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时政 >> 正文
放宽夜间沿街摆卖管制 委员朱燕建议打造昆明“夜活圈”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10日 20:47:56  来源: 云南网

  2020年云南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朱燕认为,昆明夜经济的商圈还没形成规模,缺少文化政策引导,硬环境严重匮乏,加上民俗文化要素缺失,导致夜经济发展不起来,应该放宽夜间沿街摆卖管制,完善业态与公共设施,提高夜间管理水平,从而因地制宜打造本地化“夜活圈”。

  朱燕在自己的提案中介绍,“夜经济”在全国各个城市呈方兴未艾之势,数据显示上海夜间销售额占白天的62%,广州服务业产值55%来自夜间消费,重庆夜间的餐饮收入占总收入的2/3。据滴滴发布的各个城市夜间出行占比最高的前十城市中,北京位列第一,其次为丽江、佛山、西安、深圳、泉州、东莞、厦门、上海、广州,多数为南方城市。

  今年以来,昆明市夜间经济逐渐升温。伴随着消费升级的脚步,夜经济市场也从早期的灯光夜市开始蜕变为包括“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在内的多元夜间消费市场。在夜经济的大潮中,品质消费的趋势日益凸显。但整个发展势头还不明显,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还不够高,夜经济的商圈还没形成规模。

  目前,昆明市发展“夜经济”的存在如下困难和问题:

  由于城市历史传统,夜经济在城市的发展缺少习惯孵化与政策引导。昆明市作为二线省会城市,其夜经济的繁荣程度与国际区域中心城市并不相称。昆明市作为通向南亚、东南亚的中心城市,也是西南区域重要节点城市,缺少消费文化和政策引导,缺少消费习惯的孵化。由于市民缺少晚间外出活动的习惯和动力,又缺少文化政策引导,导致晚间经济发展迟缓。

  昆明市“夜经济”街路平台等硬环境严重匮乏。纵观北京、广州、重庆、成都、西安等城市,“夜经济”都有极其丰富多彩、极具文化内涵的街路平台。这样的晚间步行街,是人们晚间茶余饭后出行、招待客人的好去处。昆明市早年还有“东寺街”、“顺城街”等晚间活动好去处,可现在及其匮乏这样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街路步行街可供人们娱乐消费。现在的南屏步行街、南亚风情园等虽然可以称作“商圈”,但是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夜经济”圈。

  昆明市“夜经济”供给侧严重不足。“夜经济”需要丰富的供给侧保障和支撑。需要吃、喝、玩、购物、文化娱乐、观赏一体化、一条龙供给服务。云南省民俗、饰品、特色小吃、花灯、民间剪纸、农民画、云南野生菌等,都是发展“夜经济”要素,都是拉动“夜经济”的消费文化、消费习惯的内容,都是吸引境内外游客的条件。缺少这些要素,没有营造出足够的相对城市夜幕下的消费环境。导致本应该吸引省内外、东南亚、南亚人才、客流的重点城市,在“夜经济”方面的消费数据全国靠后,甚至排不上名次。

  有鉴于此,朱燕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政府引导,商业运作,因地制宜打造本地化“夜活圈”。放宽沿街摆卖管制,加快发展夜经济。根据昆明市城市规划和现有布局,打造适合发展夜间活动商圈。市、区两级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市场化运作,大力引导商家入驻“夜活圈”。用政策杠杆、经济杠杆撬动商业模式的启动和运转。

  根据商圈属性、自身定位因地制宜发展夜经济。如南屏街、正义坊商圈,翠湖可以丰富沿街商业文化,使店铺分布更有利于晚间活动和游览、购物。尤其引进小吃、演艺店铺。设立五一路、东寺街、盘龙江、青年路、长春路晚间步行街;爱情海、万达广场商圈,围绕年轻、时尚定位,推出昼夜交替的潮流个性空间;恒隆广场商圈,则以周边高档商业企业和写字楼、社区居民为依托打造与客群匹配的24小时生活圈;重机厂遗址,则以文化娱乐为特色,打造时尚、潮流引领为基调的浪漫生活圈;呈贡和会展中心是昆明市新兴商业集聚地和生活圈,人流、物流日益密集,打造文旅项目和“夜经济”圈前景广阔。

  完善业态与公共设施,多元配套发展。“夜活圈”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夜间消费习惯呈现出多元化、休闲化趋势。购物中心在满足基本购物需求的基础上,还应引导多元业态店铺延长营业时间,以多元业态联动促进夜经济发展;完善酒店住宿、便利店、自动贩卖机等配套设施建设,为消费者提供便利丰富的夜经济体验,培养夜间购物习惯。支持连锁便利店在全市增设营业网点,发展24小时便利店,支持汽车专业街区开展延时经营与服务;举办各类美食节、小吃节、啤酒节、海鲜节、餐饮嘉年华等活动,引导餐饮企业在消费旺季延长营业时间;鼓励剧场、影院推出夜晚平价演出场次,倡导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晚间对市民开放。

  丰富夜经济文化内涵。城市的夜生活代表着城市文化内涵,“夜经济”商圈应致力于丰富夜经济文化内涵,定期举办适合大众消费的雅俗共赏的文化艺术演出活动,繁荣艺术夜生活,提升自身美誉度。夜经济作为白天生活的延续,已经成为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质量甚至投资环境的“晴雨表”,购物中心应从市场调研、产品设计、规划建设、宣传管理等多方面入手夜经济的开发,相信在政策利好的环境下,长春市打造夜经济,必然会带来行业新一轮的增长点。

  提高夜间管理水平。中国自古夜伏昼出,夜间人员稀少,顾客与店员的夜间出行、值班及购物中心水电使用均存在安全隐患,政府及购物中心均应加强治安管理与安全隐患排查。其次,购物中心应对露天夜市街区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摆脱露天夜市“扰民”、“脏乱差”等负面代名词,提升“夜活圈”购物中心品牌形象。

  夜经济需要与公交、地铁等交通设施配合,开通夜间交通微循环线路,满足商圈居民夜间出行需求的计划。19时30分至24时放宽相关摆卖管制,允许沿街商户利用街面开展形象展示推广活动。适时调整、加密夜间运行地铁、公交车隔,夏季地铁及途经主要夜经济街区且客流较大的公交线路延时至23时,适当增加夜间限时停放车位,鼓励出租车和网约车平台加强夜间车辆调配。

  云南网记者 赵岗 熊强 龙彦 贺凯

责任编辑:郭建丽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