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时政 >> 正文
云南: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6日 11:33:00  来源: 云南网

《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

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毅前行!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如何擘画云南未来发展蓝图,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着,党中央关注着,云南4800万各族人民翘首以盼。

  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云南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清晰展望到二〇三五年的远景目标。

  《建议》明确提出,向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全面迈进。

云南少数民族一家亲 李春旭 摄

 
 
为云南“量身定制”的发展定位和行动纲领
 
 

  【报告摘要】谋划云南未来发展,必须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和殷殷嘱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不折不扣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

  【解读】“三个定位”是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月考察云南时作出的重要指示。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度亲临云南考察,又明确要求“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省委委员们在全会讨论中表示,“三个定位”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国家战略层面,着眼新的时代背景和全国发展大局,为云南“量身定制”的发展定位和行动纲领,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必须坚定不移朝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省委委员们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事关云南全局工作和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纲”和“魂”,是云南发展的根本遵循。

  《建议》在“十四五”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均提出了“三个定位”的目标,并在分论开始作为一个单独部分来部署,足见其分量之重,足见其对云南未来发展之重要,足见省委一以贯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战略定力。

傈僳欢歌 李茂金 摄

  省委委员们在全会上讨论时纷纷表示,《建议》突出“三个定位”战略目标,准确把握云南未来发展方向,科学制定规划建议,是编制我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和指导“十四五”时期发展的重要遵循。

  《建议》起草组专家介绍,这份《建议》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就是全面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谋划操作性强的工作抓手和举措,用一个个发展目标、一项项工作任务,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

  如何准确把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核心要义,如何把总书记擘画的蓝图一步一个脚印加快变成现实?全会上,省委委员们和列席人员围绕《建议》内容分组讨论,踊跃发言,气氛热烈,热议最多的,也是这条主线。

  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局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国发展战略大局的重要任务。

  紧接着“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十四五’时期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前两部分之后,《建议》第三部分即单列“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部分,提出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正确指导思想,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建议》把‘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部分独立成篇,放在各项重点任务的首位,充分体现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心信心,既有长期目标,也有短期目标,谋篇布局有深度,工作落实有措施。”省民族宗教委员会主要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全省要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正确指导思想,深入研究,细化措施,加快突破,加大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力度,早日建成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报告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不断夯实“五个认同”的思想根基。

  【解读】“十三五”期间,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研究、谋划、推进示范区建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

  “做好民族工作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省民族宗教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建议,在制定云南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指导原则和重大任务,把相关工作实体化、工程化、项目化、大众化,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民族人民心中扎根。

迪庆藏族节庆舞蹈-锅庄舞 杨峥 摄

  “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大力挖掘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实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地方戏和少数民族剧种振兴工程、非遗记录和数字化保护工程、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区)和传统村落保护工程、云南文物保护工程,促进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议》字斟句酌,详细勾画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施工图”,将中华文化内化为各民族人民共建、共有、共享的精神家园。

  “‘十四五’时期,我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面临新起点、新形势、新任务。”省民族宗教委相关负责人认为,《建议》里的各项举措,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根本方向,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专家指出,千百年来云南各族人民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被誉为世界“民族文化活化石”“民族文化基因库”,未来,我们要持续实施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精品工程,拓宽保护空间和传承载体,让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传下去”。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委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西双版纳州将始终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新时代内涵,持续巩固各民族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不断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各族群众感情相融、心灵相通、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

 
 
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报告摘要】健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机制,深化落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措施,扎实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创建水平。

  【解读】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是云南最宝贵的财富。与此同时,云南地处边疆,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边境问题、贫困问题相互交织,新时代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任务更艰巨。

  到2035年,全面建成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这是《建议》提出的远景目标之一。委员们在讨论中建议,“十四五”时期,全省要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生命线来守护,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作为基础性事业抓好抓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期,做好城市民族工作越来越重要。

佤族群众 杨峥 摄

  为此,《建议》对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出全面部署的同时,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提出完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体制机制,制定有利于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政策举措,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等具体举措和实现路径。

  《建议》提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力度,促进各民族语言互通、心灵相通。教育界专家说,近年来我省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成效显著,建议全省在“十四五”时期,继续创建普通话示范村,开展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达标工作,实施“直过民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专项等。

