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温泉镇俯瞰 张彤 摄
安宁温泉的“天下第一汤” 李秋明 摄
昆明安宁温泉,被明代状元杨升庵题为“天下第一汤”,由此名扬中外。
安宁温泉于元代始见于记载。据《元混一方舆览胜·安宁州》载:“云南诸郡,汤池一十七所,惟安宁州者最。石色如碧玉,水清可鉴毛发,虽骊山玉莲池远不及。”元刑部主事赵琏(字伯器)有《暖泉漱玉》诗:“泉出安宁最,潜阳溢至和。盎温深在沼,清泚洊盈科。下土丹沙伏,傍崖碧玉磨。气喧移火井,色莹转银河。洗濯空炎瘴,经行入雅歌。远人沾惠旧,此专足思波。”(《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卷一)。此诗最早见载于明正德《云南志》,比《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多出八句,全诗描绘和赞颂温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泉水的温暖清盈,温深在沼,碧石如玉与水光斗奇,明沙净砾清澈见底,浴后治炎瘴等都在诗句中淋漓尽致地反映出来,既有诗歌的艺术又反映温泉的广泛影响。
明永乐年间李绶曾对安宁温泉加以修建,温泉天生丽质:“塘可半亩,碧玉居其中,水没其上尺许,浴者辄浮水坐碧玉上为快。”明代安宁州人杨绍芳,赞美温泉比仙山瀛洲还好,它像春煦一样温暖,像秋光一般净洁,其《温泉》诗云:“地灵此处胜瀛洲,煖比春温洁比秋。但听清声来石罅,却疑黍谷是源头。现前风月随人领,不尽珠玑竟日流。涤出尘埃知几许,振衣还上翠微楼。”(《安宁州志·文艺下》)。
同为明代的卢宅仁留下《咏温泉》诗:“独羡螳川好玉泉,一泓清湛更温然。胜游漫兴知何故,信笔留题恐未妍。苟日又新怀圣训,春风共浴忆当年。振衣归步霜台上,廓我尘襟一襟天。”(《碧玉泉志》)。诗句引古代名人诗句而赞美颂扬温泉。如:“振衣”“霜台”,振衣、抖衣去尘。屈原《渔父》诗里有:“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而“霜台”一词,原指御史台,如李白《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诗,有“霜台降群彦,水国奉戎旃。”作者卢宅仁时任云南按察副使,有监察之责,温泉洗浴,抒发其希望天下清廉的理想和抱负。
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大旅行家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称赞安宁温泉:“内池中有石,高下不一,俱沉水中,其色如绿玉,映水光艳烨然。余所见温泉,滇南最多,此水实为第一。……南坡之上,有官宇三楹,额曰‘振衣千仞’。”
明代状元杨升庵在其《温泉诗》的《序》中,称赞安宁温泉有七大优点:“皓镜百尺,纤芥必呈,一也;四石壁起,中为石凹,不烦甃甓,二也;浮垢自去,不待拂拭,三也;苔污绝迹,不用淘渫,四也;温凉适宜,四时可浴,五也;掬之可饮,龙发茗颜,六也;盝酒增味,治疱省薪,七也。”概括起来,就是泉水澄清,天然石凹,浮垢自去,不积污垢,温凉适宜,可以沏茶,烹饪省柴。特别是他题写的“天下第一汤”,更是让安宁温泉驰名中外。
明代重臣杨一清,史载其“四朝元老,三边总戎,出将入相,文德武功”,他的故乡就是安宁。杨一清回乡祭祖扫墓之际,写下《游温泉记》:“温泉螳川胜景,匪特南国重,而大小亦驰誉焉,盖泉之微妙,不尽其说。”他认为,安宁温泉的妙处,是难以说尽的。他从螳螂川到温泉,见川中一石峭露水面,川流击其上而成孔,发出清心悦耳的淙淙音韵,特给它取了个极富诗情画意的美名为“石淙流韵”,同时杨一清把自己的别号取为“石淙”。温泉石崖上有“杨文襄公故里”等题刻。
1959年10月20日,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下榻安宁温泉宾馆,亲笔题写楹联“莫誇六国黄金印;来试三迤碧玉泉。”
1961年,郭沫若下榻温泉宾馆,赋诗一首:“泉号安宁水甚温,汉时开拓忆苏文。劳农今幸成真宰,疾病何愁有细菌。千树红云迎客履,一池碧玉涤风尘。我来三度如新至,跃进楼台满院春。”从诗中可知,他已经是第三次来到安宁温泉,但思古抚今,看到满院春光,仍然觉得像是第一次来一样新鲜。
(作者 鲁宗一 作者单位 安宁市县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