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地块,量面积、收割、打谷子、测水分、称重……9月8日上午,在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草坝镇的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里,第二代“超优千号”开始测产,专家组选取了3个地块,同时进行收割、打谷,汇总后按照高产创建产量公式计算,最终测产结果为亩产1134.6千克,略低于去年,但仍实现连续四年产量超1100千克。
“要丰产,不仅要有良种,还要有技术跟上。”在现场进行测量水分的专家说。3月16日育秧,4月18日移栽,再到9月8日的测产,记者全程记录了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基地的生产关键节点,每个环节都是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进行耕种、管理,才使得这块基地的水稻能够有很好的产量。
秋日的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里,与春、夏季节更多了份成熟和饱满,稻香拂面,沁人心脾。60多名当地村民正忙活着收割、打谷子、装袋、抬出田地……连续第四年参与测产的她们,娴熟而默契地进行测产的一系列活计。
“从育秧到移栽,把好各个环节的技术关,日常的管理,做好为今年的秋收高产打下了良好基础。”蒙自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杨柳梅说。今年是蒙自市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原育繁示范中心合作,引进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进行高产攻关试验示范项目的第四个年头,过去三年水稻产量节节攀高,去年取得了亩产1138.2千克的好成绩。
最终,今年的测产结果为百亩片平均亩产1134.6千克,略低于去年3.6千克。“咱们蒙自的超级杂交水稻基地,采取良种配良法的方式进行科学种植管理,在每个关键环节都做到精确定量,才有这么高的产量。创下连续四年产量超1100千克,在全国都是很高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杨从党说。
据了解,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全程进行追踪标记和精确诊断,以最必须、最少的作业次数,在最适宜的时期,用最合适的技术定量化强度来管理水稻。
云南网通讯员 胡艳辉 王郁如梦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