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然而要想走好却不容易。
2015年3月,呈贡区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成为全国61个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之一,给呈贡区带来了重大机遇,也给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出了一道考题:没有了土地,何以谋生?6.97万农转城居民的生存保障和就业发展成为了改革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才能让大家失了土地而心不慌,这需要“出门创业有路子有保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呈贡区和昆明市政府帮助失地农民探索总结出来多条出门创业的路子。同时,通过党组织、协会等力量为农民创业就业提供有效的保障。
促进农民创业就业的模式中,引导失地农民外出租地创业是从农民技能出发最直接的方式。政府按比例拿出补助资金,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和有序引导有花卉、蔬菜种植特长的失地农民外出承包土地。截至2017年,累计解决外出租地农民约6000余户2万余人就业,每年创造产值近20亿元。
引导失地农民入股创业,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又有效解决了部分失地农民就业问题,这是几种促进创业就业模式里,失地农民参与度最高的方式。呈贡区产业发展优势突出,引导失地农民返乡创业,融入到当地产业发展,无疑是几种模式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呈贡的花卉、信息、文化、康体、金融等特色园区,预计可提供6万个就业岗位。园区依托云南白药集团等优质企业,建立了失地农民向园区定向输送的良性互动机制,有效解决了部分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从农村到城镇,变化的不仅是身份,更应该是观念和能力。为提升农民职业素质,呈贡区组织开展园林绿化、美容美发、水电工等19个专业、9000余名失地农民的创业就业培训班,因地制宜、分批有序引导失地农民向家政服务、环境保洁、园林园艺等行业就业。举办“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场招聘会16场次,提供1.92万个有效就业岗位,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7400人。大力推动失地农民融入全区双创示范发展战略,建立了呈贡新区创业园,把失地农民创业项目引入园区进行专业孵化,共孵化出园项目18个。目前,全区培植从事二、三产业的示范户约2000余户,月均收入最低达3000元。
此外,为提高失地农民的创业就业积极性,呈贡区建立了“三大保障”体系。一是建立外出租地党员流动党支部,300余名流动党员全部纳入,上联区委、区政府和上级党组织,中联驻地党委、政府,下联党员群众,为外出租地群众发展致富出谋划策。二是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服务失地农民制度。整合在职党员、驻社区常务书记、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服务力量,联动农林、人社、民政、卫生、教育等部门,建立领导联系服务失地农民制度,实施结对帮扶,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三是建立失地农民创业协会。成立了全国首个失地农民创业协会,失地农民交1元会费即可成为创业协会会员,享受贴息贷款、市场信息咨询、法律维权等服务。协会成立至今,走访外出租地农户近4300人次。每年办理失地农民各类上访事件300余件,化解各类纠纷120多起,累计完成转移培训9479人。
记者 蒋万国 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