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云南频道 >> 科教 >> 正文
【弘扬民族精神、奋斗精神】“狂飙诗人”柯仲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15日 07:15:46  来源: 云南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狂飙诗人”柯仲平——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 

  走进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广南县,一座具有壮族古建筑风格的柯仲平纪念馆耸立在莲湖公园西畔。馆前,柯仲平铜像巍然屹立,仿佛激情满怀地向人们诉说着那风雨如晦的年代,诉说着他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的艰辛历程。

  步入纪念馆,正面的展厅前,毛泽东主席亲笔书写的“狂飙诗人柯仲平”几个金色大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馆内陈列着大量翔实反映柯仲平生平事迹的图片、文字、实物资料和他的著作。

  柯仲平原名柯维翰,1902年1月25日出生于广南县城小南街坡顶高。儿时,祖母与母亲即以儿歌、山歌及民间传说作为启蒙知识传授,加之广南城附近多为壮族村寨,他耳濡目染,深受民族风情熏陶,渐而能出口成歌。

  1916年,柯维翰考取省立第一中学,远赴昆明求学,开始接触《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因才识过人、勇于任事,他被选任学生自治会会长。

  1919年5月中旬,北京爆发五四青年爱国运动的消息传到昆明。各学校学生会负责人即组织同学积极响应,开展游行示威、街头演讲、演话剧等爱国行动。柯维翰首次创作并登台演出了话剧《劳工神圣》。不久,他成为昆明地区学生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0年,省一中杨青田、柯维翰等21人秘密成立“大同社”,成为云南第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群众组织。同年2月,柯维翰首次创作的抒情诗《白马与宝剑》发表。

  1921年冬末,柯维翰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自昆明出走,取道越南、香港而后抵达革命运动中心北京,寄宿于云南会馆。柯维翰自此改名柯仲平。1924年,他考入北平政法大学法律系,但始终未中断新诗歌的创作,写出了第一部长篇抒情诗《海夜歌声》。

  1926年,郭沫若、郁达夫等在上海集资创办《创造月刊》,柯仲平离京赴沪被邀至创造社出版部工作。这一时期相继创作了《献给狱中的一位英雄》《长征》等许多诗篇,以其烈火般的革命激情,倾诉着对黑暗势力的强烈不满和痛恨。在出版部内的文学青年中,由于柯仲平的诗作犀利豪放,因而大家戏称其为“狂飙诗人”。

  1930年3月,柯仲平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他创作的《风火山》诗剧由新兴书店出版问世。8月,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报》在上海诞生后,柯仲平作为采访记者奔走于沪杭,通讯、诗歌、散文陆续化名见诸报端。

  1935年,柯仲平苦于找不到中共地下党组织,东渡日本。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8月,柯仲平启程回国,11月,经组织批准转到延安。12月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成立,同月下旬,边区文协遵照毛泽东主席要把诗歌推向街头的指示,成立了“战歌社”,柯仲平任社长。自此,他的创作激情犹如延河涌流奔腾。

  1938年,柯仲平写出了长达2000行的长诗《边区自卫军》。毛泽东主席在一次晚会上听完了他的长诗,当即要去手稿,第二天看完后即批“此诗很好,赶快发表”。1946年,柯仲平谱出《自卫战争进行曲》,这首歌唱遍了西北战场,激昂的歌声鼓舞了西北野战军的士气。

  柯仲平一生发表过很多诗文,1984年至1992年由其夫人王琳整理为《柯仲平诗文集》,分1至4卷和《柯仲平传》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1994年广南人民为了缅怀柯仲平,在他的故乡广南县城莲湖畔修建了“柯仲平纪念馆”。(记者 黄鹏 张登海)

责任编辑:罗宇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