素养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旅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民族优秀文化更加繁荣发展,城市人文内涵日益丰富,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更加彰显,成为新时代文化高地。

  建设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 

  重大警情“3分钟到达率”超90%,“两抢”、盗窃机动车、盗窃车内物品、接触性诈骗、涉赌、涉黄警情降幅均达40%以上,其中,“两抢”警情实现历史性突破,零接报累计达到225天……2020年,昆明社会治安持续向好。 

  “十四五”期间,昆明将实现“市域治理现代化能力再上新台阶”目标,成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市。

  为开创社会建设新发展局面,昆明将着力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和化解影响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将维护安全和社会稳定贯穿发展各领域各环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社会治理精细化,开展街道(乡镇)放权赋能减负行动,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减轻基层特别是村级组织负担。持续深化“三社联动”“五级治理”的市域社会治理,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

  加强安全防控体系建设。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公共安全网络,着力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健全市、县、乡三级应急综合指挥平台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建设市县乡“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和综治维稳中心。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标准化示范城市,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云南网记者 余红 张雁群 王琼梅 茶志福 龙舟

责任编辑:董明强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