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文娱 >> 正文
与永平千年古梅“对话”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15日 21:30:00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盛放的梅花。记者 杨萍 摄

  云南网讯(记者 杨萍)“处处古梅树,年年傲霜开。”1月14日-16日,以“溯源中国梅花·寻梅古道博南”为主题的2020“中国梅花精神文化论坛”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举行,来自国内知名画家、书法家、摄影家及爱梅人士等共聚博南山下、相会澜沧江畔,通过寻梅、赋梅、写梅等活动共赏“唐、宋、元、明、清”五朝古梅奇观,与千年古梅“对话”,萃取梅花精神。

论坛现场。记者 杨萍 摄

  永平由于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不少梅花植株在偏僻的山野里自由生长,星罗棋布般妆点在永平的青山绿水间,年深月久,成了“古梅”。这些古梅中,以扎根博南镇花桥村委会“博南古道博南馆”内的元代古梅最为奇绝,可谓是永平县现存古梅中独一无二的孤品、绝品。该株古梅以“中国四大元梅之普照寺元梅”之名录入《云南梅谱》。

论坛现场。记者 杨萍 摄

  目前,永平县所辖博南镇花桥村和杉阳镇普棚村、阿海寨村、仁寿村共调查发现古梅单株总量9株,分布时段跨越“唐、宋、元、明、清”五个历史朝代,树龄均已超过500年。经初步分析认为,永平野生古梅具有自然分布早、野生资源多、遗传变异优、追溯历史长、文化底蕴厚、管理保护实等特点。

盛放的梅花。记者 杨萍 摄

  “云南的古梅深深吸引了我,尤其大理永平县的古梅以群落的原生态方式衍生到今天。”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唐建说,站在这株唐梅下,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中华民族高大伟岸、倔强不屈、守正新生、淡泊奉献的精神品格。“永平的每一棵古梅,成为我的魂牵梦绕。”

古道元梅。记者 杨萍 摄

  “永平发现了唐宋元明清‘五朝’古梅,是其他地方无可替代的一绝。”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王瑾讲到,下一步永平要进一步扎实科学验证认定,并讲好发现与保护、传承古梅文化的故事。”同时,现场艺术家也建议要保护和开发好永平古梅,打造永平古梅博物馆,弘扬梅花精神,挖掘好梅花的价值。

盛放的梅花。记者 杨萍 摄

  近年来,永平县深入挖掘永平梅花的历史文化,加强古梅的开发与保护,弘扬中国梅花精神,不断提升“千古博南·味道永平”影响力和美誉度,凸显永平瞧得见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土风情,推动永平全面和谐、深入开放、跨越发展。

责任编辑:毛雪勰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