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至今,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极大释放了居民消费潜力,居民消费支出快速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齐头并进。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昆明调查队获悉:2017年昆明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092.67元,是1980年的67.3倍,1988年的18.67倍,1998年的4.33倍,2008年的2.62倍,与1980年相比年均增长率为12.05%。扣除近四十年价格上涨因素,2017年昆明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实际支出3947.97元,是1980年的10.23倍,与1980年相比实际年均增长率为6.49%。
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齐头并进
1978年5月,昆钢等4户长期亏损的国有企业被列为云南省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单位,实行“亏损总量包干,节约归己、超亏不补”的办法。随后,昆明工业进行了利润包干、承包经营负责制、厂长(经理)负责制等一系列重要改革,使企业开始逐步摆脱计划经济指标束缚,向着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向迈进,标志着昆明市迈出改革开放的第一步。
1980年,昆明首批个体工商户诞生。至同年底,昆明个体工商户由1978年底的65户一跃达到1165户,以豆腐专业户“王十万”为代表的昆明首批个体工商户诞生,标志着民营经济开始成为昆明经济发展的一支新军。1989年,螺蛳湾日用品批发市场开业,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昆滇老百姓首选的日用品、服装物资集散中心,其发展历程是昆明市实行改革开放个私经济发展的生动缩影。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云南省、昆明市抓住当时全国烤烟生产数量不足、市场供不应求这一有利时机,狠抓烤烟质量,初步形成优势产业,有力地支持了昆明卷烟工业的发展。至80年代中后期,昆明烟草工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奠定了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1999年,沃尔玛成为首家在昆明入驻的外资零售企业,它带来的“超值商品”营销服务策略成为商品零售企业的典范,其出现加速了昆明零售业格局的重新洗牌,给昆明市民的消费理念带来了巨大变化。在给本地同行业商业体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促进了该行业产品品质、服务质量的逐步提升,现在的人们已经可以用低廉的价格享受到四十年前难以想象的“奢华”消费体验。
四十年来,云南白药成为云南首家A股上市公司,昆明执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99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昆明成功举办,首届昆交会、南博会等国际性大型交易盛会的成功举办,斗南跃升为“亚洲花都”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人民群众都成为了最大的参与者和受惠者。
“我刚上班那会儿,一个月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现在收入都提高了,现在我孙子刚参加工作,一个月的工资就有五六千元了。”退休老人马应国介绍,衣、食、住、行等都不再是问题了,开始有闲钱去休闲去旅游了,幸福指数提高了。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昆明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142.14元,是1978年的83.59倍,1988年的20.74倍,1998年的5.73倍,2008年的2.46倍。与1978年相比年均增长率为12.02%。扣除近四十年价格上涨因素,2017昆明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实际支出1576.54元,是1978年的11.83倍,与1978年相比实际年均增长率为6.54%。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国家统计局昆明调查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革开放为昆明的发展带来无穷机遇,随着城乡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门路的不断放开,昆明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改善。”
近四十年来,昆明市城乡居民用于基本性消费品的比重不断下降及用于享受性消费品和发展性消费品的比重不断上升,这不仅是居民消费结构不断趋于合理的反映,也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具体体现。
“一方面是衣着消费持续下降。城镇居民衣着消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追求品位化,支出比重总体逐步下滑,趋向平稳;另一方面是居住消费支出比重稳步上升。随着2000以来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住房消费成为城镇居民最重要的开支内容,2008年和2017年城乡居民用于居住的开支都在20%以上,居住消费日益成为居民消费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据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昆明市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经济不断增长,市场更加繁荣活跃。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先后多次提高了粮食、油料、生猪和鲜蛋等十八种主要农产品价格,实行国家指导的议购议销,下放管理权限,进而实现了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副产品由短缺逐步走向充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国家统计局昆明调查队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比对1978年至2017年昆明市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和消费量可以发现,虽然价格因素导致消费支出逐年增高,但总体上四十年间昆明居民的基本食品消费量始终保持相对稳定且膳食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
“五六十年代物质匮乏,无论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温饱问题都要通过票证来解决。”退休居民曹大爷告诉记者,“我们从吃饭要粮票、穿衣要布票的年代走来,到今天市场极大丰富,什么都可以买得到,当时完全不敢想象。”
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结构明显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昆明市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已发生巨大变化,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占比由1978年的70.17%逐步降到2017年的26.22%;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占比由1988年的49.01%降到2017年的27.76%。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扩大以及统一市场形成,食物产品南来北往,内外交流,昆明市场上食物的花色品种空前丰富多彩,加之科技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营养优质和多样化食品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
城乡居民家庭家用汽车拥有量增长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昆明市城乡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实现了从少到多、从单一到全面、从温饱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发展的飞跃,更新换代的节奏明显加快,各类新型电子产品迅速走进普通居民家庭,并逐步向高档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通信资费的逐步下降,而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也使得城镇居民家庭中电脑的普及率迅速提高,越来越多的居民通过电脑进入精彩纷呈的网络世界;通信设备的不断翻新,功能日益完善,移动支付普及,智能手机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2017年底,昆明市城镇居民年末每百户拥有计算机85.8台,拥有移动电话236.4台。
随着居民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昆明市城乡居民交通工具逐步从自行车、摩托车向电动助力车、家用汽车发展。电动助力车以其方便快捷、价格适中、绿色环保等优点,日渐成为城市居民主要的代步工具;家用汽车消费方面,随着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促使汽车私人消费活跃,汽车消费档次也在升级换代,汽车消费从代步工具的适用性向追求舒适、高档和享受性转变。
“00后”大二学生卓玥说,现在家里的电费、水费、电话费都是用手机支付的,再也不用姥姥跑去外面缴费了,移动支付不仅方便了她的生活,也方便了家里的老人。
城乡一体化发展效果逐步显现
国家统计局昆明调查队相关负责人介绍,2008年以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昆明市城乡消费结构方面日益趋同,比如,餐饮、旅游、健身、教育、文化、家庭服务、节假日传统特色商品和服务等,均呈现快速增长轨迹,城乡居民消费都在向品牌化、环保化、个性化、时尚化方向发展,同步走向较为宽裕的小康阶段。
通过比对2017年昆明市城镇、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占比图,可以看出昆明市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不明显。与此同时,在消费规模上,昆明城乡差异依然较大。
从消费支出金额上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昆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始终远远高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1988年,城镇居民消费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2.6倍;至1998年,这种差异达到峰值,为3.10倍。2008年以来,随着昆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效果逐步显现;到2017年,昆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又回归至农村居民的2.34倍。
云南网记者 杨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