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记者 赵黎浩 摄
越来越多的孩子戴上近视眼镜,中小学生负担为何越减越重,如何让青少年真正“轻装上阵”、逐梦奔跑?1月25日,在政协云南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开幕之前,省政协委员、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寒雁走上“委员通道”畅谈“中小学生减负”话题,建议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共同为中小学生真正减负。
“进入以信息科技为标杆的人工智能时代,但许多人的教育思想还停留在无限度知识内容的记忆和背诵中,思想、行为上都没有跟上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导致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不够,特别是社会价值观的培养不够,关注孩子的成人、成长不够。”刘寒雁说,在优质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以考试分数为评价标准或者是唯一标准导致学生、家长、老师、学校、培训机构等处在一种无序竞争的恶性循环之中,陷入“减负问题越减越难,越减越复杂”的窘境。
云南网记者 赵黎浩 摄
刘寒雁认为,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大会提出的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为深入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提供了一个总方案和总要旨。目前教育体系中基础教育教学计划分为八个方面的内容,语文、数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培养体系是相对完备的,而对于技术、体育、艺术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不完善的,尤其是“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的课程衔接还不紧密,课时分配还不均衡,它的相关性不足导致了孩子的学习时间主要用于知识类的学习,而课外时间主要用于刷题和背诵,导致近年来青少年儿童的近视率不断上升。据统计,2018年云南省初中生的近视发生率已高达64.8%,而高中生已达72.6%,其中普通高中生已达82.9%,要实现2030年国家要求的初中生近视率保持在60%以下,高中生近视率保持在70%以下,而中小学生的健康和优质达标标准在25%以上,还需要各个方面形成合力。
刘寒雁建议,教育部门要协同各部门推进现代教育体系建设,推进“德、智、体、美、劳”教育关系协调、体系建设,评价机制的形成,为学生减轻负担,以实现教学质量与教育效率双重提高;新闻媒体要营造让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舆论环境;政协委员要从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做深入的调查研究,提政策建议,促进贯彻落实,进一步推动“孩子围着全面目标来学,教师围着全面目标来教”;广大家长不应跟风给孩子补课,要从孩子的成长出发从家庭教育入手为孩子创造、维护好优质的成长环境,为未来社会培养真正的主人。
云南网记者 黎鸿凯 彭锡 赵岗 张蕊 龙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