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记者 普建彬 刘畅 摄制
云南网记者 赵黎浩 摄
“云南要做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就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8年,云南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突出的亮点?1月30日,在政协云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闭幕之前,省政协委员、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高正文走上委员通道,讲述了云南省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效和6个亮点。
亮点一:召开了一个大会
高正文介绍,2018年,在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中,提出了云南要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实施好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以长江为重点的六大水系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八大标志性战役;要加大工业、燃煤、机动车、重金属、城市扬尘、油烟等污染源治理力度;划(制)定并实施好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改革完善生态治理体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亮点二:颁布了2个条例规定
《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是中国第一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规,它的实施将对保护中国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提供法治保障,也将在提升保护意识、明确保护重点、强化保护责任、实行惠益分享、保护遗传资源、防范入侵物种、弘扬民族文化、促进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云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以“保持大气环境质量优良”为核心目标,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生产生活领域中以气代煤、以电代煤、以电代柴,回应了群众普遍关心的恶臭气体、露天烧烤、室内装修等污染防治。
亮点三:创建了4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
高正文介绍,保山市、华宁县已成功创建为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腾冲市和元阳哈尼梯田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加上2017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石林县成功创建成为国家第一批生态文明示范州县,我省创建数量已居全国第七位,西南地区第二位。
亮点四:发布了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系统名录
云南省政府发布的《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把全省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脆弱区划入红线保护范围,包含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三大红线类型,11个分区,构成了云南“三屏两带”的生态保护红线空间分布格局,使全省绝大多数的典型生态系统和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另外,《云南省生态系统名录(2018版)》是全国唯一发布的省级生物物种名录、物种红色名录和生态系统名录。该名录收录了从热带到高山冰缘荒漠等各类自然生态系统,共计14个植被型、38个植被亚型、474个群系。目前,除了海洋、沙漠生态系统外,云南拥有全国所有的生态系统类型。
亮点五:云南接受了中央环保督察
高正文介绍,2018年,中央第六环境保护督察组对云南省开展“回头看”期间向我省交办转办的1998件案件已全部办结;对督察反馈意见指出的58个问题,制定了《云南省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及高原湖泊环境问题专项督察反馈意见问题整改方案》,明确了责任单位,提出了整改目标、整改时限等整改要求;2018年需要完成整改的24个问题基本整改完成,其余整改事项正在抓紧推进。
亮点六:云南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高正文说,2018年来,云南全省16个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高达98.9%,连续2年位居全国第1位。2018年,我省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最突出的亮点在于滇池水质30年来首次达到4类水标准,标志着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是,由于湖泊水质具有不稳定性、可逆性的特点,滇池治理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今后必须继续加大治理力度,进一步巩固并改进滇池水质,为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全国生态文明排头兵而不断努力。
云南网记者 龙彦 彭锡 张蕊 赵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