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云南频道/ 科教文体
定情剪刀纸上刻花 非遗传承人杨慧英作品远销海外
2018-06-22 08:05:28   来源:云南网-春城晚报
分享至:

1

  她的作品远销英国、美国、日本、越南等国家,全家年收入约10万元。她的剪纸、刺绣艺术作品在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越南民族博物馆、大理州博物馆等收藏。她就是云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云南省剪纸、刺绣、绘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慧英。

  起步远航

  人到哪里,剪刀和剪纸就带到哪里

  今年54岁的杨慧英,出生于大理市海东镇文武村的一个白族家庭,自幼受到白族文化的熏陶,对美术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1980年6月,品学兼优的杨慧英由于家庭困难,初中毕业后回家务农,凭着对白族文化艺术的钟爱和美术基础,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下,她走上了艰苦的剪纸创作之路。每天干完农活,空闲时间几乎全部花在了剪纸上,人到哪里,剪刀和剪纸就带到哪里,几年后就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剪纸能人。

2

  在她剪的作品中,围腰脚边、绣花鞋样、把手香袋、枕头帐沿等图案是白族新娘出嫁和妇女们装饰衣物所必须,仅围腰的图案就有200多种。她的剪纸图案,内容丰富,造型生动传神,有的还保留着南诏原始纹样和唐代流行纹样的双重组合风格。她设计创作的花、鸟、鱼、草和“双凤朝阳”“鹿鹤同春”“戏水鸳鸯”“龙凤呈祥”“年年有鱼”等窗花图案,仅以龙身为例就有25个镂空节和几百个需一刀一刀剪出的龙鳞片,这些图案,立体感强,线条生动流畅,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杨慧英在海东农贸市场的家,临街有多间铺面,一间摆放着4台型号不一的缝纫机,是杨慧英的主要工作室。另外几间,有的是窗帘专卖店,有的是鞋子专卖店,有的是床上用品专卖店……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梦想成真

  她的剪纸作品远销各地

  一个普通的白族农家妇女,由于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凭着手中的一把剪刀,剪出了花样的人生,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在荣誉和鲜花背后,杨慧英一直保留着农村妇女的谦和与勤奋,在参加各种展演和培训的同时,她上孝父母,下育子女。

3

  “我一直保留着农村妇女的谦和与勤奋的本色,与婆婆朝夕相处。奶奶在世时曾是海东出了名的剪纸能手,婆婆也继承了奶奶的巧手。我结婚后,婆婆将奶奶以前的剪纸作品交给了我,还悉心指导我一些传统图案及刺绣搭配知识,让我的作品更加完整。现在,82岁的婆婆还时常看看我的作品,不时指教。”杨慧英是家庭的支柱,她秉承了白族妇女的聪明勤劳、贤淑豁达,在她的悉心料理和苦心经营下,一家人上行下效,和睦相处,民族品牌作坊客源不断,生意兴隆。

  杨慧英一边经营店铺,一边操持家务,先后被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民族大学、大理大学、滇西应用大学和海东中学少年宫聘为特聘专家,经常外出授课。她的剪纸作品远销各地,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越南民族博物馆、大理州博物馆等均收藏了她的剪纸、刺绣作品。

  走向未来

  剪纸和刺绣技艺被子女传承

  最令杨慧英骄傲的不是她本人取得的成绩和荣誉,而是她的剪纸和刺绣技艺被子女传承。

  现年30岁的苏义兰是杨慧英的儿媳,她出生于大理市上关镇大排村一个白族家庭,受家庭的影响,小学时就开始学习白族刺绣。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白族传统刺绣有了更深的热爱和更多的认识。高中毕业走上社会后,她就能够绣制鞋垫、手帕、腰带等小件产品。苏义兰从小热爱舞蹈,高中毕业后,先后在大理苍洱艺术团和大理旅游集团游船公司专职从事民族舞蹈表演。在此期间,她从未中断白族刺绣的练习。

4

  结婚后,由于得到婆婆杨慧英的指导,苏义兰掌握了更多的刺绣手法,并很快接手家庭绣坊的业务,专职从事刺绣工作,成为婆婆的得力助手。为了适应新时代和市场的需求,苏义兰悉心研究机绣产品特点,并与婆婆一起对白族刺绣的样式进行改良,生产了一批手绣和机绣并存的产品。比如,在窗帘制作中,根据客户的需要,尝试加入一些传统白族刺绣图案,结果得到大部分客户的好评。

  31岁的女儿杨亚辉,从小受到母亲杨慧英的教育和熏陶,读小学时就能剪出一些简单的花样。高考时,她之所以选择了离家最近的大理学院视觉传媒专业,目的就是希望读书的同时,经常得到母亲的指导,将白族剪纸和刺绣发扬光大。大学一年级,杨亚辉就在大理学院艺术馆举办了个人作品展,展出了50余件剪纸和刺绣作品,在民间艺术创作道路上跨出了最重要的一步。2010年1月,她以助教身份参加了云南艺术学院“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活动,同年2月,她加入了大理州文联文艺家协会。

  2010年7月,杨亚辉大学毕业后从事广告设计工作,在很多广告中巧妙地将剪纸元素融入作品中。2015年3月,杨亚辉和嫂子苏义兰一起被大理市文体局正式命名为“大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春城晚报记者秦蒙琳 通讯员王正明 杨明宝)

责任编辑: 王胤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