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育部安排华中师范大学对口帮扶牟定县。2016年,根据滇西扶贫计划,牟定县第一高级中学与华中师范大学签署联合办学协议,成立华中师范大学牟定附属中学。
合作办学三年来,华中师大恪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山村孩子享有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的目标准则,对牟定县“真扶贫”“扶真贫”,无论是学校设施条件,还是教学教育质量,都有了全方位改变和提升。“教育扶贫”在牟定,不再只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由不断地探索实践,转化成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现实样本。
新模式带来新资源
与华中师大合作前,曾有人提出疑问:“这种合作办学,不过是挂块牌子而已,意义不大。”事实真是如此吗?
踏进校长杨博的办公室,刚刚参加完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WER工程创新比赛的学生邓嵘就来报喜:“杨校长,我们获奖了!”在到牟定一中读高中之前,邓嵘从来没接触过电脑,他是在学校的课外兴趣班上学会了电脑应用和编程。”正是得益于合作办学,学生们才有了这些优质教学资源,也有机会参加比赛。”杨博总结道。
无独有偶,去年从牟定一中毕业的李元元,也是靠着合作办学,到了湖北接受美术培训,最终顺利考入云南大学。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杨博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所以学校采取了“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充分依托与华中师大的合作办学机制,以及对方优质的教育资源,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
合作办学三年来,华中师大对牟定一中全体教师进行了培训认证,对208名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选派116名教师到华中师大、华师一附中、宜昌一中跟岗学习,以名校名师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华中师大、华师一附中、宜昌一中及其他湖北名校派出70余名专家和优秀教师,到牟定一中开展校本培训和课改工作,举办教师教学技能培训5期、“深度教学”课题研究指导3次、高三复习备考指导3次、督学指导5次、艺术生培训8期、课赛7次,举办“博雅讲坛”41期,录制微课463节;有29名教师在州县教学竞赛中获奖,有效提高了学科教师的教材把握和课堂驾驭能力。
“举全县之力办好高中教育,让学子们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通过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这才是真正的斩‘穷根’。”县委书记李绍文的话,道出了牟定县对合作办学的决心。通过这一崭新办学模式,牟定县引进新的教学资源和方法,给予学生多元化发展机会,享受到了优质教学资源。
新理念带来新发展
午饭过后,在牟定一中静谧的教室里,学生们抓紧时间小憩,老师们不离左右地陪伴备课,一派甜蜜温馨景象。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陪伴是最好的老师。”校办主任肖金梅介绍,学校由校长带头,教师24小时陪伴服务学生,根据每名学生特长,重点培育孩子的自信心,发现每个孩子的天赋,激发每名学生潜能,“学校推行陪伴教育与‘六导式’学生成长导师制,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纪律等各方面需求进行引导,使学生有目标、有动力、有激情地渡过每一天。”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牟定一中集思广益,大胆创新,下足功夫。
按照“全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总体目标,学校制定了《华中师范大学牟定附属中学德育课程规划》,通过主题班会、政教读报、周末讲堂、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德育课程方式,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开展教师校本研究培训,深入推进“深度教学”课题研究和项目化学习,着力发展学生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等核心素养,实现“育德入心,成德于行”的德育工作目标。
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优化课程设置,努力探索新课程教学策略和深度学习、教学方法模式,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建设学科课程,打造特色课堂,努力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及量化考核制度,让“规范”成为教学活动的一种“习惯”。
为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先后投入项目资金近2400万元,对校园环境进行整体提升改造;筹措资金80多万元更换多媒体教学设备;招聘11名紧缺学科专业人才补充到教师队伍中,今年还增加招聘2名心理学专业教师;组建学生社团39个,多途径开展实践活动,为学生发展搭建广阔的舞台,力促学生全面、多元、优质发展。
如今,华中师大牟定附中改造完成的校园焕然一新。新建成的运动场上,满是学生们奔跑的身影。矗立在操场旁的一块大石头上,醒目地刻着“以德立身,志存高远”8个大字。这一儒家学术思想,已在全校发酵传播,深入人心。
新举措带来新变化
“先行先试先改,做课堂革命、选课走班的先行者,做县域高中课改、考改的示范者,着力打造楚雄州重教的引领者、开放办学的示范区、县域高中质量提升的破冰区。”这是省州领导对合作办学后的牟定一中寄予的深切厚望。
不负重托,校长杨博把全身心投入到紧张工作中,查校史、拜访前辈、走访群众......不到半年,一张清晰的办学蓝图跃然纸上——办学理念:以人为本,育德育才;校训:以德立身,志存高远;办学目标:办学五年,教育质量高,民族特色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型、素质教育学校。
明确了目标,说干就干。
在顶层设计上,学校实行“双级部内部竞争与合作”机制,将原来六处室改为四中心。即,整合教务处和教科室为教师发展中心,整合政教处和团委为学生发展中心,将办公室变为学校发展中心,将总务处变为后勤服务中心,增设德育项目中心和课程研发中心,同时增设年级蹲点领导,扩大行政会参会人员到副主任层级,增加学校事务管理透明度。
结合实际,学校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竞争上岗的人事管理制度,落聘人员由教育主管部门统筹调整安排。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进一步规范各部门、人员工作职责,完善教职工岗位职责、职称评审、评优评先办法、绩效工资分配方案、高考奖励办法等制度,职代会讨论并通过各类管理方案15个。抓好教育教学管理,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实行“学校—年级—班级”三层管理,实现学校管理的扁平化、规范化、精细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科学规范的管理下,学校教风不断扭转,教职员工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全校上下人人皆有使命感、成就感、责任感,教师队伍活力迸发,都积极参与投入到教育教学和管理中。
精心耕耘间,合作办学也结出硕果——2017年,全校高考成绩实现“低进高出”,获楚雄州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二等奖和综合考核三等奖;2018年,高考成绩斐然,超额完成州教育局下达的高考质量目标;2019年,高考成绩实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再创历史新高。
此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云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机器人竞赛”WER能力挑战赛屡创佳绩,并代表我省在全国比赛获三等奖。在2018年全国中学生能力竞赛中,学校有92名学生获省级奖、47名学生获国家级奖。
云南网记者 饶勇 通讯员 代琼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