  “云南始终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民族交流交融、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说,“十四五”时期,全省教育部门将继续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推广力度,提高脱贫地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革命老区教育质量和水平。

  “我们将全力推进理念、思路创新,深化创建内涵,丰富创建形式,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共建共创机制,全州协调联动,推动示范区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大理白族自治州州政府主要负责人说,“十四五”期间,大理州将坚持结果导向,优化激励机制,全面开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一县一特色”创建工作品牌,力争3年内全州12县市创建工作均达到国家、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测评标准,力争获得国家民委命名,对成功创建命名的县市给予1000万元项目资金以奖代补,进一步激励各县市加大创新推动示范区建设工作力度。实施百村(社区)创建行动,到2025年建成1000个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艳,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大理经验”,贡献“大理样本”。

  《建议》提出,健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有专家建议,“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适时修订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更好用法治手段保障和巩固民族团结,不断提升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支持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报告摘要】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加快边境地区口岸城市、中心集镇和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推动形成以城镇为中心、以现代化边境小康村为节点、辐射周边边境地区的强边稳边富边新格局。

  【解读】在彩云之南这片绚丽多姿的红土地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绘就了精彩和谐的壮美时代画卷。

  “与全国一样,云南全省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体脱贫,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前不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昆明举行云南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发布“我们的小康”。

普米族群众点赞脱贫攻坚 怒江传媒中心高玉生 摄

  “确保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不让一个贫困地区落伍,我们实现了这个目标。”省委委员们在全会分组讨论中纷纷为云南脱贫攻坚战取得的成就点赞。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省上下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一直把少数民族特别是“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的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实施整族帮扶、整族脱贫,独龙族、基诺族、怒族、傈僳族等民族“一步跨千年”的故事令世人瞩目。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为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议》明确提出,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加快发展。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发展放到更加重要位置,优化转移支付,加大财力支持。

  专家指出,《建议》对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作出系统部署,并明确指出要优化转移支付,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中华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团结伟力。

  自2013年以来,我省接续实施三轮“十县百乡千村万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程。截至目前,共投入资金300多亿元,形成了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创建格局。

  总结成就,聚焦重点,接续推进。《建议》特别强调,继续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支持民族自治地方、散居民族地区、高寒山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

  在全会分组讨论中,不少省委委员认为,《建议》把民族地区发展融入全省发展大局中,聚焦解决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出继续实施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等重点工程,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和载体,将切实提高边疆民族地区发展质量和成色,也必将有力促进云南在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方面作出示范。

  “把沿边村寨建设成为小康村的典范、展示国门形象的窗口、守土固边的堡垒。”临沧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临沧市将继续加大力度,把沿边村寨建成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小康示范村,不断夯实党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

  《建议》中还单独提到,促进迪庆州融入全省经济文化体系,推进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这让迪庆藏族自治州州委主要负责人感到振奋,他与大家分享迪庆这几年的快速变化,“香丽高速公路今年底即将建成通车,明年香丽铁路也将建成通车,这标志着迪庆从根本上改变了交通基础设施滞后的现状,也将更有利于迪庆全面深度地融入全省经济文化体系,我们将牢牢抓好稳定、发展、生态三件大事,努力把迪庆建设成为世人向往的美丽家园。”

  不久前,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所有县市宣布脱贫摘帽,但当地干部群众深知未来的路并不轻松。“‘十四五’时期通过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把这一任务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怒江州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紧紧抓住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机遇,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以半山酒店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培育一批以康养度假、户外运动、科考研学等为主的新产品、新业态,倾力打造独一无二的世界级旅游胜地。

【一张蓝图干到底】 民族团结幸福之花开遍云岭大地

  《云南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公布,《建议》指出,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正确指导思想,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面建成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十三五”期间,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民族地区发展融入全省发展大局,持续加快整体脱贫、全面小康进程。5年来,省委、省政府坚守“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信念,各民族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统筹:李向雄

  策划:罗蓉婵 李星佺 自然

  记者:左超 杨富东

  编辑:董明强

  设计:陈洪涛 鲍子仟

责任编辑:李欧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